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用于車輛的、帶有內部水平調節的自動泵吸式懸架支柱,該懸架支柱帶有用流體填充的、處在用作彈簧的流體的壓力下的工作缸(19),空心的活塞桿(1)密封地在該工作缸的工作室(3、31)中引導,固定在工作缸(19)上的泵活塞(4、6)密封地伸入該空心的活塞桿中,泵活塞在工作缸(19)和活塞桿(1)之間相對運動的情況下將流體從工作室(3、31)推進到與在工作室(3、31)中相比處在更高的流體壓力下的壓力腔(13)中,并且該懸架支柱還帶有在壓力腔(13)和工作室(3、31)之間的流動連接裝置(5、17、18、32)來選擇性地調整出能預先給定的、動態的、通過活塞桿(1)的移出長度確定的水平,其中,活塞桿(1)為了在軸向和關于周邊相間隔的流動連接裝置(5、17、18、32)的選擇性的共同作用而能夠借助轉動設備(33)轉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按權利要求I前序部分的自動泵吸式懸架支柱。
技術介紹
在DE 10 2008 032 950 B3中說明了一種尤其用于車輛的、帶有內部水平調節的 自動泵吸式液壓氣動懸架支柱,其帶有用油填充的、處在至少一個布置在高壓腔內的且用作彈簧的氣墊的壓力下的工作缸,該工作缸通過由空心活塞桿所承載的工作活塞被劃分成兩個工作室,還帶有通過彈簧運動驅動的且將油從低壓腔推進到與高壓腔連接的工作室中的活塞泵,該活塞泵設有將高壓腔與低壓腔連接起來的第一流動連接裝置,其中,設置有其它的在軸向間隔的、能夠將高壓腔與低壓腔連接起來的第二流動連接裝置,該第二流動連接裝置可以通過閥接通或者說切斷。車輛的車輛車身結構通過這兩個流動連接裝置可以調整到兩個不同的水平上,從而使得可以出現針對慢速行駛的正常水平和針對快速行駛的下降的水平。由于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駛,油被如下長時間地從低壓腔泵入到高壓腔中,直至旁路中斷了泵工作并且由此調節了水平。通過旁路和排泄開口的定位可以確定車輛車身結構的最大和最小高度。若車輛被卸載,那么活塞桿彈出(ausfedern),其中,變得暢通的排泄開口建立起在高壓腔和低壓腔之間的壓力均衡。車輛車身結構之后又下降到空狀態高度。在這種公知的懸架支柱的情況下,在低壓腔中,油和低壓氣墊沒有相互分開。相應地,這種懸架支柱僅可以使用在如下裝入位置中,在該安裝位置中能軸向運動的活塞桿向上從工作缸伸出。此外,為了調整出不同的水平還需要外部的能操控的閥。
技術實現思路
在這個背景下,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建議一種帶有內部水平調節的自動泵吸式懸架支柱,其不需要用于水平調整的外部水平傳感器以及能夠使用在每個裝入位置中。該技術問題通過按獨立權利要求特征的懸架支柱來解決,而有利的設計方案本身則在從屬權利要求中限定。據此本專利技術由一種例如用于車輛的、帶有內部水平調節的自動泵吸式懸架支柱出發,該自動泵吸式懸架支柱帶有用流體填充的、處在用作彈簧的流體的壓力下的工作缸,空心的活塞桿密封地在該工作缸的工作室中引導,固定在工作缸上的泵活塞密封地伸入該空心的活塞桿,泵活塞在工作缸和活塞桿之間的相對運動的情況下將流體從工作室推進到與在工作室中相比處在更高的流體壓力下的壓力腔中,并且該自動泵吸式懸架支柱帶有在壓力腔和工作室之間的流動連接裝置來選擇性地調整出能預先給定的、動態的、通過活塞桿的移出長度確定的水平。按照本專利技術,這種懸架支柱的特征在于,活塞桿為了在軸向和關于周邊相間隔的流動連接裝置的選擇性的共同作用而能夠借助轉動設備轉動。轉動設備可以例如構造成液壓的、氣動的或電的調節馬達,并且可以通過待由車輛轉向器操作的選擇開關直接地或通過水平調節設施操控。用于水平調節的附加的閥不是必需的并且通過活塞桿的轉動所調整出的水平在行駛期間不依賴于車輛的裝載地被保持。按本專利技術的懸架支柱可以僅含有氣體作為流體并且伴隨或不伴隨活塞桿運動的阻尼效果工作。按照針對至少兩個水平高度的實施形式,在活塞桿中流動連接裝置中的至少兩個可以構造成形式為在軸向和關于周邊相間隔的、與工作室連接的孔,以及在泵活塞中至少一個流動連接裝置可以構造成形式為與壓力腔連接的孔,根據活塞桿的轉動位置的不同,這些孔相互連通且由此確定了可預先給定的水平。