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組合式大包注流保護及鋼液導向裝置,屬于冶金連鑄設備。該裝置由通過注液的保護套管1和砌在中間包6的底部大包沖擊點處的導流磚2組成,保護套管1的底部帶有出鋼口5。大包注流時,注流通過保護套管1,在導流磚2的作用下鋼流通過出鋼口5向上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減輕大包注流與空氣的二次氧化程度,減少夾雜物及減少中間包渣的卷入,并便于夾雜物上浮出鋼流面。(*該技術在200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為組合式大包注流保護及鋼液導向裝置,屬于冶金連鑄設備。在連鑄生產過程中,大包注流無保護澆注造成鋼液二次氧化,大包注流對中間包內渣--鋼沖擊造成大量中間包渣卷入鋼液中是鑄坯中夾雜物的最主要來源。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人們采用如下措施(1)大包注流加長水口或吹惰性氣體保護澆注;但該法需要有機械手等一套繁雜的裝置,操作不便,一般工廠難以實現。(2)中間包內砌擋墻,改變鋼液流動方向,但有的中間包內不便于砌擋墻。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組合式大包注流保護及鋼液導向裝置,它由保護套管和導流磚部分組成。它可為那些不便于安裝大包加長水口和在中間包內砌擋墻的連鑄機提供減少鋼液中夾雜物產生、促進夾雜物上浮,從而提高連鑄坯質量。本技術是通過如下方式實現的大包注流時讓注流通過的保護套管,在中間包底部大包沖擊點砌有導流磚,兩部分均為耐火材料制品,二者之間有接口連接。保護套管底部帶有出鋼口,注流通過保護套管,在導流磚作用下鋼流通過出鋼口向上流。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描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圖。本技術的組合式大包注流保護及鋼液導向裝置由園筒形保護套管1和砌在中間包6底部大包沖擊點處的導流磚2組成,兩部分均為耐火材料制品。保護套管1和導流磚2之間用接口12連接。保護套管1的底部帶有出鋼口5,出鋼口采用矩形較好,也可為異形。高度為80~120mm,出鋼口數量為2~6個,但3個最合適,出鋼口方向應避開中間包水口方向。保護套管1的上口4也可采用喇叭形,角度β為0~45°。導流磚2的園周邊部可砌有凸棱9,凸棱9的棱角α為0~80°。保護套管1和導流磚2的各部分尺寸如下保護套管1的外徑D1為100~500mm,小些較好,以大包注流時不嚴重濺鋼為宜。保護套管1的高度H為600~1800mm,其高度介于中間包底和大包水口之間,盡可能接近大包水口。導流磚2的直徑D2為250~800mm,根據中間包底尺寸和導流磚重量而定。導流磚2的厚度H1比中間包底厚0~50mm,在50~150mm之間。導流磚的凸棱9的高度H2為0~300mm。若需對大包注流進行完全密封,可在保護套管1上部高于中間包深度的某部位開一個吹氣口,從吹氣口中吹入保護氣體對注流進行密封。如圖3所示,大包10注流時,注流11通過保護套管1,在導流磚2的作用下鋼流通過出鋼口5向上流(如箭頭所示)。從而起到減少或消除注流與空氣的二次氧化;免于注流沖擊中間包渣液7而使中間包渣卷入鋼液8中,改變中間包內鋼液流動狀態促進鋼液夾雜物上浮的作用。本技術具有如下效果1)減輕大包注流與空氣的二次氧化程度,如果通少量惰性氣體密封,可完全解決大包注流與空氣的二次氧化問題;2)可解決大包開澆時注流對未燒結的中間包絕熱板的沖蝕用途,減少中間包第一爐鑄坯中絕熱板沖蝕物造成的夾雜物;3)減輕大包注流對中間包內渣--鋼的沖擊混合作用,減少中間包渣的卷入;4)改變中間包內鋼液流動狀態,便于鋼中夾雜物上浮出鋼流面。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冶金連鑄的組合式大包注流保護及鋼液導向裝置,其特征地于所說的裝置由通過注流的保護套管(1)和砌在中間包(6)的底部大包沖擊點處的導流磚(2)組成。保護套管(1)和導流磚(2)之間用接口(12)連接,保護套管(1)的底部帶有出鋼口(5),其數量為2~6個,導流磚(2)的園周邊部有凸棱(9),凸棱(9)的棱角α為0~8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保護套管(1)的外徑D1為100~500mm,其高度H為600~1800mm,高度H介于中間包底和大包水口之間,導流磚(2)的直徑D2為250~800mm,其厚度H1比中間包底厚0~50mm,導流磚(2)的凸棱(9)的高度H2為0~300mm,出鋼口(5)的高度為80~120mm。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保護套管(1)的上口(4)為喇叭形,角度β為0~45°。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保護套管(1)的上部高于中間包深度的某部位開一個吹氣口。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保護套管(1)的出鋼口(5)為矩形,其數量為2~6個。專利摘要本技術為組合式大包注流保護及鋼液導向裝置,屬于冶金連鑄設備。該裝置由通過注液的保護套管1和砌在中間包6的底部大包沖擊點處的導流磚2組成,保護套管1的底部帶有出鋼口5。大包注流時,注流通過保護套管1,在導流磚2的作用下鋼流通過出鋼口5向上流。本技術可減輕大包注流與空氣的二次氧化程度,減少夾雜物及減少中間包渣的卷入,并便于夾雜物上浮出鋼流面。文檔編號B22D11/10GK2192420SQ9421331公開日1995年3月22日 申請日期1994年6月7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7日專利技術者陳宏豫, 馬智明, 史濟春, 王子亮 申請人:河南省安陽鋼鐵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冶金連鑄的組合式大包注流保護及鋼液導向裝置,其特征地于所說的裝置由通過注流的保護套管(1)和砌在中間包(6)的底部大包沖擊點處的導流磚(2)組成。保護套管(1)和導流磚(2)之間用接口(12)連接,保護套管(1)的底部帶有出鋼口(5),其數量為2~6個,導流磚(2)的園周邊部有凸棱(9),凸棱(9)的棱角α為0~8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宏豫,馬智明,史濟春,王子亮,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省安陽鋼鐵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1[中國|河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