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溫爐布流裝置,包括有爐體(2)和連鑄結晶器(1),所述連鑄結晶器(1)安裝于爐體(2)上,在連鑄結晶器(1)中開有連鑄模孔(11),且該連鑄模孔(11)可開、關式地與爐體(2)內的爐腔(22)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2)是由多個爐面(21)組成的整體結構,且爐面(21)與爐面(21)之間有夾角(a),在每個爐面(21)上安裝有一至二個連鑄結晶器(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因采用了爐體由多個爐面組成的整體結構,且每個爐面安裝有二個連鑄結晶器,每流由牽引機獨立牽引,所以操作上互不干擾,具有布流數量多、熔體溫度均勻、操作簡單易行的特點,既保證了爐體的低成本制作,又能增加生產安排的靈活性,并且能大幅地提高生產效率,因此是一種很有實用性的產品,值得推廣應用。(*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到一種水平連鑄保溫爐的布流裝置。
技術介紹
九十年代末,隨著國內五金加工企業的大量興起和生產技術的不斷完善,許多結構復雜、尺寸精度高的制品都可以通過熱鍛壓來完成,使鉛黃銅棒的需求量大增。根據這一發展趨勢,本公司對黃銅β相的良好熱展性進行了深入研究,率先開發出水平連鑄棒替代當時十分普遍的熱軋棒和擠壓棒。這一新產品雖是鑄造狀態,但完全滿足了熱鍛壓的技術要求,推向市場后深受用戶歡迎。但由于采用的是300公斤小爐型,一面雙流牽引,且主要制品的規格在φ10~50之間而導致單臺爐子的產能較低,極大地制約著產品的生產效率,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所以其結構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生產安排靈活性高且能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的保溫爐布流裝置。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保溫爐布流裝置,包括有爐體和連鑄結晶器,所述連鑄結晶器安裝于爐體上,在連鑄結晶器中開有連鑄模孔,且該連鑄模孔可開、關式地與爐體內的爐腔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由多個爐面組成的整體結構,且爐面與爐面之間有夾角,在每個爐面上安裝有一至二個連鑄結晶器。作為改進,所述多個爐面可選擇為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八個或更多個爐面;并在每個爐面上可優選安裝有兩個平行設置的連鑄結晶器,每個連鑄結晶器與獨立的牽引機構相連接,當然,安裝在每個爐面上的結晶器,也可以一個、三個或更多個,具體可以根據需要而定。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連鑄模孔可開、關式地與爐體內的爐腔相連通的結構可優選為連鑄模孔的一端與爐腔閥門相連通,該閥門可包括有閥桿和閥體,所述閥體為橫臥固定于爐腔的底部,并在閥體內部開有流出通道,流出通道的出口與連鑄結晶器中的連鑄模孔相連通,而流出通道的入口開于閥體里端的上側部,所述閥桿的上部伸出爐體外,且其下端可上下移動地插置于閥體的入口中;所述入口可優選設計成上口大下口小的圓錐面,而所述閥桿的下端插入處即為與入口相適配的上部大下部小的圓錐形柱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因采用的爐體是由多個爐面組成的整體結構,錯開布置牽引機,每個爐面安裝有二個連鑄結晶器,即在每個爐面上可分布二流,呈放射狀分布,每流由牽引機獨立牽引,所以操作上互不干擾,具有布流數量多、熔體溫度均勻、操作簡單易行的特點,且引錠速度可根據工藝要求隨意調節,從而實現了在一臺保溫爐上能同步生產多種規格的目的;并且保溫爐爐面可以根據生產需要而選擇設計,如三面六流、五面十流、直至八面十六流,與保溫爐配套的熔煉爐也可選擇300公斤、750公斤、1500公斤、3000公斤和5000公斤,單臺保溫爐的日產能力最大可超過80噸。所以綜合上述,本技術保溫爐布流裝置可以根據生產量的需要而設計合理的爐面,從而既保證了爐體的低成本制作,又能提高安排生產的靈活性,并且能大幅地提高生產效率,因此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創意,值得推廣應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八面十六流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圖2是圖1中A-A線的剖視圖;圖3是圖2中B-B線的剖視圖;圖4是為本技術五面十流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圖5是圖4中E-E線的剖視圖;圖6是圖5中D-D線的剖視圖;圖7是為本技術三面六流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圖8是圖7中F-F線的剖視圖;圖9是圖8中H-H線的剖視圖;圖10是圖2中I部的放大圖;圖11是圖10中閥桿從閥體入口中打開時的結構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圖2、圖3、圖10和圖11所示,是本技術保溫爐布流裝置中的八面十六流實施例,包括有爐體2和連鑄結晶器1,所述連鑄結晶器1安裝于爐體2上,在連鑄結晶器1中開有連鑄模孔11,見圖10和圖11所示,且該連鑄模孔11可開、關式地與爐體2內的爐腔22相連通。