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由管壁、水道、變徑水道、出鋼口,在管壁(5)的頂部中心設置圓孔水道(1),其下方所連接的變徑水道(2)、(3)是多層結構的形式,且為橢圓形、蛋圓形等多種變徑圓形。這種設計使鋼水流在水口內的紊流狀況得到了有效控制,從而平穩鋼水的流動狀況,防止了氧化鋁沉積導致的水口堵塞,確保了連續鑄鋼工藝的連續性。(*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一種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涉及到鑄鋼爐配件鋼水出口制作公知技術中此領域的主要措施和方法為1、狹縫水口其主要措施為在水口的管壁內設計厚度約1毫米左右的氣室,在鑄鋼過程中向氣室內通入一定壓力的惰性氣體,通過水口內壁的微氣孔在水口內壁面形成一層氣膜,使鋼液與水口之間有保護膜隔離,從而防止氧化鋁的堵塞。但是,大量的氣體混入容易在鋼坯中形成微氣孔的缺陷,鋼材的質量不可避免的要下降,不能滿足鋼材本身越來越高的質量要求。2使用低共熔點材料其主要方法是在水口內壁使用與氧化鋁反應產生低共熔點物質,該共熔點物質隨鋼水一起流走,從而防止了氧化鋁的堵塞。但該種材質本身的控制比較困難,存在如膨脹系數大、抗熱沖擊性能低,導致水口開裂等等缺點,不能完全滿足防堵塞的要求。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特殊結構的浸入式水口,通過該結構的改變控制鋼水的流動情況,能大幅度地減少氧化鋁的沉積,解決了水口的堵塞。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由管壁、水道、變徑水道、出鋼口組成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的整體結構。在管壁(5)的頂部中心設置圓孔水道(1),連接變徑水道(2),再接通出鋼口(4)。圓孔水道(1)下方所連接的變徑水道(2)、(3)是多層結構的形式。變徑水道(2)、(3)是橢圓形、蛋圓形等多種變徑圓形。變徑水道(2)、(3)之間的連接角度,是長徑相交的360°內的任意角度。變徑水道(2)、(3)的截面長短徑差為3~15毫米。本技術浸入式水口是將原來水口的圓柱形內腔,改為圓柱形與橢圓柱形結合或橢圓柱形與橢圓柱形結合,通過這種方式的改變使鋼水流在水口內的紊流狀況得到了有效控制,從而平穩鋼水流動狀況,防止了由于氧化鋁在水口內腔和出鋼口處的沉積導致水口堵塞。確保連續鑄鋼工藝的連續性。本技術的附圖及圖面說明是附附圖說明圖1是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的單層結構剖視圖;附圖2是圖1的a-a截面圖;附圖3是圖1的b-b截面圖;附圖4是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的多層結構剖視圖;附圖5是圖4的a-a截面圖;附圖6是圖4的b-b截面圖;附圖7是圖4的c-c截面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在管壁5的中心加工正圓形水道1,下連接橢圓形變徑水道2,再連接出鋼口4,構成單層結構形式。如圖2所示,在管壁5的中心正圓形水道1的下方連接橢圓形變徑水道2、3,構成多層結構形式。兩橢圓的長徑在360°內任意相交,而長短徑之差控制在3-15毫米之間。如浸入式水口的內腔設計為長徑差10毫米圓柱結構2(高150mm)和3(高300mm)。使用條件鋁鎮靜鋼,鋼坯270mm×700mm-1600mm,拉速1.6-2.0m/min,在連鑄過程中鋼水流經過橢圓結構2和3的控制后改變了原有的紊流狀況。從出鋼口處順利流出。使用結束后,出鋼口和水口內壁氧化鋁的沉積減少,大大緩解了因水口的堵塞造成連鑄工藝的不連續性,鋼材的質量得到提高,同時也增加了水口的使用壽命。權利要求1.一種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其特征在于由管壁、水道、變徑水道、出鋼口組成鋼水出口的整體結構,在管壁(5)的頂部中心設置圓孔水道(1),連接變徑水道(2),再接通出鋼口(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其特征在于圓孔水道(1)下方所連接的變徑水道(2)、(3)是多層結構的形式。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其特征在于變徑水道(2)、(3)是橢圓形、蛋圓形等多種變徑圓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其特征在于變徑水道(2)、(3)之間的連接角度,是長徑相交的360°內的任意角度。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其特征在于變徑水道(2)、(3)的截面長短徑差為3~15毫米。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由管壁、水道、變徑水道、出鋼口,在管壁(5)的頂部中心設置圓孔水道(1),其下方所連接的變徑水道(2)、(3)是多層結構的形式,且為橢圓形、蛋圓形等多種變徑圓形。這種設計使鋼水流在水口內的紊流狀況得到了有效控制,從而平穩鋼水的流動狀況,防止了氧化鋁沉積導致的水口堵塞,確保了連續鑄鋼工藝的連續性。文檔編號B22D41/50GK2452651SQ0025908公開日2001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0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00年11月13日專利技術者徐蘭生 申請人:徐蘭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堵塞浸入式鋼水出口,其特征在于:由管壁、水道、變徑水道、出鋼口組成鋼水出口的整體結構,在管壁(5)的頂部中心設置圓孔水道(1),連接變徑水道(2),再接通出鋼口(4)。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蘭生,
申請(專利權)人:徐蘭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