可以在活塞桿中設置有多個在軸向和關于周邊相間隔的孔,以便能夠調整出相應的、不同的水平高度。例如可以在活塞桿中設置有三個在軸向和關于周邊相間隔的孔,其中,一個確定了高的水平,一個確定了正常的水平以及一個確定了低的水平。 按照另一種實施形式,在活塞桿中流動連接裝置可以構造成形式為在軸向和關于周邊延伸的、與工作室連接的槽,以及在泵活塞中流動連接裝置可以構造成形式為與壓力腔連接的孔,由此根據活塞桿的轉動位置的不同可以連續調整出可變的水平。按照有利的實施形式,工作缸可以由共軸的外缸圍繞。由此形成的環形室然后借助膜或分離活塞劃分成用壓縮氣體填充的均衡室和用液壓液體填充的均衡室。在此,用液壓液體填充的均衡室通過工作缸中的開口與用液壓液體填充的工作室連接。此外在此情況下設置,壓力腔由用液壓液體填充的、與泵活塞中的通道或者說室連接的流體室以及與之通過分離活塞或膜分離的高壓氣體室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在高壓氣體室中的壓縮氣體間接地通過液壓液體作用到活塞桿上,同樣的還有在均衡室中的壓縮氣體,其中,通過用壓縮氣體填充的室借助膜或分離活塞與用液壓液體填充的室的分離,確保了按本專利技術的懸架支柱在每個裝入位置中都能裝入到車輛中。泵活塞可以以簡單的方式由兩個共軸的、固定在工作缸和外缸的共同的隔壁上的管制成,這些管的環形室通過在隔壁中的通路與流體室連接,可以通過孔與流動連接裝置連接以及在自由端部上封閉,而這些管的中央內室則與流體室和在活塞桿中的泵室通過朝著流體室打開的壓力閥而形成連接。在外管和內管之間的環形室可以以恰當的方式被封閉,例如通過將外管在其自由端部上向內卷邊,而共軸的內管則在其自由端部上向外卷邊,并且密封圈通過這些卷邊被密封地保持。卷邊也可以接觸以及通過呈環形的焊縫密封地相互連接。因為活塞桿將彈簧力以及必要時也將阻尼力傳遞到車輛車身結構上,所以該活塞桿必須構造得牢固且抗彎。與之相應的是,活塞桿的壁厚這樣大,從而使得在活塞桿的壁中可以布置與工作室和泵室通過朝著泵室打開的抽吸閥連通的抽吸管路。當工作室通過固定在活塞桿上的、具有可控制的通流開口的活塞劃分成兩個室時,按本專利技術的懸架支柱可以以簡單的方式設有緩沖器功能。在活塞桿和工作缸之間相對運動的情況下,液壓液體由一個活塞側被擠壓到另一個活塞側,其中,通過在活塞中的可控制的通流開口可以在彈入和彈出的情況下出現不同的阻尼效果。附圖說明接下來借助兩個在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進一步闡釋本專利技術。附圖中圖I是按第一個實施形式的按本專利技術的懸架支柱的示意性剖視圖;圖2是對應圖I中細節截面A的放大細節視圖,伴隨著在活塞桿中和在泵活塞中的流動連接裝置的視圖;圖3是按第二個實施形式帶有流動連接裝置的活塞桿的示意性剖視圖;以及圖4是泵活塞的自由端部的密封裝置的放大細節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按本專利技術的懸架支柱的外缸24以未示出的公知的方式固定在未示出的車輛車身結構上。活塞桿I以未不出的公知的方式與車輛的未不出的車橋連接。 活塞桿I密封地穿過蓋20導引到工作缸19的工作室中,工作室通過固定在活塞桿I上的活塞7劃分成下工作室3和上工作室31。在活塞7中布置有止回閥30,當活塞桿I連同工作活塞7在行駛期間向內和向外運動時,該止回閥造成從下工作室3到上工作室31以及從上工作室31到下工作室3的液壓液體流動的不同阻尼。由外管4和內管6形成的泵活塞伸入活塞桿I的泵室2,該泵活塞密封地裝入活塞桿I。在外管4和內管6之間形成的環形室14在自由端部上朝著泵室2去地通過環形板封閉并且與用液壓液體填充的流體室8通過在隔壁27中的通路26連接。在內管6中的中央內室25朝著泵室2去地敞開并且可以通過布置在隔壁27中的壓力閥9與流體室8連接。高壓氣體室11與流體室8以公知的方式通過能移動的分離活塞10分開并且通過封閉壁12封閉。流體室8、分離活塞10和高壓氣體室11形成了高壓腔13,該高壓腔布置在同軸環繞工作活塞19的工作缸24中。所提到的隔壁27將流體室8與上工作室31以及與在工作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庫斯·倫寧格,
申請(專利權)人: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