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多路共管給水系統(tǒng),具體涉及一種減路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減路器,沿長度方向分為三段,兩端分別為多路共管Ⅰ和多路共管Ⅱ,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其連接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的路數相同,多路共管Ⅱ的路數比多路共管Ⅰ的路數少一路,減路器內部多路共管中有一路為減路管;中段為變截面多路共管,變截面多路共管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多路共管Ⅰ和多路共管Ⅱ的路數相同;減路器管壁中間位置設分路管口,分路管口與減路器的減路管相連通,分路管口與對應的分路管連接。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實現減路功能,節(jié)約大量管材,減少空間占用率及對建筑的破壞;減路器與輸水管道連接處密封性好;能防止溫度變化時因熱脹冷縮對減路器造成損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多路共管給水系統(tǒng)、尤其適用于一戶一表單戶計量方式的給水系統(tǒng)中的管路接頭,具體涉及一種減路器。
技術介紹
目前在多管給水系統(tǒng)中,其室內部分所采用的管材從樓房的一層到頂層都是直徑相同、路數相同的管材,其路數與樓房的層數相對應。從節(jié)約材料的角度考慮,隨著樓房層數的增加,所需供水管的路數應該減少,目前采用的這種管材不僅造成大量浪費,也多占用了室內的有限空間,同時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和對房屋的破壞。本人在2003年申請的一種“多路共管減路管接”,可達到減路的目的,但是需要另外安裝分路管接,使用起來不方便;2004年申請的“多路共管分路減路管接”,減路管接兩端與輸水管道連接密閉性不好,且減 路管接不僅耗材料,在溫度變化時,還容易因熱脹冷縮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減路器,可實現減路功能,同時節(jié)約大量管材,減少空間占用率;與輸水管道連接處密封性好;能防止溫度變化時因熱脹冷縮對減路器造成損壞。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減路器,其特征在于,沿長度方向分為三段,兩端分別為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其連接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的路數相同,多路共管II的路數比多路共管I的路數少一路,減路器內部多路共管中有一路為減路管;中段為變截面多路共管,變截面多路共管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的路數相同;減路器管壁中間位置設分路管口,分路管口與減路器的減路管相連通,分路管口與對應的分路管連接。所述的多路共管II的路數比多路共管I的路數少兩路,此時多路共管I中有兩路為減路管。所述的減路管的橫截面積從多路共管I的一端到多路共管II的一端逐漸減少到零,其他各路分管的橫截面積在兩端之間基本保持相同。所述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外徑相同,所述變截面多路共管外徑小于多路共管I外徑和多路共管II外徑。此種設置一方面可節(jié)約材料,另一方面可為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的熱脹冷縮留出足夠空間。所述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每一路的管壁凸起,相鄰兩路的管壁之間形成凹槽,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外周邊間隔設凸起和凹槽,與其相連接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端面上對應設有與減路器端面相吻合的凹槽和凸起。所述減路器和多路共管輸水管道連接處設有密封墊。所述密封墊為硅膠墊。 所述減路器材料為PPR或PE或PVC或ABS中的一種。將多路共管安裝在樓房內供水,根據樓層數選用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的路數,在樓層之間連接本技術減路器,每上一層樓,減路管壁的分路管口與分路管連接,將水引入該樓層,多路共管輸水管道就減少一路,管徑減小一些,到了頂層,就成為只有一路的單管,管徑就減少了很多,安裝管道的孔徑也減小很多。本技術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I、能夠實現每升高一層樓,多路共管給水管路就相應的 減少一路,對每一層的給水管路截面面積基本不變,管路的外徑減少,可節(jié)約大量管材,減少成本,減少空間占用率及對建筑物的破壞。2、端面具有定位功能,減路器端面上設置成凸起和凹槽,輸水管道端面上對應設有與其相吻合的凹槽和凸起,具有較好的密封效果。3、變截面多路共管外徑小于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外徑。此種設置既可節(jié)約材料,而且為多路共管I和多路共管II出現熱脹冷縮時留出足夠的空間。4、使用與多路共管減路器相配套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每一路之間只有一層管壁,可節(jié)省管材,而且在冬日使用時,相鄰輸水管道中的水流會相互影響,具有防凍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一種減路器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后視圖;圖3是圖I的俯視圖;圖4是圖3的左視圖;圖5是又一個減路器的主視圖;圖6是圖5的后視圖;圖7是圖5的俯視圖;圖8是圖7的左視圖。