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機械傳動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內驅動絞聯組合滾筒,包括主動的大滾筒、從動的小滾筒及框架,大、小滾筒分別轉動安裝在框架上,并通過一對齒輪嚙合同步轉動,大、小滾筒的轉向相反,在小滾筒的筒體上纏有繞繩;大滾筒包括密封殼體以及分別設置在密封殼體內的電機、控制電路板、重物擺,密封殼體內轉動連接有內支軸,重物擺懸掛在該內支軸上、并可繞內支軸的軸向中心線擺動;電機及控制電路板分別安裝在重物擺上,電機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驅動密封殼體旋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借助兩個絞接在一起的聯動一體式滾筒,在大滾筒內部施加一較小的驅動力,則在小滾筒的繞繩上就可以產生較大的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械傳動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內驅動絞聯組合滾筒。
技術介紹
機器一般都有傳動裝置。機械傳動裝置中,有時候需要借助一較小的拉力來拉動一個較重的物體;而滿足此要求的現有傳動裝置,結構復雜,傳遞過程中的損耗較大,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驅動絞聯組合滾筒。該內驅動絞聯組合滾筒借助一大一小兩個絞接在一起的聯動一體式滾筒,根據力矩平衡原理,在大滾筒內部施加一 較小的驅動力,則在小滾筒的繞繩上就可以產生較大的拉力。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技術包括主動的大滾筒、從動的小滾筒及框架,其中大滾筒及小滾筒分別轉動安裝在框架上,并通過一對齒輪嚙合同步轉動,所述大滾筒與小滾筒的轉向相反,在小滾筒的筒體上纏有繞繩;所述大滾筒包括密封殼體以及分別設置在密封殼體內的電機、控制電路板、重物擺,其中密封殼體內轉動連接有內支軸,所述重物擺懸掛在該內支軸上、并可繞內支軸的軸向中心線擺動;所述電機及控制電路板分別安裝在重物擺上,電機與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電機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驅動所述密封殼體旋轉。其中所述傳動裝置為內嚙合齒輪組,包括齒輪及內齒輪,其中齒輪連接在電機的輸出軸上,內齒輪安裝在密封殼體一側大滾筒端蓋的內表面、并與所述齒輪嚙合;所述電機通過齒輪與內齒輪的嚙合傳動帶動所述大滾筒端蓋、進而驅動整個密封殼體旋轉;所述重物擺包括內固定架及電池包,其中內固定架懸掛在所述內支軸上、并可繞內支軸的軸向中心線擺動,所述電池包安裝在內固定架的下部,所述電機及控制電路板分別固接在內固定架的頂部;所述電池包為半圓柱結構,其軸向的中心線與所述內支軸的軸向中心線相平行;所述電池包的底部包有增加其重量的鉛墜;所述內固定架頂部在內固定架軸向的兩側均設有托板,所述電機及控制電路板分別固接在內固定架軸向兩側的托板上;所述密封殼體包括密封筒及兩端的大滾筒端蓋,其中密封筒為圓筒形,兩端的大滾筒端蓋通過O形密封圈密封連接在密封筒的兩端;所述內支軸的兩端分別通過內軸承轉動連接在兩端大滾筒端蓋的內表面,其中任一端大滾筒端蓋的內表面固接有內齒輪;所述兩端大滾筒端蓋的外表面均固接有外支軸,該外支軸通過大滾筒滾動軸承安裝在所述框架上,在大滾筒滾動軸承的外部罩有固接在所述框架上的大滾筒軸承套,任一端的外支軸上固接有大滾筒齒輪;所述小滾筒兩端的小滾筒端蓋分別通過小滾筒滾動軸承安裝在所述框架上,在小滾筒滾動軸承的外部罩有固接在所述框架上的小滾筒軸承套,小滾筒端蓋上固接有小滾筒齒輪、與所述大滾筒齒輪同側;所述框架包括兩塊連接定位板及安裝在兩塊連接定位板之間的多根連接軸,所述大滾筒上的外支軸以及小滾筒端蓋分別通過大滾筒滾動軸承、小滾筒滾動軸承安裝在連接定位板上,大滾筒軸承套及小滾筒軸承套固接在連接定位板的外側;所述大滾筒及小滾筒上下設置,兩個滾筒的軸向中心線相平行。本技術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I.本技術借助一大一小兩個絞接在一起的聯動一體式滾筒,根據力矩平衡原理,在大滾筒內部施加一較小的驅動力,則在小滾筒的繞繩上就可以產生較大的拉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術將電機安裝在密封殼體內,電機輸出軸在密封空間內轉動,電機的動密封轉化為靜密封,不受工作環境的影響,增加了密封的可靠性。3.本技術由于無需采用動密封,減少了電機輸出軸轉動摩擦消耗的能量,提高了電機驅動的機械效率。4.本技術結構簡單,易于維護。