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除濕機,包括由內部蒸發器(1)、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組成的制冷及制熱裝置(10),除濕機包括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1),除濕機還包括一全熱交換器(14)以及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全熱交換器(14)設在回風機(12)與制冷及制熱裝置(10)之間;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由回風機(12)、全熱交換器(14)、制冷及制熱裝置(10)和送風機(13)組成的。上述除濕機既能夠吸入室外新風、且又可以節省能源、提高整個除濕機機組整體工作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室內游泳池的空氣除濕或空氣調溫的裝置,具體講是一種除濕機。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除濕機包括由內部蒸發器、內部冷凝器、表冷器、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儲液器、油分離器、鈦管冷凝器、外部冷凝器組成的制冷及制熱裝置,所述的內部蒸發器、內部冷凝器、表冷器、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儲液器、油分離器、鈦管冷凝器、外部冷凝器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的除濕機還包括氣體流通通道,所述的氣體流通通道的氣體分別通過回風機、制冷及制熱裝置以及送風機。上述結構的除濕機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陷當吸入室外新風時,室內的優質空氣(溫度角度考慮)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出室外,因此不僅浪費能源,而且影響了整個除濕機機組的整體工作性能。另外,當吸入的是室內風時,如此 內循環又會造成室內空氣的污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既能夠吸入室外新風、且又可以節省能源、提高整個除濕機機組整體工作性能的除濕機。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除濕機,包括由內部蒸發器、內部冷凝器、表冷器、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儲液器、油分離器、鈦管冷凝器、外部冷凝器組成的制冷及制熱裝置和第一氣體流通通道,所述的內部蒸發器、內部冷凝器、表冷器、氣液分離器、壓縮機、儲液器、油分離器、鈦管冷凝器、外部冷凝器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的第一氣體流通通道的氣體分別通過回風機、制冷及制熱裝置以及送風機;所述的除濕機還包括一全熱交換器以及第二氣體流通通道;所述的全熱交換器設在回風機與制冷及制熱裝置之間;所述的第二氣體流通通道由回風機、全熱交換器、制冷及制熱裝置和送風機組成的。所述全熱交換器包括一新風通道和一排風通道,所述新風通道的一端與室外空氣連通,所述新風通道的另一端與制冷及制熱裝置、送風機連通;所述排風通道的一端與回風機的出風口連通,所述排風通道的另一端與室外空氣連通。采用以上結構后,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除濕機還包括一全熱交換器以及第二氣體流通通道,這樣當吸入室外新風時,室內的優質空氣(溫度角度考慮)會與進來的新風進行充分的熱交換,從而減輕壓縮機等的工作,這樣不僅節省能源,而且提高了整個除濕機機組的整體工作性能。另外,由于吸入的是室外新風,因此又避免了室內空氣的污濁。同時,本技術除濕機還設有兩個氣體流通通道,可根據室內外環境的不同來控制兩個氣體流通通道的導通,即在春秋季節時,可通過第一氣體流通通道在不打開制冷及制熱裝置的情況下進行新鮮空氣的輸送以及除濕;而在冬秋季節時,可通過第二氣體流通通道進行新鮮空氣的輸送以及除濕。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除濕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第一氣體流通通道的流通示意圖。圖3是第二氣體流通通道的流通示意圖。圖中所示I、內部蒸發器,2、內部冷凝器,3、表冷器,4、氣液分離器,5、壓縮機,6、儲液器,7、油分離器,8、鈦管冷凝器,9、外部冷凝器,10、制冷及制熱裝置,11、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2、回風機,13、送風機,14、全熱交換器,14. I、新風通道,14. 2、排風通道,15、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6、回風口,17、送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圖3所示,本技術一種除濕機,包括由內部蒸發器I、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組成的制冷及制熱裝置10,所述的內部蒸發器I、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之間通過管道連接,形成一個循環,用于制冷或制熱;所述的除濕機還包括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1,所述的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1的氣體分別通過回風機12、制冷及制熱裝置10以及送風機13,即氣體由回風機12的回風口 16吸入,然后通過制冷及制熱裝置10的表面,即內部蒸發器I、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形成干燥(制冷或制熱后)氣體,然后再通過送風機13由送風口 17送出;所述的除濕機還包括一全熱交換器14以及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 ;所述的全熱交換器14設在回風機12與制冷及制熱裝置10之間;所述的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由回風機12、全熱交換器14、制冷及制熱裝置10和送風機13組成的。所述全熱交換器14包括一新風通道14. I和一排風通道14. 2,所述新風通道14. I的一端與室外空氣連通,所述新風通道14. I的另一端與制冷及制熱裝置10、送風機13連通;所述排風通道14. 2的一端與回風機12的出風口連通,所述排風通道14. 2的另一端與室外空氣連通。全熱交換器14由殼體以及設在殼體內的新風通道14. I和一排風通道14. 2,所述的殼體內與新風通道14. I外、排風通道14. 2外充滿熱傳導性強的材料。相對濕度較高的泳池回風先經過全熱交換器14與從室外送入的新風進行部分或全熱交換(由風閥控制)再經過除濕機組的蒸發器時,由于回風的露點溫度遠低于蒸發盤管的溫度,于是在蒸發盤管上就凝結成水,達到了除濕干燥的效果。在此過程中冷媒吸收的氣化潛熱經過壓縮機5進行能量提升后,通過室內翅片冷凝器和室內鈦管冷凝器一方面對除濕降溫后空氣重新進行加熱,另一方面對泳池的水進行加熱。在除濕的過程中回收的熱能,被再次利用,從而可以用于提高泳池內的空氣溫度及池水的溫度。本技術除濕機能夠100%回收用于除濕所消耗的熱能。以上僅就本技術的最佳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技術不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但凡在本技術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除濕機,包括由內部蒸發器(I)、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組成的制冷及制熱裝置(10)和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1),所述的內部蒸發器(I)、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的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1)的氣體分別通過回風機(12)、制冷及制熱裝置(10)以及送風機(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濕機還包括一全熱交換器(14)以及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所述的全熱交換器(14)設在回風機(12)與制冷及制熱裝置(10)之間;所述的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由回風機(12)、全熱交換器(14)、制冷及制熱裝置(10)和送風機(13)組成的。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除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熱交換器(14)包括一新風通道(14. I)和一排風通道(14. 2),所述新風通道(14. I)的一端與室外空氣連通,所述新風通道(14. I)的另一端與制冷及制熱裝置(10)、送風機(13)連通;所述排風通道(14. 2)的一端與回風機(12)的出風口連通,所述排風通道(14. 2)的另一端與室外空氣連通。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除濕機,包括由內部蒸發器(1)、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除濕機,包括由內部蒸發器(1)、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組成的制冷及制熱裝置(10)和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1),所述的內部蒸發器(1)、內部冷凝器(2)、表冷器(3)、氣液分離器(4)、壓縮機(5)、儲液器(6)、油分離器(7)、鈦管冷凝器(8)、外部冷凝器(9)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所述的第一氣體流通通道(11)的氣體分別通過回風機(12)、制冷及制熱裝置(10)以及送風機(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濕機還包括一全熱交換器(14)以及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所述的全熱交換器(14)設在回風機(12)與制冷及制熱裝置(10)之間;所述的第二氣體流通通道(15)由回風機(12)、全熱交換器(14)、制冷及制熱裝置(10)和送風機(13)組成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祝富華,姜平,陳玉景,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天海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