圖中1、多路共管I ;2、多路共管II ;3、變截面多路共管;4、減路管;5、分路管口 ;6、分管。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I如圖I至圖4所示,本技術一種減路器,由PPR材料制成,沿長度方向分為三段,兩端分別為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多路共管I I的路數為7,連接7路共管輸水管道,多路共管II 2的路數為6,連接6路共管輸水管道,減路器內部多路共管中的一路為減路管4 ;中段為變截面多路共管3,變截面多路共管3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的路數相同;減路器管壁中間位置設分路管口 5,分路管口 5與減路管4相連通,分路管口 5與對應的分路管連接。減路管4的橫截面積從多路共管I I的一端到多路共管II 2的一端逐漸減少到零,其他各路分管6的橫截面積在兩端之間基本保持相同。該減路器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外徑相同,變截面多路共管3外徑小于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的外徑。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上每一路的管壁凸起,相鄰兩路的管壁之間為凹槽,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外周圈設凸起和凹槽,與其相連接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端面上對應設有相吻合的凹槽和凸起。實施例2如圖5至圖8所示,本技術一種減路器,由PE材料制成,減路器沿長度方向分為三段,兩端分別為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多路共管I I的路數為3,連接3路共管輸水管道,多路共管II 2的路數為2,連接2路共管輸水管道,減路器內部多路共管中的一路為減路管4 ;中段為變截面多路共管3,變截面多路共管3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的路數相同;減路器管壁中間位置設分路管口 5,分路管口 5與減路管4相連通,分路管口 5與對應的分路管連接。減路管4的橫截面積從多路共管I I的一端到多路共管II 2的一端逐漸減少到零,其他各路分管6的橫截面積在兩端之間基本保持相同。該減路器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外徑相同,變截面多路共管3外徑小于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的外徑。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上每一路的管壁凸起,相鄰兩路的管壁之間為凹槽,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外周圈設凸起和凹槽,與其相連接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端面上對應設有相吻合的凹槽和凸起,其中在連接處設有硅膠墊。權利要求1.一種減路器,其特征在于,沿長度方向分為三段,兩端分別為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其連接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的路數相同,多路共管II (2)的路數比多路共管I (I)的路數少一路,減路器內部多路共管中有一路為減路管(4);中段為變截面多路共管(3),變截面多路共管(4)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2)的路數相同;減路器管壁中間位置設分路管口(5),分路管口(5)與減路管(4)相連通,分路管口(5)與對應的分路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減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共管II(2)的路數比多路共管I(O的路數少兩路,減路器內部多路共管中有兩路為減路管(4)。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減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減路管(4)的橫截面積從多路共管I (I)的一端到多路共管II (2)的一端逐漸減少到零。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減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共管I(I)和多路共管II(2)外徑相同,所述變截面多路共管(3)外徑小于多路共管I (I)和多路共管II (2)的外徑。5.根據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路器,其特征在于,沿長度方向分為三段,兩端分別為多路共管Ⅰ(1)和多路共管Ⅱ(2),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其連接的多路共管輸水管道的路數相同,多路共管Ⅱ(2)的路數比多路共管Ⅰ(1)的路數少一路,減路器內部多路共管中有一路為減路管(4);中段為變截面多路共管(3),變截面多路共管(4)兩端的路數分別與多路共管Ⅰ(1)和多路共管Ⅱ(2)的路數相同;減路器管壁中間位置設分路管口(5),分路管口(5)與減路管(4)相連通,分路管口(5)與對應的分路管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韓強,
申請(專利權)人:韓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