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它包括斷面為幾字形的水平加強板,和斷面為M形的長加強板和短加強板;傾斜設置的長加強板一端與水平加強板前三分之一位置處相固連,短加強板平行設置在水平加強板下方且一端與長加強板的中部相固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優點在于克服了一字型加強結構和倒置L型加強結構在強度及剛度方面的不足,并且適度降低梯形加強結構的零件規格和成本。可有針對性地提升車身前結構的抗扭剛度、抗彎剛度和拉伸強度,并顯著提高前結構邊支撐與側圍的連接強度,從而有效杜絕前結構開裂的故障。同時,可顯著減少零件重量,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及模具費用,通用性強、工藝靈活性佳,可以適用于不同結構的非承載式車身。(*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配備了非承載式車身的SUV車型的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
技術介紹
SUV車型行駛路況惡劣,車身受力復雜多變,其前結構作為車身承載主體的外延部分,受力工況近似于后端單側簡支的懸臂梁,其根部在彎曲和扭轉的載荷條件下極易出現焊點撕裂和結構開裂等故障。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作為連接側圍和前結構的加強部件,可提高前結構邊支撐與側圍的連接強度,并顯著增強前結構的抗彎剛度、抗扭剛度和拉伸強度,有效杜絕前結構開裂現象。目前,獲得廣泛應用的SUV車型非承載式車身的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有一字型、倒置L型和梯形三種。一字型加強結構沿車輛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其后端與前立柱點 焊連接,前端與前結構邊支撐點焊連接。此結構可增加前結構邊支撐沿前后方向的強度,但對其它方向和工況下的加強作用不佳,且前結構與前立柱連接薄弱的問題并未得到明顯改善。倒置L型邊支撐加強結構的長、短兩邊分別與前立柱和前結構邊支撐點焊連接,此結構在彎曲和扭轉等工況下,無法對前結構邊支撐提供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有效支撐,極端工況下仍無法避免大尺寸塑性變形和結構開裂;且該結構兩端在車身上的焊接定位復雜,將會影響車身側圍和前結構的對焊精度。梯形邊支撐加強結構布置沿車輛前后方向側貼在前結構邊支撐上。其后端與前立柱IS弧焊連接,上端和前端與前結構側支撐點焊連接。此結構具有很好的強度及剛度,但其體積較大,材料成本高,模具費用貴;且梯形加強結構的后端與前立柱交疊的焊接面積較大,不僅焊接工藝性差,而且造成前結構邊支撐無法進行小型化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強度和剛度較高、生產成本低的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可采取下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所述的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它包括斷面為幾字形的水平加強板,和斷面為M形的長加強板和短加強板;所述傾斜設置的長加強板一端與所述水平加強板前三分之一位置處相固連,所述短加強板平行設置在水平加強板下方且一端與長加強板的中部相固連。所述水平加強板與長加強板之間通過連接板相固連。本技術優點在于克服了一字型加強結構和倒置L型加強結構在強度及剛度方面的不足,并且適度降低梯形加強結構的零件規格和成本。可有針對性地提升車身前結構的抗扭剛度、抗彎剛度和拉伸強度,并顯著提高前結構邊支撐與側圍的連接強度,從而有效杜絕前結構開裂的故障。同時,可顯著減少零件重量,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及模具費用,通用性強、工藝靈活性佳,可以適用于不同結構的非承載式車身。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A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它包括斷面為幾字形的水平加強板1,和斷面為M形的長加強板2和短加強板3 ;所述傾斜設置的長加強板2 一端與所述水平加強板I前三分之一位置處通過連接板4相固連,所述短加強板3平行設置在水平加強板I下方且一端與長加強板2的中部相固連。水平加強板I與前結構邊支撐點焊連接構成封閉盒狀主承力結構。長加強板2斜向前方布置,其前端與水平加強板I的 前端三分之一處氬弧焊連接,后端與前立柱下部氬弧焊連接;短加強板3沿車輛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其前端與長加強板2中部點焊連接,后端與前立柱下部氬弧焊連接。其工作原理在于利用水平加強板I、長加強板2、短加強板3和前立柱構成穩定的三角形承力結構。在車身前結構受彎曲載荷和扭轉載荷的工況下,長加強板2、短加強板3對水平加強板I和前結構邊支撐構成的封閉盒狀主承力結構提供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有效支撐,可避免出現大尺寸塑性變形和結構開裂。另外,長加強板2、短加強板3后端新增了上下兩處與前立柱的焊接部位,提高了前結構與前立柱的有效連接面積和連接強度,即優化了水平加強板I的應力分布,又可避免前結構根部的焊點發生撕裂。同時,該技術沿自身長軸方向對稱,可做到同一零件左右共用。而且由于此加強結構不需要與前立柱進行全范圍內的型面貼合,一種設計方案可適用于多種不同的車身結構。另外,該結構可在車身前結構總成和側圍總成對焊完成后再單獨焊接于車身上,具有優越的焊接工藝性和靈活性。權利要求1.一種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斷面為幾字形的水平加強板(1),和斷面為M形的長加強板(2)和短加強板(3);所述傾斜設置的長加強板(2) —端與所述水平加強板(I)前三分之一位置處相固連,所述短加強板(3)平行設置在水平加強板(I)下方且一端與長加強板(2)的中部相固連。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強板(I)與長加強板(2)之間通過連接板(4)相固連。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它包括斷面為幾字形的水平加強板,和斷面為M形的長加強板和短加強板;傾斜設置的長加強板一端與水平加強板前三分之一位置處相固連,短加強板平行設置在水平加強板下方且一端與長加強板的中部相固連。本技術優點在于克服了一字型加強結構和倒置L型加強結構在強度及剛度方面的不足,并且適度降低梯形加強結構的零件規格和成本。可有針對性地提升車身前結構的抗扭剛度、抗彎剛度和拉伸強度,并顯著提高前結構邊支撐與側圍的連接強度,從而有效杜絕前結構開裂的故障。同時,可顯著減少零件重量,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及模具費用,通用性強、工藝靈活性佳,可以適用于不同結構的非承載式車身。文檔編號B62D25/08GK202703703SQ20122034550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7日專利技術者高雙燕, 金獅, 李建輝, 蘇秀榮, 鄭秀云, 王振充 申請人: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身前結構邊支撐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斷面為幾字形的水平加強板(1),和斷面為M形的長加強板(2)和短加強板(3);所述傾斜設置的長加強板(2)一端與所述水平加強板(1)前三分之一位置處相固連,所述短加強板(3)平行設置在水平加強板(1)下方且一端與長加強板(2)的中部相固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雙燕,金獅,李建輝,蘇秀榮,鄭秀云,王振充,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