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冶金行業(yè)煉鋼設備,特別是煉鋼生產(chǎn)中的鋼包。
技術介紹
冶金行業(yè)生產(chǎn)中,鋼包澆余一直是影響金屬收得率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冶金行業(yè)對鋼水質(zhì)量的重視及煉鋼工藝對鋼水質(zhì)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鋼包到中包下渣量的控制越來越嚴格。由于鋼包注流后期渦流的作用,減少下渣量勢必會帶來鋼水損失的增加。目前,煉鋼生產(chǎn)中鋼包包底均采用平底,由于鋼水損失與鋼包包底成面積成正比,所以造成鋼包澆余多,下渣量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澆余鋼水的鋼包,減少鋼包注流末期渦流影響的面積,從而減少鋼包澆余量、下渣量,解決
技術介紹
存在的上述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由鋼包壁與鋼包底組成封開口容器,鋼包底上設有水口低洼區(qū),水口低洼區(qū)低于鋼包底,并與水口相通。水口低洼區(qū)低于鋼包底,由于鋼水密度比鋼渣大,鋼包注流末期鋼水集中在水口低洼區(qū),可最大限度的把鋼水澆完,同時又不造成下渣量的增多。本技術具有結(jié)構(gòu)合理、能夠減少鋼包澆余量、下渣量之特點。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實施例主視圖圖2本技術實施例俯視圖附圖中,鋼包壁1、鋼包底2、水口低洼區(qū)3、水口4。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jié)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在實施例中,鋼包壁1與鋼包底2組成開口容器,鋼包容量為150噸,鋼包地面積為5.5m2,鋼包底2上設有水口低洼區(qū)3,水口低洼區(qū)面積為1.75m2,低于鋼包底60mm,,并于水口4相通。當鋼包澆注時,由于水口低洼區(qū)低于鋼包底,且鋼水密度比鋼渣大,鋼包注流末期鋼水集中在水口低洼區(qū),這樣可最大限度的把鋼水澆完,鋼包澆余可減少50%-70%,同時又不造成下渣量的增多。權利要求1.一種減少澆余鋼水的鋼包,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少澆余鋼水的鋼包,鋼包壁(1)與鋼包底(2)組成開口容器,其特征在于鋼包底(2)上設有水口低洼區(qū)(3),水口低洼區(qū)(3)低于鋼包底(2),并與水口(4)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徐志榮,何東穎,劉太新,趙宗新,孔慶福,張士明,丁廣友,孫曉娟,
申請(專利權)人: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3[中國|河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