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琴凳,包括支架,支架由豎板和隔板連接構成;隔板將兩豎板之間構成的空間分割為兩個腔;隔板中部開設以通孔;每塊豎板上開設一個上定位孔和一個下定位孔;上腔內對稱安裝兩個U型支架;每個U型支架的一端是長立板,U型支架的另一端是短立板,每個U型支架通過一根轉軸與兩個豎板鉸接;每個U型支架的長立板上安裝一個副座墊,每個副座墊底部各設有一個副座墊架,副座墊架的橫斷面是U形,副座墊架的兩側壁上各開設一個滑槽,同側的副座墊架與長立板通過滑槽和滑塊鏈接;上腔內安裝主座墊,主座墊位于兩U型支架之間,主座墊的底部安裝主座墊架,主座墊架底部安裝連接座,連接座底部安裝支桿,支桿的下端安裝推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琴凳。
技術介紹
現有的鋼琴凳有單人和雙人兩種,但其大小均無法調整。單人琴凳雖可節省空間,但無法容雙人并肩彈奏;而雙人琴凳雖可解決單人琴凳的問題,但占用空間較大,且不易搬運。目前,用戶為避免出現雙人不方便彈奏的問題,大都購買雙人琴凳,但實際使用中,由于雙人彈奏的機會較少,因此,使得琴凳的利用率相對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鋼琴凳,它可在單人狀態和雙人狀態之間任意轉 換,可解決現在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鋼琴凳,包括支架,支架由兩塊豎板和一塊隔板連接構成;隔板將兩豎板之間構成的空間分割為上腔和下腔;隔板中部開設以通孔;每塊豎板上各開設一個上定位孔和一個下定位孔,下定位孔和上定位孔均與上腔相通;上腔內對稱安裝兩個U型支架;每個U型支架的一端是長立板,U型支架的另一端是短立板,每個長立板的端部兩側各設有一個滑塊,每個U型支架的中部通過一根轉軸與兩個豎板鉸接;每個U型支架的長立板上各安裝一個副座墊,每個副座墊底部各設有一個副座墊架,副座墊架的橫斷面是U形,副座墊架的兩側壁上各開設一個滑槽,同側的副座墊架與長立板通過滑槽和滑塊連接,每個滑塊與一個滑槽對應配合;每個副座墊架的下邊沿與兩塊豎板的上端面一一對應配合;上腔內安裝主座墊,主座墊位于兩U型支架之間,主座墊的底部安裝主座墊架,主座墊架底部安裝連接座,連接座底部安裝支桿,支桿經通孔伸入下腔內,并且支桿的下端安裝推桿;短立板位于主座墊架下方;下腔內對稱安裝兩個三角支座,每個三角支座通過支座軸與兩豎板鉸接;推桿位于兩個三角支座下方;連接座上開設定位通孔,定位通孔與下定位孔或上定位孔對應相通。為進一步實現技術目的,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豎板的兩側各設一根導向凸沿,導向凸沿與轉軸活動連接;主座墊位于導向凸沿內,導向凸沿為主座墊起豎向導向作用。所述滑塊穿出滑槽外;同側的兩滑塊之間安裝一個定位鉤,其中一個滑塊與定位鉤鉸接;另一個滑塊與定位鉤配合。所述每個短立板的端部設有支撐輥架,支撐輥架上安裝支撐輥。所述每個三角支座的一條直角邊側設有一條導向槽,推桿的兩端各安裝一個滑輪,同側的一個滑輪與一個導向槽對應配合。本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它的寬度可根據需要調整,既可節省空間,又可滿足單人或雙人彈奏的需求。另外,它裝有U型支架,可確保副座墊展開后可具備足夠的支撐力。它還可裝有三角支座,能在雙人狀態下,使三角支座同步展開,以增大琴凳的支撐面積,從而,使琴凳更加穩定。本技術還具有結構簡潔緊湊、制造成本低廉和變形操作簡便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所述鋼琴凳的結構示意,圖中為單人狀態;圖2是所述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所述U型支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I的B向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省略了 U型支架;圖8是副座墊和副座墊架組合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所述鋼琴凳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琴凳為展開的雙人狀態。附圖標記1支架101上腔102下腔103導向凸沿104隔板105通孔106下定位孔107上定位孔108豎板2主座墊201主座墊架202支桿203連接座204定位通孔205推桿206滑輪3U型支架301長立板302轉軸303短立板304支撐輥架305支撐輥306滑塊4三角支座401支座軸402導向槽5副座墊501副座墊架502滑槽6定位鉤7定位桿。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所述的鋼琴凳包括支架I。如圖2至圖3所示,支架I由兩塊豎板108和一塊隔板104連接構成。隔板104將兩豎板108之間構成的空間分割為上腔101和下腔102。隔板104中部開設以通孔105。如圖3和圖4所示,每塊豎板108上各開設一個上定位孔107和一個下定位孔106。下定位孔106和上定位孔107均與上腔101相通。如圖I和圖9所示,上腔101內左右對稱安裝兩個U型支架3。