所述爐體2是由八個爐面21組成的整體結構,且爐面21與爐面21之間有夾角a,見圖1、圖2和圖3所示,每個爐面21上安裝有兩個平行設置的連鑄結晶器1,每個連鑄結晶器1與獨立的牽引機構相連接。從而組成八面十六流結構。所述連鑄模孔11的一端與爐腔22的閥門相連通,該閥門包括有閥桿3和閥體4,所述閥體4橫臥固定于爐腔22的底部,并在閥體4內部開有流出通道41,流出通道41的出口與連鑄結晶器1中的連鑄模孔11相連通,而流出通道41的入口42開于閥體4里端的上側部,所述閥桿3的上部伸出爐體2外,其下端可上下移動地插置于閥體4的入口42中。該入口42呈上口大下口小的圓錐面43,而所述閥桿3的下端插入處即為與入口42相適配的上部大下部小的圓錐形柱體,這樣閥門結構操作方便,耐高溫,不易損壞,壽命長。權利要求1.一種保溫爐布流裝置,包括有爐體(2)和連鑄結晶器(1),所述連鑄結晶器(1)安裝于爐體(2)上,在連鑄結晶器(1)中開有連鑄模孔(11),且該連鑄模孔(11)可開、關式地與爐體(2)內的爐腔(22)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2)由多個爐面(21)組成的整體結構,且爐面(21)與爐面(21)之間有夾角(a),在每個爐面(21)上安裝有一至二個連鑄結晶器(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爐布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爐面(21)為二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七個或八個爐面(2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爐布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其每個爐面(21)上安裝有兩個平行設置的連鑄結晶器(1),每個連鑄結晶器(1)與獨立的牽引機構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保溫爐布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鑄模孔(11)可開、關式地與爐體(2)內的爐腔(22)相連通其結構為連鑄模孔(11)的一端與爐腔(22)中的閥門相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溫爐布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包括有閥桿(3)和閥體(4),所述閥體(4)為橫臥固定于爐腔(22)的底部,并在閥體(4)內部開有流出通道(41),流出通道(41)的出口與連鑄結晶器(1)中的連鑄模孔(11)相連通,而流出通道(41)的入口(42)開于閥體(4)里端的上側部,所述閥桿(3)的上部伸出爐體(2)外,且其下端可上下移動地插置于閥體(4)的入口(42)中。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保溫爐布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42)呈上口大下口小的圓錐面(43),而所述閥桿(3)的下端為與入口(42)相適配的上部大下部小的圓錐形柱體。專利摘要一種保溫爐布流裝置,包括有爐體(2)和連鑄結晶器(1),所述連鑄結晶器(1)安裝于爐體(2)上,在連鑄結晶器(1)中開有連鑄模孔(11),且該連鑄模孔(11)可開、關式地與爐體(2)內的爐腔(22)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2)是由多個爐面(21)組成的整體結構,且爐面(21)與爐面(21)之間有夾角(a),在每個爐面(21)上安裝有一至二個連鑄結晶器(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因采用了爐體由多個爐面組成的整體結構,且每個爐面安裝有二個連鑄結晶器,每流由牽引機獨立牽引,所以操作上互不干擾,具有布流數量多、熔體溫度均勻、操作簡單易行的特點,既保證了爐體的低成本制作,又能增加生產安排的靈活性,并且能大幅地提高生產效率,因此是一種很有實用性的產品,值得推廣應用。文檔編號B22D11/11GK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保溫爐布流裝置,包括有爐體(2)和連鑄結晶器(1),所述連鑄結晶器(1)安裝于爐體(2)上,在連鑄結晶器(1)中開有連鑄模孔(11),且該連鑄模孔(11)可開、關式地與爐體(2)內的爐腔(22)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2)由多個爐面(21)組成的整體結構,且爐面(21)與爐面(21)之間有夾角(a),在每個爐面(21)上安裝有一至二個連鑄結晶器(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學士,方友良,王永如,洪燮平,李紅衛,張建華,丁國安,樓春章,李峰,葉國海,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7[中國|寧波]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