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半導體器件申請相關的交叉引用在此全文引用2011年7月26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號2011-162953的包括說明書、附圖和摘要的公開文本以做參考。
本專利技術涉及半導體器件,并且更具體地涉及對具有SRAM的半導體器件而言有用的技術。
技術介紹
SRAM(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是一種使用觸發器來存儲數據的半導體存儲器。具體地,在SRAM中,數據(1或者0)存儲在由四個晶體管構成的兩個交叉耦合的反相器中。此外,需要兩個存取晶體管以讀取和寫入,因此在典型的SRAM中,存儲器單元由六個晶體管構成。例如,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號2001-28401公開了一種具有由六個晶體管構成的靜態RAM存儲器單元的半導體存儲器器件(圖1)。此外,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號2002-237539公開了一種SRAM存儲器單元(圖32),其中NMOS晶體管(N1和N4)形成在一個P阱區域(PW0)中,而NMOS晶體管(N2和N3)形成在另一P阱區域(PW1)中,而為了改善軟錯誤抗擾性的目的在P阱區域之間具有N阱區域(NW)。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號Hei7(1995)-7089公開了一種SRAM存儲器單元,其中兩個被劃分的驅動NMOS晶體管(晶體管區域N1’、N1”、N2’、N2”)設置在不同的P阱之上(圖5)以便改善軟錯誤抗擾性。此外,在該SRAM單元中,字線存取晶體管(NA1和NB1)的柵極方向垂直于驅動NMOS晶體管(晶體管區域N1’、N1”、N2’、N2”)的柵極方向。日本未審查專利公開號2002-43441公開了一種SRAM存儲器單元,其中在第一P阱區域(PW1)中形成了采用多晶硅布線層(P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存儲器單元,包括:(a1)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耦合在第一電壓和第一節點之間;(a2)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一節點和不同于所述第一電壓的第二電壓之間;(a3)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與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并聯地耦合在所述第一節點和所述第二電壓之間;(a4)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一電壓和第二節點之間;(a5)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三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二節點和所述第二電壓之間;(a6)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四MIS晶體管,與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三MIS晶體管并聯地耦合在所述第二節點和所述第二電壓之間;(a7)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五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一節點和第一位線之間;以及(a8)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六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二節點和第二位線之間,所述器件進一步包括:(b1)單塊的第一有源區域,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和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五MIS晶體管布置在所述第一有源區域中;(b2)與所述第一有源區域分離的第二有源區域,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布置在所述第二有源區域中;( ...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7.26 JP 2011-1629531.一種半導體器件,包括:存儲器單元,包括:(a1)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耦合在第一電壓和第一節點之間;(a2)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一節點和不同于所述第一電壓的第二電壓之間;(a3)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與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并聯地耦合在所述第一節點和所述第二電壓之間;(a4)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一電壓和第二節點之間;(a5)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三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二節點和所述第二電壓之間;(a6)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四MIS晶體管,與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三MIS晶體管并聯地耦合在所述第二節點和所述第二電壓之間;(a7)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五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一節點和第一位線之間;以及(a8)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六MIS晶體管,耦合在所述第二節點和第二位線之間,所述器件進一步包括:(b1)單塊的第一有源區域,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和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五MIS晶體管布置在所述第一有源區域中;(b2)與所述第一有源區域分離的第二有源區域,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布置在所述第二有源區域中;(b3)單塊的第三有源區域,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三MIS晶體管和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六MIS晶體管布置在所述第三有源區域中;以及(b4)與所述第三有源區域分離的第四有源區域,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四MIS晶體管布置在所述第三有源區域中,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區域至所述第四有源區域沿第一方向并排設置并且相互分離;其中第一柵極布線在所述第一有源區域之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柵極布線在所述第一有源區域和所述第二有源區域之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三柵極布線在所述第三有源區域之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其中第四柵極布線在所述第三有源區域和所述第四有源區域之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柵極布線耦合至沿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布線,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的一端耦合至與所述第一布線在相同層中的第二布線,所述第二布線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耦合至所述第二電壓,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五MIS晶體管的一端耦合至與所述第一布線在相同層中的第三布線,所述第三布線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成為所述第一位線,其中所述第二布線位于所述第一布線與所述第三布線之間,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布線和所述第三布線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布線和所述第二布線之間的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進一步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設置的第一區域、第二區域和第三區域,其中所述第一有源區域和所述第二有源區域布置在所述第一區域中;以及其中所述第三有源區域和所述第四有源區域布置在所述第三區域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保持所述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的第五有源區域以及保持所述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的第六有源區域布置在所述第二區域中;其中所述第五有源區域和所述第六有源區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設置并且與所述第一有源區域至所述第四有源區域一起相互隔開;其中所述第二柵極布線也在所述第五有源區域之上延伸;以及其中所述第四柵極布線也在所述第六有源區域之上延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等于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五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三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等于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六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等于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三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等于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四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作為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五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與所述第二導電類型的第一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和所述第一導電類型的第二MIS晶體管的柵極寬度的總和之間的比例處于1:1.1至1:3的范圍內。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器件,進一步包括:第四布線,所述第四布線與所述第一布線位于相同的層中,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耦合至所述第二電壓,其中所述第三布線位于所述第二布線和所述第四布線之間;以及其中所述第四布線和所述第三布線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布線和所述第二布線之間的距離。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導體器件,其中從所述第一區域和所述第二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森本薰夫,前田德章,島崎靖久,
申請(專利權)人:瑞薩電子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