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推力千斤頂,包括缸體,缸體內設有沿缸體內壁密封滑動的活塞,活塞內端面和缸體內底面之間設有主腔,缸體上設有與主腔連通的外推油口,活塞中部同軸設有貫通活塞兩端的滑孔,缸體內底面上固設有與缸體同軸設置的滑桿,滑桿外壁與滑孔密封滑動配合,滑桿外端同軸固設有直徑比滑桿直徑大的擴展桿,擴展桿上滑動密封套裝有外端密封的擴展套,擴展套內端與活塞外端對應固接在一起,擴展套內底面和擴展桿外端面之間設有副腔,滑桿內設有連通主腔和副腔的滑桿油道。大推力千斤頂,結構合理,在不增大體積的情況下,能夠提升對外推力上限,且操作方便,特別適合在需要大推力的場合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大推力千斤頂。
技術介紹
千斤頂是一種用鋼性頂舉件作為工作裝置,通過頂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內頂升重物的輕小起重設備。按結構特征可分為齒條千斤頂、螺旋千斤頂和液壓千斤頂3種。千斤頂是一種起重高度小(小于Im)的最簡單的起重設備。它有機械式和液壓式兩種。機械式千斤頂又有齒條式與螺旋式兩種,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費力,一般只用于機械維修工作,在修橋過程中不適用。液壓式千斤頂結構緊湊,工作平穩,有自鎖作用,故使用廣泛。千斤頂主要用于廠礦、交通運輸等部門作為車輛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撐等工作。其結構輕巧堅固、靈活可靠,一人即可攜帶和操作。千斤頂作為一種使用范圍廣泛的工具,采用了最優質的材·料鑄造,保證了千斤頂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從原理上來說,液壓千斤頂所基于的原理為帕斯卡原理,即液體各處的壓強是一致的,這樣,在平衡的系統中,比較小的活塞上面施加的壓力比較小,而大的活塞上施加的壓力也比較大,這樣能夠保持液體的靜止。所以通過液體的傳遞,可以得到不同端上的不同的壓力,這樣就可以達到一個變換的目的。我們所常見到的液壓千斤頂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來達到力的傳遞。傳統的液壓千斤頂一般包括缸體,缸體內設有沿缸體內壁密封滑動的活塞,活塞上固設有隨活塞向外伸縮的活塞桿,活塞內端面和缸體內底面之間設有主腔,缸體上設有與主腔連通的外推油口。在進行升頂時,將高壓液壓油從外推油口壓入主腔,主腔內液壓油的壓強轉化為對活塞內端面的推力,這樣,活塞桿便在活塞的推動下伸出缸體,這樣就完成了升頂動作。在進行降頂時,降低通入外推油口內的液壓油壓力,這樣,活塞桿便在自身重力或外界重物的重力作用下回縮,同時壓迫主腔內的液壓油流出,也就完成了降頂操作。傳統液壓千斤頂,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成本低,可以實現升頂和降頂動作,但是其不足之處在于傳統千斤頂對外施加的推力大小,取決于液壓油的壓力與活塞內端面面積的乘積值,該乘積值越大,推力越大,反之,則越小;在液壓油壓力和活塞直徑確定的情況下,傳統千斤頂對外推力也就確定了,無法提升其推力上限,限制了其在大推力場合的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在不增大體積的情況下,能夠提升對外推力上限,且操作方便的大推力千斤頂。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大推力千斤頂包括缸體,缸體內設有沿缸體內壁密封滑動的活塞,活塞內端面和缸體內底面之間設有主腔,缸體上設有與主腔連通的外推油口,其結構特點是活塞中部同軸設有貫通活塞兩端的滑孔,缸體內底面上固設有與缸體同軸設置的滑桿,滑桿外壁與滑孔密封滑動配合,滑桿外端同軸固設有直徑比滑桿直徑大的擴展桿,擴展桿上滑動密封套裝有外端密封的擴展套,擴展套內端與活塞外端對應固接在一起,擴展套內底面和擴展桿外端面之間設有副腔,滑桿內設有連通主腔和副腔的滑桿油道。本結構的大推力千斤頂是通過雙推力結構來實現在不增大體積的情況下,能夠提升對外推力上限,且操作方便的。雙推力結構主要是指在本大推力千斤頂中有兩套推力結構,為方便敘述,稱為主推力結構和副推力結構。其中,主推力結構包括設置在缸體內并與缸體內壁滑動密封配合的活塞,活塞中部設置有貫通活塞兩端的滑孔,滑孔與活塞同軸設置,也就是說,活塞呈圓環狀設置。主推力結構還包括固設在缸體內底面上的滑桿,滑桿與活塞也同軸設置,且穿過活塞的滑孔向缸體口部延伸。滑桿外壁與活塞的滑孔內壁滑動密封配合,這樣,滑桿不但可 以為活塞提供滑動支撐力,而且還可以為活塞起到滑動的導向作用,有助于活塞在缸體內順暢滑動。活塞內端面、與之對應的缸體內底面、與之對應的缸體內壁、與之對應的滑桿側壁共同圍成一個密閉的空腔,即主腔,主腔為圓環狀結構。