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撓性聯軸器,該撓性聯軸器包括左半聯軸器(1)和右半聯軸器(2),其中,所述撓性聯軸器還包括彈性圓柱套(3),所述彈性圓柱套(3)形成圓柱形狀并具有開口(3a),所述左半聯軸器(1)和右半聯軸器(2)上分別形成有對應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彈性圓柱套(3)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中。彈性圓柱套用于在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之間傳遞扭矩和承受剪切力,并可以根據所承受的載荷通過開口進行彈性變形,以起到緩沖作用并補償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的軸心線偏移。彈性圓柱套為圓柱形狀,不易損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聯軸器,具體地,涉及一種撓性聯軸器。
技術介紹
聯軸器是一種常用的標準型機械產品,用于軸的聯接和傳遞扭矩。聯軸器分為剛性聯軸器和撓性聯軸器。其中,由于撓性聯軸器具有補償兩軸軸心線相對偏移(不同心)的功能并具有較好的減振、緩沖性能,因而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現有的撓性聯軸器如圖I所示,其包括左半聯軸器I、右半聯軸器2、彈性組合體3’、圓柱銷9等。具體地,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上設置有對應的裝配孔,彈性組合體3’設置在右半聯軸器2的裝配孔內,圓柱銷9穿過彈性組合體3’和左半聯軸器I的裝 配孔設置。其中,彈性組合體3’具有多個徑向向外突出的片狀件,用于接觸右半聯軸器2,以傳遞載荷。彈性組合體3’由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能夠通過彈性變形補償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的軸心線的相對偏移。由于這種撓性聯軸器通常用于經常啟動、制動的工程機械上,承擔傳遞扭矩功能的彈性組合體3’需頻繁承受沖擊和交變負荷。在實踐中,彈性組合體3’為易損件,原因在于彈性組合體3’是組合單元結構,每當其中的一個片狀件損壞,則該組合體單元的其他片狀件所需承受的載荷急劇增大,致使彈性組合體3’的承載長度急劇減少并加速其余片狀件的損壞,從而增加了檢修、維護成本。另外,彈性組合體3’需要專用模具和專業廠家制造,當采用非標準聯軸器時,需要專門定制,因而導致制造成本較高。因此,現有的撓性聯軸器存在需要定制且頻繁維護、更換彈性組合體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撓性聯軸器,其具有耐用性良好且適于各種規格的撓性聯軸器的彈性圓柱套。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撓性聯軸器,該撓性聯軸器包括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其中,所述撓性聯軸器還包括彈性圓柱套,所述彈性圓柱套形成圓柱形狀并具有開口,所述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上分別形成有對應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彈性圓柱套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中。優選地,所述開口從所述彈性圓柱套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為沿所述彈性圓柱套的母線延伸的直型開口。優選地,在所述彈性圓柱套的橫截面所在的圓環中,所述開口占所述圓環面積的1/20 至 1/10。優選地,所述彈性圓柱套的兩端以1:15-1:8的錐度漸縮,每端的漸縮部分占所述彈性圓柱套的長度的1/20-1/10。優選地,所述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和彈性圓柱套為相應的多個并沿同一圓周布置。優選地,所述彈性圓柱套由彈性鋼材制成。優選地,所述撓性聯軸器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的緊固件,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彈性圓柱套設置。優選地,所述緊固件為螺栓,所述螺栓的兩端分別伸出所述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并通過螺母限位。優選地,所述撓性聯軸器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的緊固件,所述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上分別設置有對應的第一緊固孔和第二緊固孔,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緊固孔和第二緊固孔安裝。優選地,所述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止擋所述彈性圓柱套的擋板,所述左半聯軸器、右半聯軸器和擋板上設置有對應的鎖緊件安裝孔,鎖緊件穿過所述··鎖緊件安裝孔安裝。優選地,所述緊固件、第一緊固孔和第二緊固孔為相應的多個并沿第一圓周布置;所述鎖止件和鎖止件安裝孔為相應的多個并沿第二圓周布置;所述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和彈性圓柱套為相應的多個并沿第三圓周布置;所述第一圓周、第二圓周和第三圓周為同心圓的圓周。