每個U型支架3的一端是長立板301,U型支架3的另一端是短立板303。每個長立板301的端部兩側各設有一個滑塊306。每個U型支架3的中部通過一根轉軸302與兩個豎板108鉸接,使U型支架3可相對豎板108轉動。如圖I和圖9所示,每個U型支架3的長立板301上各安裝一個副座墊5。每個副座墊5底部各設有一個副座墊架501。如圖7和圖8所示,副座墊架501的橫斷面是U形。如圖I和圖8所示,副座墊架501的兩側壁上各開設一個滑槽502。同側的副座墊架501與長立板301通過滑槽502和滑塊306連接,每個滑塊306與一個滑槽502對應配合。每個副座墊架501的下邊沿與兩塊豎板108的上端面——對應配合。豎板108對副座墊架501起支撐和導向作用。如圖I所示,上腔101內安裝主座墊2。主座墊2位于兩U型支架3之間。如圖I和圖9所示,主座墊2的底部安裝主座墊架201,主座墊架201底部安裝連接座203。連接座203底部安裝支桿202。支桿202經通孔105伸入下腔102內,并且支桿202的下端安裝推桿205。如圖9所示,短立板303位于主座墊架201下方。下腔102內對稱安裝兩個三角支座4,每個三角支座4通過支座軸401與兩豎板108鉸接,使三角支座4能相對豎板108轉動。推桿205位于兩個三角支座4下方。連接座203上開設定位通孔204,定位通孔204與下定位孔106或上定位孔107對應相通。如圖I所示,為單人彈奏狀態,此狀態下,主座墊2收藏于上腔101內,由兩個副座墊5構成負重的主要平臺,支撐人體重量。副座墊5依靠豎板108和U型支架3支撐。如圖I所示,單人狀態時,上腔101仍有富余的空間用于儲存一定的物品,例如曲譜。如圖9所示,為雙人彈奏狀態。此狀態下,主座墊2上升至與副座墊5同一平面,由主座墊2和兩個副座墊5共同構成一個支撐平臺,可供兩人同時坐。如圖I、圖3、圖4和圖9所示,所述豎板108的兩側各設一根導向凸沿103,導向凸沿103與轉軸302活動連接。主座墊2位于導向凸沿103內,導向凸沿103為主座墊2起豎向導向作用,可確保主座墊2順利升降。如圖I和圖9所示,所述滑塊306穿出滑槽502外。同側的兩滑塊306之間安裝一個定位鉤6,如圖I所示,其中一個滑塊306與定位鉤6鉸接,另一個滑塊306與定位鉤6配合。當琴凳為單人狀態時,定位鉤6可防止兩個副座墊5水平移動分離。為減少U型支架3與主座墊架201之間的摩擦,所述每個短立板303的端部設有支撐輥架304,支撐輥架304上安裝支撐輥305。如圖I和圖9所不,所述每個三角支座4的一條直角邊側設有一條導向槽402,推桿205的兩端各安裝一個滑輪206,同側的一個滑輪206與一個導向槽402對應配合。上述設計一方面,可減少推桿205與三角支座4之間的摩擦;另一方面,可防止推桿205與三角支座4之間差位。由單人狀態轉雙人狀態將兩個副座墊5分別向外拉開,同時,每個副座墊5帶動同側的U型支架3向外轉動打開;兩個U型支架3向外轉動的同時,短立板303帶動主座墊架201向上移動;主座墊架201帶動主座墊2和支桿202向上升起,支桿202帶動推桿205向上移動,推桿205帶動兩個三角支座4向外翻轉。當主座墊2和主座墊架201升出支架I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鋼琴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支架(1)由兩塊豎板(108)和一塊隔板(104)連接構成;隔板(104)將兩豎板(108)之間構成的空間分割為上腔(101)和下腔(102);隔板(104)中部開設以通孔(105);每塊豎板(108)上各開設一個上定位孔(107)和一個下定位孔(106),下定位孔(106)和上定位孔(107)均與上腔(101)相通;上腔(101)內對稱安裝兩個U型支架(3);每個U型支架(3)的一端是長立板(301),U型支架(3)的另一端是短立板(303),每個長立板(301)的端部兩側各設有一個滑塊(306),每個U型支架(3)的中部通過一根轉軸(302)與兩個豎板(108)鉸接;每個U型支架(3)的長立板(301)上各安裝一個副座墊(5),每個副座墊(5)底部各設有一個副座墊架(501),副座墊架(501)的橫斷面是U形,副座墊架(501)的兩側壁上各開設一個滑槽(502),同側的副座墊架(501)與長立板(301)通過滑槽(502)和滑塊(306)連接,每個滑塊(306)與一個滑槽(502)對應配合;每個副座墊架(501)的下邊沿與兩塊豎板(108)的上端面一一對應配合;上腔(101)內安裝主座墊(2),主座墊(2)位于兩U型支架(3)之間,主座墊(2)的底部安裝主座墊架(201),主座墊架(201)底部安裝連接座(203),連接座(203)底部安裝支桿(202),支桿(202)經通孔(105)伸入下腔(102)內,并且支桿(202)的下端安裝推桿(205);短立板(303)位于主座墊架(201)下方;下腔(102)內對稱安裝兩個三角支座(4),每個三角支座(4)通過支座軸(401)與兩豎板(108)鉸接;推桿(205)位于兩個三角支座(4)下方;連接座(203)上開設定位通孔(204),定位通孔(204)與下定位孔(106)或上定位孔(107)對應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遲英娟,
申請(專利權)人:遲英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