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自動補液裝置,包括密閉循環冷卻系統,還設有一儲液罐、一中轉罐,儲液罐的罐底通過第一單向閥連接到中轉罐的罐底,第一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儲液罐流向中轉罐;中轉罐內部設有一活塞式密封件,活塞式密封件上端連接一根傳動直桿,傳動直桿上端伸出中轉罐的頂部并連接有驅動執行機構;中轉罐底部通過第二單向閥連接到密閉循環冷卻系統,第二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中轉罐流向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儲液罐設有加液口;還設有中央控制器,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設有壓力檢測器,壓力檢測器連接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連接到所述驅動執行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自動、及時為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補液。(*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補液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自動補液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變頻器、風力發電機等設備朝大功率發展,相應的熱損耗也隨之增加,自然冷卻或強制風冷都滿足不了散熱要求,液冷系統成為其高效散熱的首選方式。液冷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在密閉循環冷卻系統中注有冷卻液,通過泵帶動冷卻液不斷循環,把攜帶著熱量的冷卻液送到外部,經過熱交換器進行冷卻。但由于系統中液體隨著運行過程會緩慢蒸發,或是原先混合在液體中的氣體會漸漸泄漏排出,雖然其蒸發量或泄漏量很小,但卻會造成密閉循環冷卻系統的液體壓力急劇下降,進而導致系統壓力不足,引起系統報故障停機等。由于稍有蒸發或泄漏就會導致壓力急劇下降,所以現有密閉循環冷卻系統的補液比較頻繁,而每次補液量又很小,因為過量補液會引起系統壓力過大,這同樣是不允許的。另一方面,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大都建在野外山上,各臺發電機之間相互間距離遠,而且每臺風力發電機的槳葉直徑長達幾十米,位于槳葉中心的機艙距離地面通常有近百米高度,密閉循環冷卻系統的液體注入口也位于機艙中。目前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水冷系統大都是靠人工手動補注冷卻液,為補注一點液體而頻繁奔赴野外各風機,甚至要爬到近百米高度的機艙上,花費人力物力較大,而且操作過程存在人身安全危險因素。另外,依靠人工操作補液,還存在難以在第一時間及時補液的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自動補液裝置,它可以自動、及時為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補液。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自動補液裝置,包括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其主要特點在于,還設有一儲液罐、一中轉罐,儲液罐的罐底通過第一單向閥連接到中轉罐的罐底,第一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儲液罐流向中轉罐;中轉罐內部設有一活塞式密封件,活塞式密封件上端連接一根傳動直桿,傳動直桿上端伸出中轉罐的頂部并連接有驅動執行機構;中轉罐底部通過第二單向閥連接到密閉循環冷卻系統,第二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中轉罐流向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儲液罐設有加液口 ;還設有中央控制器,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設有壓力檢測器,壓力檢測器連接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連接到所述驅動執行機構。較好的是,密閉循環冷卻系統通過第一泄壓單向閥與儲液罐上方連接,第一泄壓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密閉循環冷卻系統流向儲液罐。更好的是,中轉罐的罐底還通過第二泄壓單向閥連接到儲液罐的罐底,第二泄壓單向閥的流動方向與第一單向閥的流動方向相反。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一、當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壓力低于最低壓力要求時,可自動向系統補液;反之,當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壓力意外高于安全值時,可自動往往儲液罐泄壓,液體回收再次循環利用,保證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在安全壓力范圍內正常可靠工作。二、本技術不但省去人工為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補液的麻煩,而且可以保證在系統失壓的第一時間立即及時補液。當本技術應用于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可避免頻繁地趕到野外并爬上百米的機艙進行補液的問題。三、本技術雖然儲液罐也需要加液,但儲液罐的每一次加入的液體可供給密閉循環冷卻系統非常多次(幾十次或上百次)的補液,而且儲液罐的加液時間不受系統液壓情況的限制,在儲液罐的液體用完之前,隨時可以加液,這意味著可以在日常巡查時順便加液,而不必為加液專門趕赴野外的機組。四、本技術的補液部分拆裝過程不影響密閉循環冷卻系統正常工作,省去了更換時停機的麻煩。 五、本技術邏輯控制方式簡單,運行安全可靠,適應各種信號要求。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前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所示結構的后視示意圖。