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有吊具或無吊具起重機的防晃裝置,所述防晃裝置懸掛連接于起重機的小車支架上,所述防晃裝置包括鉛垂設置的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固定于所述小車支架上;所述下導向移動管滑動套設于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內;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的連接為承插式花鍵動連接,上、下導向管結合部由精加工的花鍵形圓板和花鍵形圈板組焊而成,它的精度克服了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之間的阻力,而且具有極佳的防晃效果;另外,本防晃裝置與小車及單鉤吊具或卷筒吊具均采用螺栓連接便于防晃裝置的調整和拆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防晃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有吊具或無吊具起重機的防晃裝置。
技術介紹
起重機在取物時根據不同的物源,選用不同的取物裝置,它包括吊鉤、抓斗、電磁吸盤、吊具、掛梁等各種形式,起重機在動態工作時,由于慣性沖擊作用,造成鋼絲繩或鏈條以下的取物裝置和被吊物體呈現出“蕩秋千”的狀態,造成物件不能迅速正確就位,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造成被吊物與其它物體的碰撞事故,為了使吊鉤式被吊物件能穩住,就需要用人力來輔助,但是當物件高度超過兩米時,就會感覺到束手無策,并存在安全生產的隱患,防晃裝置的上、下移動可依靠套筒、燕尾型軌道、平行四邊形伸縮器等來克服,根據需要選擇但各有利弊,現有的防晃裝置主要采用套筒形結構、燕尾型軌道以及平行四邊形伸縮器,套筒形結構結構簡單,選用較為廣泛,也可用類似液壓缸來替代,也可用方、圓型鋼管·結合部分精加工環形圈組焊使用,造價低,制造方便,但行程范圍小于全程的一半且套筒結構容易造成阻力或防晃效果不佳,而液壓缸體積笨重,成本高;燕尾型軌道行程雖為全程,但機械加工成本高;平行四邊形伸縮器需要專業廠家生產,性能比較可靠,伸縮范圍大,但占有空間隨著伸縮范圍的增大而增大,費用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上下伸縮的用來限制物件的前、后、左、右亂晃的卷筒吊具的防晃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有吊具或無吊具起重機的防晃裝置,所述防晃裝置懸掛連接于起重機的小車支架上,所述防晃裝置包括鉛垂設置的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固定于所述小車支架上;所述下導向移動管滑動套設于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內;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的連接為承插式花鍵動連接。優選的,所述防晃裝置為雙柱式設置,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為無縫圓形管;所述起重機的卷筒吊具連接所述防晃裝置的下端。優選的,所述防晃裝置為單柱式設置,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均為方形管,所述起重機的單鉤吊具貫穿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內。優選的,所述上導向固定管與所述小車支架的固定處設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依次上下焊接套設于所述上導向固定管上的上固定環和下固定環;所述上固定環的上部還可拆卸的套設有上活動環;所述上活動環上焊接有撐桿;所述撐桿和下固定環分別通過螺栓插板式連接于所述小車支架上。優選的,所述上導向固定管與所述下導向移動管的承插套接部分長度大于等于所述下導向移動管直徑的2. 5倍。優選的,所述下導向移動管套設有鋁箔防塵伸縮管,所述鋁箔防塵伸縮管包覆所述下導向移動管的最大行程。優選的,所述上導向固定管的下端和所述下導向移動管的下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所述鋁箔防塵伸縮管的上連接件和下連接件。優選的,所述下導向移動管的底端焊接有雙孔圓頭連接板,所述雙孔圓頭連接板通過螺栓連接設于所述卷筒吊具上的單孔圓頭連接板。采用此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采用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相互套接,滑動連接,且上、下導向管結合部由精加工的花鍵形圓板和花鍵形圈板組焊而成,它的精度克服了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之間的阻力,而且具有極佳的防晃效果;另夕卜,本防晃裝置與小車及單鉤吊具或卷筒吊具均采用螺栓連接便于防晃裝置的調整和拆裝,也可以用于導向管垂直度的適當調整。