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造紙污水處理設備,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泥沙等無機顆粒可快速下沉、分離效果好、回收利用率高的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包括沉淀塔體,設于沉淀塔體上部的塔蓋,所述沉淀塔體底部設有污泥收集斗,污泥收集斗設有排泥口,排泥口上設有閥門,還包括設于沉淀塔體內中部的緩沖沉淀裝置、設于沉淀塔體上部所述塔蓋的下方的放射性出水裝置、設于沉淀塔體內所述緩沖沉淀裝置與放射性出水裝置之間的過濾填料層、進污水管及出水管,所述沉淀沉淀塔體內位于緩沖沉淀裝置的下部設有緩沖槽,所述進污水管依次穿過塔蓋、放射性出水裝置、過濾填料層及緩沖沉淀裝置與沉淀塔體內的緩沖槽相連,出水管設于放射性出水裝置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造紙污水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
技術介紹
造紙污水是一種處理難度較大的工業(yè)污水,如何對造紙污水進行科學合理的治理,回收水資源和纖維,變廢為寶,產生良好經濟效益,一直以來是國內外專家努力的課題。沉淀塔是一種泥水分離裝置,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污泥,可用在污水生化處理前后,現有的污水沉淀塔主要由塔體和安裝在塔體上部的溢流管以及設于塔底下部的排污管組成,沉淀塔上設有泥水進口,污水從泥水進口進入沉淀池內,通過污水在沉定池內的自然沉降達到沉淀的目的,這種沉淀工作方式,顆粒沉淀時間長,無法達到生產過程快速用水再循環(huán)的目的,排水時,一部分污泥會跟著水流排出,分離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泥沙等無機顆粒可快速下沉、分離效果好、回收利用率高的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以下方案一種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包括安裝于支架上的沉淀塔體,設于沉淀塔體上部的塔蓋,所述沉淀塔體底部設有污泥收集斗,污泥收集斗設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上設有閥門,還包括設于沉淀塔體內中部讓固體顆粒快速沉淀的緩沖沉淀裝置、過濾填料層、放射性出水裝置、進污水管及出水管,所述放射性出水裝置設于沉淀塔體上部所述塔蓋的下方,所述過濾填料層設于沉淀塔體內所述緩沖沉淀裝置與放射性出水裝置之間,所述沉淀沉淀塔體內位于緩沖沉淀裝置的下部設有緩沖槽,所述進污水管依次穿過塔蓋、放射性出水裝置、過濾填料層及緩沖沉淀裝置與沉淀塔體內的緩沖槽相連,所述出水管設于放射性出水裝置上。進一步改進的是緩沖沉淀裝置包括設置在沉淀塔體內側的外圓柱筒體及設于外圓柱筒體內側的中部設有供進污水管插入穿孔的內圓柱筒體,所述外圓柱筒體與內圓筒體之間沿徑向方向斜置均布有復數個緩沖沉淀斜板。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放射性出水裝置包括設于沉淀塔體內的、中部設有供進污水管插入穿孔的內筒及以內筒為圓心設于塔體外側的集水環(huán),所述集水環(huán)與內筒之間沿周向均布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與集水環(huán)相連通,所述各排水管上均布有透水小孔,所述集水環(huán)上設有出水口,出水管設于集水環(huán)的出水口上。進一步改進的是所述污泥收集斗的橫截面由上至下逐漸減小。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在沉淀塔體內設置緩沖沉淀裝置,污水從進污水管進入沉淀塔體內后經緩沖槽緩沖后向四周擴散,然后平穩(wěn)的向塔頂流動,污水在上升過程中,密度大于水的固體懸浮物如造填料、細小纖維、泥紗等無機顆粒不斷的下沉并通過緩沖沉淀裝置,加速沉淀,緩沖沉淀裝置的每兩塊緩沖沉淀斜板相當于一個很小的沉淀池,使顆粒沉淀時間大為縮短,利用豎流原理,達到快速沉淀的目的;塔體內緩沖沉淀裝置的上方設有過濾填料層,從緩沖沉淀裝置流過的污水可經過濾填料層進一步過濾后通過沉淀塔頂端放射性出水裝置的放射性排水管的透水小孔向塔的四周流出,然后經塔頂外部的集水環(huán)流出出水管,本新型沉淀塔結合了平流式沉淀法與斜板式沉淀法的原理,集中了兩種沉淀方法的優(yōu)點,并且還可以結合化學方法而使排入的白水快帶沉淀,達到生產過程用水再循環(huán)的目的,其結構簡單、成本低、泥沙等無機顆粒可快速下沉、分離效果好、回收利用率高,給企業(yè)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尤其適合中小型造紙企業(yè)。