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發酵液提取工藝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D-核糖提取純化生產線。生產線包括若干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以及連通各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裝有閥門和泵,所述儲料裝置包括物料儲罐、超濾前儲罐、納濾前儲罐、納濾后儲罐和反滲透儲罐,過濾裝置包括預過濾器、超濾膜設備、納濾膜設備和反滲透設備。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上述設備通過管道連接串聯,并形成超濾循環系統、納濾循環系統、反滲透循環系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各系統之間相互連通連續循環工作,各設備均可循環利用,能實現長周期運行,減少勞動強度,減少環境污染,節約了生產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發酵液提取工藝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D-核糖發酵液的提取生產線。
技術介紹
以往D-核糖的生產和制備是用酶法水解酵母RNA和化學合成法,但由于這兩種方法成本高,收率低,污染環境等因素,不適合工業大規模生產。隨著代謝控制發酵理論的成熟,建立了用轉酮酶缺陷型菌株以葡萄糖為原料發酵生產D-核糖的方法。現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D-核糖得到廣泛利用,實現了 D-核糖的規模化生產。 微生物發酵法生產D-核糖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發酵,一是提取純化。提取純化工藝決定了最終產品的收率、純度、品質、生產成本以及將來的應用范圍。因此,加強D-核糖提取純化的工藝研究和開發,對D-核糖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工業價值。目前工業上從D-核糖發酵液中提取純化D-核糖的方法主要是離心或加絮凝劑絮凝的方法去除發酵液中的菌體,活性炭脫色,然后直接進離子交換柱脫陰陽離子,進入濃縮工序。但是因工業生產D-核糖的發酵液量很大,較小離心機不能滿足工業要求,大型離心機要滿足離心力等性能需要較高,離心除菌體的方法步驟繁雜,不易操作;絮凝除菌體的方法不僅需加入大量絮凝齊U,而且還需大量酸、堿、吸附劑,這些物質的回收較難,另外對絮凝物的分離也需要大量工作。用活性炭脫色步驟不僅活性炭用量大,廢棄的活性炭易造成環境污染。經過上述步驟,發酵液里還存在大量雜質,直接進離膠柱易造成離膠柱污染,增加運行成本。綜上,現有技術中D-核糖提取純化設備工作效率低、產品收率低,產品品質不能保證,易造成環境污染、生產成本高。基于以上理由,需要設計一套新型的D-核糖提取純化設備組成新的生產線,提高產品的收率、純度、品質,并且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而提供一種D-核糖提取純化生產線,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D-核糖提取純化生產線,生產線包括若干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以及連通各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裝有閥門和泵,所述儲料裝置包括物料儲罐、超濾前儲罐、納濾前儲罐、納濾后儲罐和反滲透儲罐,過濾裝置包括預過濾器、超濾膜設備、納濾膜設備和反滲透設備;所述物料儲罐通過管道與預過濾器入口相連接,預過濾器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超濾前儲罐入口,超濾前儲罐出口通過管道與超濾膜設備入口連通,超濾膜設備截留液出口通過管道接回超濾前儲罐內;超濾膜設備與超濾前儲罐形成一個小的回路,組成超濾循環系統;超濾膜設備濾液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前儲罐入口連通,納濾前儲罐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膜設備入口連通,納濾膜設備截留液出口通過管道接回納濾前儲罐;納濾前儲罐和納濾膜設備之間形成一個回路,組成納濾循環系統;所述納濾膜設備濾液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后儲罐入口相連,納濾后儲罐出口連接有離子交換柱,離子交換柱出口與反滲透儲罐入口連通;反滲透儲罐出口連通反滲透設備入口,反滲透設備出口接回反滲透儲罐,連接成一個小回路,組成反滲透循環系統;反滲透儲罐出口管同時連接出料管。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的D-核糖提取純化生產線結合微濾、超濾、納濾設備的特點,充分利用各設備的優勢,選擇性好,且各設備均可循環利用,能實現長周期運行,減少勞動強度,減少環境污染,節約了生產成本。由此可得出,本技術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實用性,有很大的推廣使用價值。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設備連接示意圖;其中,I.物料儲罐,2.預過濾器,3.超濾前儲罐,4.超濾膜設備,5.納濾前儲罐,6.納濾膜設備,7.納濾后儲罐,8.離子交換柱,9.反滲透儲罐,10.反滲透設備,11出料管。