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控制降壓-升壓轉換器的設備和方法用于控制降壓-升壓轉換器的設備和方法相關美國申請的交叉引用本申請按照35U. S. C. § 119(e)要求2011年7月21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S/N61/510,474和2011年11月23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S/N 13/303,702的優先權,這兩篇美國申請全篇地援引包含于此。附圖說明圖I是將輸入電壓轉換成具有更大或更小量級的輸出電壓的轉換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簡化方框圖;圖2是圖I的轉換器的降壓-升壓電路的一個實施例的簡化電路圖; 圖3是圖I的轉換器的控制電路的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的一個實施例的簡化電路圖;圖4是圖I的轉換器的控制電路的電壓比較器電路的一個實施例的簡化電路圖;圖5是用于控制圖I的轉換器的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簡化流程圖;圖6是圖I的轉換器在操作期間的各個電壓電平的簡化曲線圖;以及圖7是包含圖I的轉換器的電子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簡化方框圖。詳細描述雖然本公開的概念容許多種修改和替代形式,但其特定示例性實施例在附圖中以示例方式示出,且將在本文中具體描述。然而應當了解,這不旨在將本公開的概念限于所公開的具體形式,而是相反地,旨在覆蓋落入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之內的所有修改、替換構造和等效方案,如所附權利要求書定義的那樣。在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示例實施例”等的引用表明所描述的實施例可包括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但不一定每個實施例均包括該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此外,這樣的短語不一定是指同一個實施例。此外,當參考一個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時,認為在本領域技術人員學識范圍內,可以與其他實施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控制降壓?升壓電路的操作的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包括: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電耦合至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和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以及比較器電路,所述比較器電路電耦合至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和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所述比較器電路配置成(i)控制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以在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升壓模式期間維持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高于第一基準電壓,以及(ii)控制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以在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降壓模式期間維持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高于第二基準電壓。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7.21 US 61/510,474;2011.11.23 US 13/303,7021.一種控制降壓-升壓電路的操作的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包括 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電耦合至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和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以及 比較器電路,所述比較器電路電耦合至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和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所述比較器電路配置成α)控制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以在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升壓模式期間維持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高于第一基準電壓,以及αυ控制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以在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降壓模式期間維持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高于第二基準電壓。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包括 第一電子開關,所述第一電子開關具有電耦合至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第一端子和電耦合至第一節點的第二端子, 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一二極管并聯地電耦合于所述第一電子開關, 第二電子開關,所述第二電子開關具有電耦合至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第一端子和電耦合至所述第一節點的第二端子,以及 第二二極管,所述第二二極管并聯地耦合于所述第四電子開關。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較器電路被配置成產生切換信號以控制所述第一電子開關和所述第二電子開關的操作以 響應于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在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升壓模式期間小于所述第一基準電壓而(i)閉合所述第一電子開關并(ii)斷開所述第二電子開關,以及響應于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在所述降壓-升壓電路的降壓模式期間小于所述第二基準電壓而(i)閉合所述第二電子開關并(ii)斷開所述第一電子開關。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較器電路包括 第一電壓比較器和第一觸發器,所述第一電壓比較器被配置成將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與所述第一基準電壓作比較,并且所述第一觸發器用于產生第一切換信號以控制所述第一電子開關,以及 第二電壓比較器和第二觸發器,所述第二電壓比較器用于將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與所述第二基準電壓作比較,并且所述第二觸發器用于產生第二切換信號以控制所述第二電子開關。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還包括 第三二極管,所述第三二極管具有耦合至供電電壓的陽極和耦合至所述第三電子開關的第一端子的陰極,以及 第四二極管,所述第四二極管具有耦合至供電電壓的陽極和耦合至所述第四電子開關的第一端子的陰極。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子開關和所述第二電子開關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所述第一二極管是所述第三電子開關的寄生二極管,而所述第二二極管是所述第四電子開關的寄生二極管。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子開關的所述第一端子是漏極端,而所述第一電子開關的所述第二端子是源極端,并且所述第二電子開關的第一端子是漏極端而所述第二電子開關的第二端子是源極端。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二極管包括電耦合至所述第一電子開關的所述第一端子的陽極和耦合至所述第一節點的陰極,并且 所述第二二極管包括電耦合至所述第二電子開關的所述第一端子的陽極和耦合至所述第三節點的陰極。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較器電路被配置成 感測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并響應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小于所述第一基準電壓而控制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以在所述降壓-升壓轉換器的升壓模式期間將一定量的能量從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轉移至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以及 感測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并響應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小于所述第二基準電壓而控制所述自舉電容器電壓調節器電路以在所述降壓-升壓轉換器的降壓模式期間將一定量的能量從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轉移至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準電壓不同于所述第一基準電壓。11.一種控制降壓-升壓電路的操作以將輸入電壓轉換成輸出電壓的方法,所述降壓-升壓電路包括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和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所述方法包括 感測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 感測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電壓; 響應于α)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容器的測得電壓小于第一基準電壓和(ii)所述降壓一升壓轉換器工作在升壓模式,將一定量的能量從所述升壓模式自舉電容器轉移至所述降壓模式自舉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Z·摩蘇伊,J·劉,
申請(專利權)人:英特賽爾美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