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及包含其的工程機械。該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包括轉臺本體(10)和主臂(20),轉臺本體(10)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11),主臂(20)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21),安裝結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銷軸安裝孔(11)外周的轉臺本體(10)上或銷軸連接孔(21)外周的主臂(20)上的定位感測機構(12)。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能夠快速對主臂和轉臺進行定位,有效提高裝配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械的主臂連接結構,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及包含其的工程機械。
技術介紹
超大噸位起重機的主臂由于重量較重,因而不能隨車行駛,在需要轉運的過程中,需將主臂拆卸下來單獨運輸,到達工作場地后再將主臂重新安裝在超大噸位起重機的轉臺上。在主臂安裝過程中,關鍵步驟是將主臂的安裝銷孔與轉臺銷孔對準,然后才能插入銷軸將主臂與轉臺連接起來。在進行主臂的安裝時,一般通過吊帶吊裝主臂緩緩進入轉臺的安裝位置,然后使主臂緩緩進入轉臺內,并反復進行上下、左右調整,改變主臂與轉臺的相對位置,使主臂上 的銷軸安裝孔與轉臺上的銷軸安裝孔對準,滿足銷軸的安裝條件。在轉臺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弧形定位塊,在調整主臂時,需要使主臂上的突出圓弧塊充分與轉臺上的弧形定位塊接觸進行定位,從而使突出圓弧塊與弧形定位塊配合,保證主臂上的銷軸安裝孔與轉臺上的銷軸安裝孔對準,然后插銷完成主臂與轉臺間的連接。由于主臂與轉臺的安裝僅由弧形定位塊來進行限位,因此當主臂上的突出圓弧塊充分與弧形定位塊接觸時,才能完成兩者間的安裝孔的對準。但由于主臂尺寸大、重量重,本身的慣性較大,在采用柔性的吊帶吊裝主臂的過程中,由于弧形定位塊與主臂上的突出圓弧塊接觸時位于轉臺內側,主臂裝配時突出圓弧塊與弧形定位塊的接觸情況不可見,不能確知是否完全接觸并滿足了安裝孔的對準,因此往往需要反復的上下、左右的調整主臂與轉臺的相對位置,較為費時費力,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及包含其的工程機械,能夠快速對主臂和轉臺進行定位,有效提高裝配效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包括轉臺本體和主臂,轉臺本體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主臂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安裝結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銷軸安裝孔外周的轉臺本體上或銷軸連接孔外周的主臂上的定位感測機構。進一步地,定位感測機構設置在銷軸安裝孔的外周,定位感測機構至少為兩個,且兩個定位感測機構與銷軸安裝孔的中心之間的連線形成夾角。進一步地,兩個定位感測機構與銷軸安裝孔的中心之間的連線所形成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等于90度。進一步地,兩個定位感測機構與銷軸安裝孔的中心之間的連線所形成的夾角為90度。進一步地,定位感測機構朝向銷軸安裝孔的中心。進一步地,定位感測機構為接觸式限位開關。進一步地,銷軸安裝孔的周緣還設置有沿銷軸安裝孔的軸向方向側向伸出的定位凸起,定位感測機構固定設置在定位凸起上。進一步地,定位凸起為與銷軸安裝孔同心的弧形定位塊,定位感測機構沿周向設置在弧形定位塊上。進一步地,定位感測機構上設置有感測指示裝置。根據本技術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工程機械,包括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該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為上述任一種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銷軸連接孔的外周設置有沿銷軸連接孔的軸向方向側向伸出的突出圓弧塊,定位感測機構對應突出圓弧塊朝向主臂設置,并定位轉臺與主臂的相對位置。應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包括轉臺本體和主臂,轉臺本體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主臂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安裝結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銷軸安裝孔外周的轉臺本體上或銷軸連接孔外周的主臂上的定位感測機構。