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彈性圓柱套用于在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之間傳遞扭矩和承受剪切力,并可以根據所承受的載荷通過開口進行彈性變形,以起到緩沖作用并補償左半聯軸器和右半聯軸器的軸心線偏移。彈性圓柱套為圓柱形狀,不易損壞,且便于加工制造,以適于采用非標準聯軸器的情況。本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說明現有技術的撓性聯軸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說明本技術的撓性聯軸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說明圖2中的彈性圓柱套的側視圖;圖4是說明本技術的撓性聯軸器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右視圖,其中以AA線分界進行局部剖視。附圖標記說明I :左聯軸器 2 :右聯軸器3:彈性圓柱套 3a:開口 3’ 彈性組合體4 :螺栓 5 :螺母 6 :擋板 7 :鎖緊件8:隔套 9:圓柱銷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在本技術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本技術提供一種撓性聯軸器,該撓性聯軸器包括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其中,所述撓性聯軸器還包括彈性圓柱套3,所述彈性圓柱套3形成圓柱形狀并具有開口3a,所述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上分別形成有對應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彈性圓柱套3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中。本技術中,彈性圓柱套3用于在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之間傳遞扭矩和承受剪切力,并可以根據所承受的載荷通過開口 3a進行彈性變形,以起到緩沖作用并補償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的軸心線偏移。其中,彈性圓柱套3為圓柱形狀,不易損壞,具有耐久性。另外,彈性圓柱套3具有彈性,即使損壞也可以方便地更換。另外,彈性圓柱套3的結構簡單,便于制造,在使用非標準聯軸器的情況下,也可以方便地制造適于該聯軸器的彈性圓柱套3。本技術中,開口 3a可以形成為各種適當的形狀,只要能夠允許彈性圓柱套3變形,以在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之間起到緩沖作用并補償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的軸心線偏移即可。優選地,所述開口 3a從所述彈性圓柱套3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為沿所述彈性圓柱套3的母線延伸的直型開口。由此,能夠沿彈性圓柱套3的長度方向使得彈性圓柱套3通過開口 3a變形。另外,直型開口便于加工,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制造效率。另外,開口 3a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只要能夠滿足上述功能并使彈性圓柱套3具有適當的強度和耐用性即可。優選地,在所述彈性圓柱套3的橫截面所在的圓環中,所述開口 3a占所述圓環面積的1/20至1/10。另外,優選地,所述彈性圓柱套3的兩端以1:15-1:8的錐度漸縮,每端的漸縮部分占所述彈性圓柱套3的長度的1/20-1/10。由此,彈性圓柱套3的兩端形成為漸縮結構,便于安裝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和彈性圓柱套3可以為相應的多個并沿同一圓周布置。由此,可以通過多個彈性圓柱套3沿周向均勻地起到緩沖作用并補償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的軸心線偏移。為進一步提高彈性圓柱套3的耐用性,所述彈性圓柱套3可以由彈性鋼材(例如彈簧鋼)制成,從而無需經常更換。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可以通過適當的緊固件連接,根據需要可以在左半聯軸器I和右半聯軸器2上設置各種適當的結構,以安裝緊固件。在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彈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撓性聯軸器,該撓性聯軸器包括左半聯軸器(1)和右半聯軸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撓性聯軸器還包括彈性圓柱套(3),所述彈性圓柱套(3)形成圓柱形狀并具有開口(3a),所述左半聯軸器(1)和右半聯軸器(2)上分別形成有對應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所述彈性圓柱套(3)設置在所述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琪明,孟慶耀,駱琪勝,穆磊,劉陽樣,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物料輸送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