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以下結合附圖來詳細解釋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新型的D-核糖提取純化生產線,生產線包括若干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以及連通各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裝有閥門和泵,所述儲料裝置包括物料儲罐I、超濾前儲罐3、納濾前儲罐5、納濾后儲罐7和反滲透儲罐9,過濾裝置包括預過濾器2、超濾膜設備4、納濾膜設備6和反滲透設備10。物料儲罐I通過管道與預過濾器2入口相連接,預過濾器2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超濾前儲罐3入口。超濾前儲罐3出口通過管道與超濾膜設備4入口連通,超濾膜設備4截留液出口接回超濾前儲罐3,超濾膜設備4與超濾前儲罐3形成一個小的回路,組成超濾循環系統。超濾膜設備4濾液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前儲罐5入口連通,納濾前儲罐5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膜設備6入口連通,納濾膜設備6截留液出口通過管道接回納濾前儲罐5,納濾前儲罐5和納濾膜設備6形成一個回路,組成納濾循環系統。納濾膜設備6濾液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后儲罐7入口相連,納濾后儲罐7出口與離子交換柱8入口相連,離子交換柱8為陽離子交換柱與陰離子交換柱的串聯結構,三組并聯設置,濾液經過離子交換柱去除濾液中的陰陽離子。離子交換柱8出口與反滲透儲罐9入口連通。反滲透儲罐9出口連通反滲透設備10入口,反滲透設備10出口接回反滲透儲罐9,連接成一個小回路,組成反滲透循環系統。經過反滲透后的料液已是純凈的D-核糖溶液,可通過出料管11輸出,進入下一濃縮工序。本技術的使用方法及應用生產過程為發酵液自物料儲罐I通過泵經過預過濾器2打入超濾前儲罐3,預過濾器2為80目濾網,主要去除發酵液中的較大雜質。發酵液從超濾前儲罐3泵入超濾膜設備4,過濾發酵液,主要是除菌、除雜(如蛋白質、果膠、淀粉等可能引起后渾濁的大分子物質),使濾液清澈透亮,同時基本保證物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透過。截留分子量在100K 300K道爾頓,過濾面積為66 m2,工作溫度范圍是15 50°C,工作壓力范圍是O. 2 O. 4Mpa,工作pH范圍為3 10。過濾時發酵液從超濾前儲罐3中由泵輸送到超濾膜設備4,由于膜的內外存在壓差,溶解性的物質或粒徑小于膜孔徑的物質(或溶劑)透過膜進入到滲透側。大分子物質(或固體)被膜截留并被帶出膜組件回流到超濾前儲罐3。這樣不斷的循環工作,隨著濾液不斷流出,截留物的含量便越來越高,最終達到分離、濃縮、純化的目的。在工作結束后,通過采取合適的清洗方法可使膜通量完全恢復,實現長周期運行。超濾后的濾液儲存在納濾前儲罐5,濾液由納濾前儲罐5經加壓泵加壓后,送入納濾膜設備6,納濾膜對于溶液中的分子量為150 1000道爾頓有機小分子具有分尚性能,膜的操作模式采用錯流過濾,故工作的同時自行清理了膜孔表面滯留的截留物,從而實現階段性連續作業,直至達到預定的純化分離的目的。物料經納濾膜過濾后分成濾過液和截留液,濾過液進納濾后儲罐7,截留液從納濾膜設備6流出后回到納濾前儲罐5,如此不斷循環實現料液的濃縮和分離。濾液由納濾后儲罐7經加壓泵加壓后,送入離子交換柱8,離子交換柱8為陽離子交換柱與陰離子交換柱的串聯結構,三組并聯設置,濾液經過離子交換柱去除濾液中的陰陽離子。濾過液進反滲透儲罐9,并由加壓泵泵入反滲透設備10,該反滲透設備10的膜元件是水平安裝在設備之上,與物料的流向一致,在物料濃縮過程中,物料在泵的壓力下進入反滲透膜元件系統,在給料泵的作用下,物料不斷的進行高速連續流動,將濃縮物料輸出,進入反滲透儲罐9,進行循環濃縮,在分離過程中,是純物理過程,產品無相變,有效成分和風味保留完全,由于膜的操作模式采用錯流過濾,兩者互相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D?核糖提取純化生產線,生產線包括若干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以及連通各個儲料裝置和過濾裝置的管道,管道上安裝有閥門和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裝置包括物料儲罐、超濾前儲罐、納濾前儲罐、納濾后儲罐和反滲透儲罐,過濾裝置包括預過濾器、超濾膜設備、納濾膜設備和反滲透設備;所述物料儲罐通過管道與預過濾器入口相連接,預過濾器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超濾前儲罐入口,超濾前儲罐出口通過管道與超濾膜設備入口連通,超濾膜設備截留液出口通過管道接回超濾前儲罐內;超濾膜設備與超濾前儲罐形成一個小的回路,組成超濾循環系統;超濾膜設備濾液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前儲罐入口連通,納濾前儲罐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膜設備入口連通,納濾膜設備截留液出口通過管道接回納濾前儲罐;納濾前儲罐和納濾膜設備之間形成一個回路,組成納濾循環系統;所述納濾膜設備濾液出口通過管道與納濾后儲罐入口相連,納濾后儲罐出口連接有離子交換柱,離子交換柱出口與反滲透儲罐入口連通;反滲透儲罐出口連通反滲透設備入口,反滲透設備出口接回反滲透儲罐,連接成一個小回路,組成反滲透循環系統;反滲透儲罐出口管同時連接出料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會英,李永昌,孫建林,尹娟,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邦奧創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