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大滾筒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3的左視圖;其中1為小滾筒齒輪,2為緊固螺釘,3為大滾筒齒輪,4為連接定位板,5為連接軸,6為大滾筒,7為連接軸固定螺釘,8為大滾筒軸承套,9為大滾筒滾動軸承,10為圓頭內六角螺釘,11為小滾筒軸承套,12為小滾筒滾動軸承,13為小滾筒,14為小滾筒端蓋,15為外支軸,16為大滾筒端蓋,17為齒輪,18為電機,19為控制電路板,20為內支軸,21為內軸承,22為密封筒,23為內固定架,24為鉛墜,25為電池包,26為內齒輪,27為托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如圖I所示,本技術包括主動的大滾筒6、從動的小滾筒13、連接定位板4、連接軸5、大滾筒齒輪3及小滾筒齒輪1,大滾筒6及小滾筒13的兩端均設有連接定位板4,兩塊連接定位板4之間通過連接軸固定螺釘7固接有多根連接軸5,各連接軸5與兩塊連接定位板4構成一框架,大滾筒6及小滾筒13上下容置于該框架內。小滾筒13筒體兩端小滾筒端蓋14分別通過小滾筒滾動軸承12安裝在兩塊連接定位板4上,使得小滾筒13相對連接定位板4可轉動;在小滾筒滾動軸承12的外部罩有用圓頭內六角螺釘10固接在所述連接定位板4上的小滾筒軸承套11,任一端(本實施例為圖I的左端)的小滾筒端蓋14上還通過緊固螺釘2固接有小滾筒齒輪I ;如圖I 3所示,大滾筒6包括密封殼體、電機18、控制電路板19、內支軸20、傳動裝置及重物擺,其中密封殼體包括密封筒22及位于密封筒22兩端的兩個大滾筒端蓋16,密封筒22為圓筒形,兩個大滾筒端蓋16分別通過O形密封圈密封連接在密封筒22的兩端,與密封筒22共同構成一個內部密封的殼體。兩個大滾筒端蓋16的外表面均固接有外支軸15,該外支軸15通過大滾筒滾動軸承9安裝在連接定位板4上,使得整個密封殼體可以轉動;在大滾筒滾動軸承9的外部罩有用圓頭內六角螺釘10固接在所述連接定位板4上的大滾筒軸承套8,任一端(本實施例為圖I的左端)的外支軸15上還通過緊固螺釘2固接有大滾筒齒輪3,該大滾筒齒輪3位于小滾筒齒輪I的同側、并與小滾筒齒輪I相嚙合。在密封筒22的內部設有內支軸20,該內支軸20的兩端分別通過內軸承21可轉動地安裝在兩個大滾筒端蓋16的內表面上,內支軸20的軸向中心線與兩個大滾筒端蓋16的中心線、密封筒22的軸向中心線及外支軸15的軸向中心線共線。重物擺懸掛在該內支軸20上,重物擺包括內固定架23、鉛墜24及電池包25,內固定架23懸掛在內支軸20上,并可繞內支軸20的軸向中心線擺動。所述電池包25安裝在內固定架23的下部,隨內固定架23 —起繞內支軸20的軸向中心線擺動;電池包25為半圓柱結構,其軸向的中心線與內支軸20的軸向中心線相平行,在電池包25的底部包有鉛墜24,以增加電池包25的重量。內固定架23頂部在內固定架23軸向的兩側均設有托板27,兩個托板27所處高度不高于內支軸20的高度,電機18及控制電路板19分別固接在內固定架23軸向兩側的兩個托板17上,這樣電池包25、鉛墜24及電機18、控制電路板19也可看成是一個懸掛在內支軸20上的重物擺;電機18與控制電路板19 (現有技術)電連接。·電機18可選用高速無刷電機,對其控制比較容易,并且這種電機的工作壽命較長。電機18的輸出軸在由密封筒22和大滾筒端蓋16組成的密封殼體內部的密封空間中轉動,通過傳動裝置將電機18輸出軸的轉動傳遞到本專利技術驅動機構的外部,通過密封殼體帶動被驅動部件動作。傳動裝置為內嚙合齒輪組,包括齒輪17及內齒輪26,其中齒輪17連接在電機18的輸出軸上,內齒輪26固接在任一側大滾筒端蓋16的內表面(本實施例是固接在圖2中靠右側的端蓋內表面)、并與齒輪17嚙合;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驅動絞聯組合滾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動的大滾筒(6)、從動的小滾筒(13)及框架,其中大滾筒(6)及小滾筒(13)分別轉動安裝在框架上,并通過一對齒輪嚙合同步轉動,所述大滾筒(6)與小滾筒(13)的轉向相反,在小滾筒(13)的筒體上纏有繞繩;所述大滾筒(6)包括密封殼體以及分別設置在密封殼體內的電機(18)、控制電路板(19)、重物擺,其中密封殼體內轉動連接有內支軸(20),所述重物擺懸掛在該內支軸(20)上、并可繞內支軸(20)的軸向中心線擺動;所述電機(18)及控制電路板(19)分別安裝在重物擺上,電機(18)與控制電路板(19)電連接,所述電機(18)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驅動所述密封殼體旋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永華,李思忍,龔德俊,徐永平,姜靜波,倪佐濤,涂登志,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