附圖說明圖I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A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I至圖2所示,本技術實施例公開一種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包括安裝于支架I上的沉淀塔體2,設于沉淀塔體2上部的塔蓋21、讓固體顆粒快速沉淀的緩沖沉淀裝置3、過濾填料層4、放射性出水裝置5、進污水管6及出水管7,所述沉淀塔體2底部設有污泥收集斗22,所述污泥收集斗22的橫截面由上至下逐漸減小,污泥收集斗底部設有排泥口221,所述排泥口 221上設有閥門,所述緩沖沉淀裝置3設于沉淀塔體2內中部,緩沖沉淀裝置3包括設置在沉淀塔體內側的外圓柱筒體31及設于外圓柱筒體31內側的中部設有供進污水管插入穿孔的內圓柱筒體32,所述外圓柱筒體32與內圓筒體31之間沿徑向方向斜置均布有緩沖沉淀斜板33,所述放射性出水裝置5設于沉淀塔體2上部所述塔蓋21的下方,所述放射性出水裝置5包括設于沉淀塔體2內的、中部設有供進污水管插入穿孔的內筒51及以內筒51為圓心設于塔體外側的集水環(huán)52,所述集水環(huán)52與內筒51之間沿周向均布有排水管53,所述排水管53與集水環(huán)52相連通,所述各排水管53上均布有透水小孔,所述集水環(huán)52上設有出水口,出水管7設于集水環(huán)52的出水口上,所述過濾填料層4設于沉淀塔體2內所述緩沖沉淀裝置3與放射性出水裝置5之間,所述沉淀塔體2內位于緩沖沉淀裝置3的下部設有緩沖槽8,所述進污水管6依次穿過塔蓋21、放射性出水裝置5、過濾填料層4及緩沖沉淀裝置3與沉淀塔體2內的緩沖槽8相連,所述出水管7設于放射性出水裝置5上。本技術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在沉淀塔體內設置緩沖沉淀裝置,污水從進污水管進入沉淀塔體內后經緩沖槽緩沖后向四周擴散,然后平穩(wěn)的向塔頂流動,污水在上升過程中,密度大于水的固體懸浮物如造填料、細小纖維、泥紗等無機顆粒不斷的下沉并通過緩沖沉淀裝置,加速沉淀,緩沖沉淀裝置的每兩塊緩沖沉淀斜板相當于一個很小的沉淀池,使顆粒沉淀時間大為縮短,利用豎流原理,達到快速沉淀的目的;塔體內緩沖沉淀裝置的上方設有過濾填料層,從緩沖沉淀裝置流過的污水可經過濾填料層進一步過濾后通過沉淀塔頂端放射性出水裝置的放射性排水管的透水小孔向塔的四周流出,然后經塔頂外部的集水環(huán)流出出水管,本新型沉淀塔結合了平流式沉淀法與斜板式沉淀法的原理,集中了兩種沉淀方法的優(yōu)點,并且還可以結合化學方法而使排入的白水快帶沉淀,達到生產過程用水再循環(huán)的目的,其結構簡單、成本低、泥沙等無機顆粒可快速下沉、分離效果好、回收利用率高,給企業(yè)帶來很高的經濟效益,尤其適合中小型造紙企業(yè)。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技術之用,而非對本技術的限制,有關領域的技 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之下,作出的各種變換和變化均屬于本技術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權利要求1.一種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包括安裝于支架上的沉淀塔體,設于沉淀塔體上部的塔蓋,所述沉淀塔體底部設有污泥收集斗,污泥收集斗設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上設有閥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沉淀塔體內中部讓固體顆粒快速沉淀的緩沖沉淀裝置、過濾填料層、放射性出水裝置、進污水管及出水管,所述放射性出水裝置設于沉淀塔體上部所述塔蓋的下方,所述過濾填料層設于沉淀塔體內所述緩沖沉淀裝置與放射性出水裝置之間,所述沉淀沉淀塔體內位于緩沖沉淀裝置的下部設有緩沖槽,所述進污水管依次穿過塔蓋、放射性出水裝置、過濾填料層及緩沖沉淀裝置與沉淀塔體內的緩沖槽相連,所述出水管設于放射性出水裝置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其特征在于緩沖沉淀裝置包括設置在沉淀塔體內側的外圓柱筒體及設于外圓柱筒體內側的中部設有供進污水管插入穿孔的內圓柱筒體,所述外圓柱筒體與內圓筒體之間沿徑向方向斜置均布有復數個緩沖沉淀斜板。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出水裝置包 括設于沉淀塔體內的、中部設有供進污水管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造紙污水沉淀分離塔,包括安裝于支架上的沉淀塔體,設于沉淀塔體上部的塔蓋,所述沉淀塔體底部設有污泥收集斗,污泥收集斗設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上設有閥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沉淀塔體內中部讓固體顆粒快速沉淀的緩沖沉淀裝置、過濾填料層、放射性出水裝置、進污水管及出水管,所述放射性出水裝置設于沉淀塔體上部所述塔蓋的下方,所述過濾填料層設于沉淀塔體內所述緩沖沉淀裝置與放射性出水裝置之間,所述沉淀沉淀塔體內位于緩沖沉淀裝置的下部設有緩沖槽,所述進污水管依次穿過塔蓋、放射性出水裝置、過濾填料層及緩沖沉淀裝置與沉淀塔體內的緩沖槽相連,所述出水管設于放射性出水裝置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甘木林,
申請(專利權)人:甘木林,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