圖3是圖I所不結構中儲液iil和中轉iil的連接關系仰視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圖I、圖2、圖3所示,該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自動補液裝置包括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另外還設有一儲液罐5、一中轉罐1,儲液罐5的罐底通過第一單向閥7連接到中轉罐I的罐底,第一單向閥7的流動方向是由儲液罐流向中轉罐;中轉罐I的罐底還通過第二泄壓單向閥8連接到儲液罐5的罐底,第二泄壓單向閥8的流動方向與第一單向閥7的流動方向相反,中轉罐與儲液罐的導液口均位于罐體側面最下方,以利于液體的充分利用。在中轉罐I內部設有一活塞式密封件4,活塞式密封件4上端連接著一根傳動直桿3,傳動直桿3上端伸出中轉罐I的頂部并連接有驅動執行機構2 ;中轉罐I底部通過第二單向閥6連接到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第二單向閥6的流動方向是由中轉罐I流向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 ;儲液罐5設有加液口 51 ;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通過第一泄壓單向閥9與儲液罐5上方連接,第一泄壓單向閥9的流動方向是由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流向儲液罐5。該裝置還設有中央控制器,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設有壓力檢測器,壓力檢測器連接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連接到所述驅動執行機構2。上述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及原理如下(一)、儲液罐5中預放適量液體,當壓力檢測器檢測到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中壓力低于設定最低壓力時,將該信號反饋給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命令驅動執行機構2動作,推動傳動直桿3和活塞式密封件4往下運動,壓縮中轉罐I內的液體,第一單向閥7單向截止,當中轉罐內的液體壓力大于第二單向閥6的調節壓力時,第二單向閥6導通,第二泄壓單向閥8作為安全閥,第二泄壓單向閥8仍未達到泄壓壓力而截止,此時裝置往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補注液體;(二)、當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壓力達成正常壓力時,中央控制器命令驅動執行機構反向動作,中轉罐I內形成負壓, 第二單向閥6截止,第二泄壓單向閥8仍然截止,第一單向閥7導通,儲液罐5中的液體流向中轉罐I補充液體,傳動直桿3和活塞式密封件4回到起始位后停止;(三)、當活塞式密封件4到達中轉罐I底部而系統壓力仍沒達到正常工作壓力時,中央控制器命令驅動執行機構反向動作,活塞式密封件4向上運動,中轉罐I內腔形成負壓,第二單向閥6截止、第二泄壓單向閥8截止、第一單向閥7導通,儲液罐的液體繼續流向中轉罐補充液體,活塞式密封件4回到上方的起始位,然后重復(一)的動作;(四)、第二泄壓單向閥8作為安全閥,當第二單向閥6故障無法導通,使中轉罐I壓力大于第二泄壓單向閥8設置的安全壓力時,第二泄壓單向閥8導通,中轉罐I的液體流向儲液罐5泄壓;當活塞式密封件4到達中轉罐I底部而壓力檢測器檢測到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壓力沒有增加時,停止動作并報故障;(五)、當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由于某些原因引起壓力超過系統設定的安全壓力時,第一泄壓單向閥9導通,密閉循環冷卻系統10溢出的液體回流至儲液罐5,可補充儲液罐的液體,直至系統壓力降至安全壓力,第一泄壓單向閥9截止。權利要求1.一種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自動補液裝置,包括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有一儲液罐、一中轉罐,儲液罐的罐底通過第一單向閥連接到中轉罐的罐底,第一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儲液罐流向中轉罐;中轉罐內部設有一活塞式密封件,活塞式密封件上端連接一根傳動直桿,傳動直桿上端伸出中轉罐的頂部并連接有驅動執行機構;中轉罐底部通過第二單向閥連接到密閉循環冷卻系統,第二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中轉罐流向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儲液罐設有加液口 ;還設有中央控制器,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設有壓力檢測器,壓力檢測器連接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自動補液裝置,包括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其特征在于:還設有一儲液罐、一中轉罐,儲液罐的罐底通過第一單向閥連接到中轉罐的罐底,第一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儲液罐流向中轉罐;中轉罐內部設有一活塞式密封件,活塞式密封件上端連接一根傳動直桿,傳動直桿上端伸出中轉罐的頂部并連接有驅動執行機構;中轉罐底部通過第二單向閥連接到密閉循環冷卻系統,第二單向閥的流動方向是由中轉罐流向密閉循環冷卻系統;儲液罐設有加液口;還設有中央控制器,密閉循環冷卻系統設有壓力檢測器,壓力檢測器連接到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連接到所述驅動執行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康貴,劉理,黃西林,
申請(專利權)人:汕頭市眾業達電器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