缸體外部設有與主腔連通的外推油口,通過外推油口可以向主腔內加注高壓液壓油,此時,液壓油自身的壓強會轉化為對活塞的壓力,從而實現推動活塞移動的作用。副推力結構主要包括固設在滑桿外端的擴展桿,擴展桿與滑桿同軸設置。擴展桿上滑動密封套裝有沿擴展桿軸向滑動的擴展套,擴展套內端與活塞外端對應固接在一起,這樣,活塞和擴展套就可以同步動作。擴展套外端密封設置,這樣,由擴展套內底面、對應的擴展桿端面、對應的擴展套內壁就構成了一個密閉的空腔,即副腔,副腔為圓柱形結構。副推力結構還包括設置在滑桿內的滑桿油道,滑桿油道一端與主腔連通,另一端與副腔連通。這樣,通過外推油口向缸體內注油時,主腔和副腔會同時獲得相同壓力的高壓液壓油。主腔、副腔內的液壓油會分別將自身壓強轉化為對活塞和擴展套的推力,分別推動活塞和擴展套移動。因為活塞和擴展套是固接的一體結構,因此,活塞或擴展套向外的推力就是液壓油對活塞和擴展套的推力之和。在本大推力千斤頂中,擴展桿的直徑大于滑桿的直徑,所以主腔的橫截面積加上副腔的橫截面積必然大于缸體內腔的橫街面積。這樣,在液壓油壓力和缸體內徑相同的情況下,本大推力千斤頂液壓油做功時的橫截面積要大于傳統千斤頂液壓油做功時的橫截面積,故可以產生更大的推力,提高了推力上限。本大推力千斤頂,結構合理,充分利用了缸體內腔空間,通過向外推油口加壓注油或降壓放油即可實現擴展套的伸縮功能,也即升頂和降頂功能,操作非常方便。作為改進,缸體外端密封安裝有滑動密封套裝擴展套的導向套。 導向套的主要作用,是滑動套裝在擴展套外周上,為擴展套的軸向滑動進行導向,保證了擴展套軸向滑動時的方向性和穩定性。導向套還具有封閉缸體口部的作用,有效防止塵土等雜物進入缸體,大大提高了缸體內腔的清潔度。作為進一步改進,缸體內壁和擴展套外壁之間設有密封的外反推腔,擴展套內端設有將擴展套內壁和滑桿外壁之間的空腔與外反推腔連通的連通孔,缸體遠離外推油口的另一端安裝有與外反推腔連通的回縮油口。缸體內的外反推腔主要由擴展套外壁、對應的缸體內壁、對應的活塞外端面、對應的導向套內端面圍繞而成,大致呈圓環形。為方便敘述,將滑桿外壁和對應的擴展套內壁之間的空腔,稱之為內反推腔。內反推腔主要有滑桿外壁、對應的擴展套內壁、對應的活塞外端面、對應的擴展桿內端面圍繞而成,大致呈圓環形。內反推腔的口徑要小于外反推腔的口徑,兩者為套裝關系。通過設置在擴展套內端的連通孔,可以將內反推腔和外反推腔連通在一起。通過設置在缸體上的回縮油口,可以向外反推腔和內反推腔內加注高壓液壓油,此時,液壓油內部壓強會轉化為對活塞外端面、擴展桿內端面和導向套內端面的推力。因為導向套內端面和擴展桿內端面都與缸體固接在一起,因此,向回縮油口加注液壓油時,液壓油必然會推動活塞向缸體內腔底部移動,擴展套會隨之回縮。這樣就起到了利用液壓油收縮本大推力千斤頂或降頂的作用,使回縮或降頂操作更加省時省力,更加方便。綜上所述,采用這種結構的大推力千斤頂,結構合理,在不增大體積的情況下,能夠提升對外推力上限,且操作方便,特別適合在需要大推力的場合使用。附圖說明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技術回縮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伸展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缸體,2為活塞,3為主腔,4為外推油口,5為滑孔,6為滑桿,7為擴展套,8為副腔,9為滑桿油道,10為導向套,11為擴展桿,12為外反推腔,13為連通孔,14為回縮油口。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所示,該大推力千斤頂包括一端開口的缸體1,缸體I呈圓筒形。缸體I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推力千斤頂,包括缸體(1),缸體(1)內設有沿缸體(1)內壁密封滑動的活塞(2),活塞(2)內端面和缸體(1)內底面之間設有主腔(3),缸體(1)上設有與主腔(3)連通的外推油口(4),其特征是:活塞(2)中部同軸設有貫通活塞(2)兩端的滑孔(5),缸體(1)內底面上固設有與缸體(1)同軸設置的滑桿(6),滑桿(6)外壁與滑孔(5)密封滑動配合,滑桿(6)外端同軸固設有直徑比滑桿(6)直徑大的擴展桿(11),擴展桿(11)上滑動密封套裝有外端密封的擴展套(7),擴展套(7)內端與活塞(2)外端對應固接在一起,擴展套(7)內底面和擴展桿(11)外端面之間設有副腔(8),滑桿(6)內設有連通主腔(3)和副腔(8)的滑桿油道(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靈敏,王紅青,馮傳軍,李成林,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礦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