附圖說明 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I中上導向固定管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I中下導向移動管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I中雙孔圓頭連接板與單孔圓頭連接板的連接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I中鋁箔防塵伸縮管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上導向固定管11.上活動環111.撐桿12.上固定環13.下固定環14.上連接件2.下導向移動管21.下連接件22.雙孔圓頭連接板3.鋁箔防塵伸縮管4.雙鉤卷筒吊具41.單孔圓頭連接板5.小車支架6.上導向方管61.上固定方環62.下固定方環63.方管上連接件7.下導向方管71.方管下連接件8.單鉤吊具。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實施例I參見圖I、圖2、圖3、圖4以及圖5,如其中的圖例所示,一種用于雙鉤卷筒吊具的防晃裝置,所述防晃裝置懸掛連接于起重機的小車支架5上,所述防晃裝置包括鉛垂設置的一上導向固定管I和一下導向移動管2,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固定于所述小車支架5上;所述下導向移動管2滑動套設于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內;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和下導向移動管2的連接為承插式花鍵動連接。所述防晃裝置為雙柱式設置,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和下導向移動管2為無縫圓形管;所述起重機的卷筒吊具4連接所述防晃裝置的下端。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與所述小車支架5的固定處設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依次上下焊接套設于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上的一上固定環12和一下固定環13 ;所述上固定環12的上部還可拆卸的套設有一上活動環11 ;所述上活動環11外圈上焊接有三根撐桿111 ;所述撐桿111和下固定環2分別通過螺栓插板式連接于所述小車支架5上。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與所述下導向移動管2的承插套接部分長度大于等于所述下導向移動管2直徑的2. 5倍。 所述下導向移動管2套設有一鋁箔防塵伸縮管3,所述鋁箔防塵伸縮管3包覆所述下導向移動管2的最大行程。所述上導向固定管I的下端和所述下導向移動管2的下端分別設有用于連接所述鋁箔防塵伸縮管3的一上連接件14和一下連接件21。所述下導向移動管2的底端焊接有一雙孔圓頭連接板22,所述雙孔圓頭連接板22通過螺栓連接設于所述卷筒吊具4上的單孔圓頭連接板41。下面介紹本技術的工作過程。一、到現場進行實測,首先掌握使用現場的第一手資料,對建筑物的室內最低高度,大車軌頂高度,小車頂高度,小車底高度,吊具高度,吊鉤最大起升高度,彼此間的相關尺寸作好記錄。二、根據相關參數經計算確定,吊具的最大行程由此可以推算出防晃結構的長度、并確定其形狀和規格。為取得吊具的最大行程,將上部外導向管的端部距離建筑物的室內最低聞度大于等于100暈米。三、本項目針對卷筒吊具的形狀及幾何尺寸,且用雙吊鉤形式。所以本項目選用雙柱式導向圓管防晃裝置。四、防晃起升上導向固定管是以固定的形式附著在起重機小車支架上,而下導向移動管上端是插入上導向固定管內部,其插接最小長度不小于下導向移動管管徑的2. 5倍,而其下端與吊具采用螺栓連接,下導向移動管的移動隨著吊具的移動而移動,導向裝置即形成一個獨立的整體。五、上導向固定管的下固定環與支架座為插座式連接,確保上導向固定管不墜落,又保證垂直方向的360度的全方位調整。上導向固定管的上活動環是與撐桿一端的焊接所用,撐桿的另一端與小車支架為螺栓連接,焊接工作待下導向移動管多次運行無障礙時才能焊接。六、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的運行全部裸露部位,待調整結束后將配置鋁箔防塵波紋套管給予保護。實施例2參見圖6,其余與所述實施例I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述防晃裝置用于單鉤卷筒吊具42,為單柱式設置,所述防晃裝置包括縱向設置的一上導向方管6和一下導向方管7,所述上導向方管6固定于所述小車的支架5上;所述下導向方管7滑動套設于所述上導向方管6內;所述上導向方管6和下導向方管7的連接為承插式花鍵動連接。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有吊具或無吊具起重機的防晃裝置,所述防晃裝置懸掛連接于起重機的小車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晃裝置包括鉛垂設置的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固定于所述小車支架上;所述下導向移動管滑動套設于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內;所述上導向固定管和下導向移動管的連接為承插式花鍵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和生,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神峰起重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