在安裝主臂至轉臺時,通過定位感測機構可以感測到主臂相對于轉臺的位置,并在主臂安裝到位時給出指示,因此可以快速有效地了解到主臂與轉臺之間的配合狀態,快速對主臂和轉臺進行定位,有效提高了裝配效率。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轉臺與主臂處于預配合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圖I的實施例在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轉臺與主臂處于分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根據圖3的實施例在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以及圖5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的主臂與轉臺的安裝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實施例以圖I為基本視圖,圖I中所示的方向為基本方向,以垂直于紙面的方向為里,以圖I中的上下左右為各圖的上下左右方向。如圖I至圖4所示,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一種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包括轉臺本體10和主臂20,轉臺本體10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11,主臂20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21,安裝結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銷軸安裝孔11外周的轉臺本體10上或銷軸連接孔21外周的主臂20上的定位感測機構12,該定位感測機構12用來感測與轉臺相連接的主臂20是否安裝到位。該定位檢測機構12可以設置在轉臺或者主臂20上,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相面以定位檢測機構12設置在轉臺上為例進行說明。定位感測機構12可以為多個,繞銷軸安裝孔11的中心軸線周向分布,且各定位感測機構12上均設置有感測指示裝置,在定位感測機構12感測到主臂20安裝到位后,就會發出指示信號,提示操作人員主臂20已安裝到位,然后操作人員就可以用銷軸將轉臺和主臂20連接在一起。感測指示裝置可以為感測指示燈或者其他形式的指示裝置,例如報警器坐寸ο通過定位感測機構12來感測并定位主臂20與轉臺的相對 位置,就可以快速而直接地確定主臂20是否安裝到位,因此操作人員在安裝主臂20時,不需要考慮其他的因素,只需要觀察定位感測機構12上的感測指示燈即可。在安裝主臂20至轉臺上時,操作人員就能夠很容易地對主臂20進行定位,大大縮減了操作工序,減少了操作步驟,降低了調配時間,提高了裝配效率,也降低了裝配難度。在本實施例中,定位感測機構12為接觸式限位開關,且定位感測機構12朝向銷軸安裝孔11的中心。由于主臂20上的銷軸連接孔21在與轉臺上的銷軸安裝孔11實現配合之后,是處于同軸狀態的,因此,使定位感測機構12朝向銷軸安裝孔11的中心,就能夠使定位感測機構12對主臂20的位置感測更加準確。定位感測機構12還可以為測距傳感器或者是微動開關等。銷軸安裝孔11的周緣還可以設置沿銷軸安裝孔11的軸向方向側向伸出的定位凸起13,定位感測機構12固定設置在定位凸起13上。定位凸起13可以為多個,固定設置在轉臺的內側,并與主臂20相配合,用于限定主臂20在轉臺上的安裝位置,并確保主臂20在轉臺上安裝到位。定位凸起13也可以為一個具有容納主臂20連接結構的定位空間的塊狀結構,多個感測定位機構設置在定位凸起13上,并朝向主臂20的連接結構。定位凸起13的設置位置應該不影響主臂20與轉臺之間的安裝。優選地,定位凸起13為與銷軸安裝孔11同心的弧形定位塊,定位感測機構12沿周向設置在弧形定位塊上。弧形定位塊的弧長應不小于四分之一圓弧,定位感測機構12為兩個,兩個定位感測機構12分別位于弧形定位塊的兩端,且兩個定位感測機構12與銷軸安裝孔的中心之間的連線形成夾角。優選地,兩個定位感測機構12與銷軸安裝孔的中心之間的連線的夾角大于O度小于等于90度。更優選地,兩個定位感測機構12與銷軸安裝孔的中心之間的連線夾角為90度。如圖I所示,在本實施例當中,弧形定位塊安裝在轉臺的左下側,在弧形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臺與主臂的安裝結構,包括轉臺本體(10)和主臂(20),所述轉臺本體(10)上設置有銷軸安裝孔(11),所述主臂(20)上設置有銷軸連接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結構還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銷軸安裝孔(11)外周的轉臺本體(10)上或所述銷軸連接孔(21)外周的主臂(20)上的定位感測機構(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磊,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