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不會導致顯示特性退化、適于輕型、小型、薄型化的接觸傳感器一體型的面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在含有形成了用于向液晶(2)提供電信號的信號線(4a~4c)、掃描線(6a~6c)、存儲電容線(8a~8c)的顯示裝置基板(10)的面顯示裝置(1)中,在與面顯示裝置(1)的顯示區域(11)對應的面上具有成為阻抗面的透明導電膜(12),還具有檢測流入到阻抗面的電流的電流檢測電路(13a~13d),在電流檢測電路(13a~13d)檢測電流的期間,信號線(4a~4c)、掃描線(6a~6c)、存儲電容線(8a~8c)中的至少一個為高阻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面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可檢測出顯示面上有無手指或筆的接觸及接觸位置座標的接觸傳感器的面顯示裝置及電子設備。
技術介紹
接觸傳感器是檢測用手指、筆等指示的位置、或指示動作的有無的裝置,通常與液晶顯示裝置(LCD)、等離子顯示裝置(PDP)等的面顯示裝置組合使用。將接觸傳感器的輸出信號輸入到計算機,由計算機控制設備或控制面顯示裝置的顯示內容,從而實現易使用的 人機接口(man-machine interface)。接觸面板現在在游戲機、移動信息終端、售票機、自動柜員機(ATM)、汽車導航器等中被實際應用。作為接觸傳感器的方式,已知的有模擬電容耦合方式、電阻膜方式、紅外線方式、超聲波方式、電磁感應方式。其中,模擬電容耦合方式進一步分類為投影型(projectedcapacitive型)和表面型(surfacecapacitive型)。表面型的接觸傳感器由透明基板、透明基板上形成的均勻透明導電膜及透明導電膜上形成的薄絕緣膜構成。驅動時,從該透明導電膜的四角施加交流電壓。用手指觸摸接觸傳感器時,通過由接觸面表面和手指形成的電容,微小的電流流到手指上。該電流從各個角流向接觸點。控制器求出各電流比,計算接觸位置的座標。關于表面型的接觸傳感器的技術,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基本裝置,與其相關的公知例由專利文獻2公開。并且,在非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模擬電容耦合方式的最新技術動向。在現有的模擬電容耦合方式的接觸傳感器中,將透明基板上形成的表面型的接觸傳感器及面顯示裝置疊合使用。但是,在該構成中,由于顯示面上存在接觸傳感器,因此存在裝置自身的厚度增加、成本增加、顯示質量受損的問題。解決這些課題的技術在專利文獻3、4中公開。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在向液晶施加電壓的通用電極的四角安裝電流檢測器、根據流入到四角的電流計算接觸部的位置座標的裝置。在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具有如下電路的裝置液晶顯示電路,向透明相對電極提供顯示用的電壓或電流;位置檢測電路,檢測從透明相對電極的多個部位流動的電流;以及轉換電路,使這些電路中的任意一個電路與透明通用電極電導通。根據這兩個文獻,通用電極或透明相對電極起到表面型的透明導電膜的作用,無需將表面型的接觸傳感器另行附加到顯示裝置上,因此解決了裝置自身的厚度增加、成本增加、顯示質量受損的問題。專利文獻I :美國專利第4293734號說明書專利文獻2 :特公昭56-500230號公報專利文獻3 :特開2003-99192號公報專利文獻4 :特開2003-66417號公報專利文獻5 :特許第3121592號公報非專利文獻I :三谷雄二監督,“ ”午^才、> O技術i開発”,m '>一出版,24 年 12 月 I 日,p. 54-64但是,上述專利文獻3、4公開的顯示裝置中存在下述幾個問題。第I問題是,與指示位置或有無指示動作相關的信號量較小。本專利技術人通過實驗與非專利文獻I的構成進行了比較,發現專利文獻3、4公開的構成中,信號量變小。由于人體中不存在明顯的接地點(grand),因此通過計算求出手指電容(阻抗)較困難,因而實驗非 常重要。稍后論述非專利文獻I的構成、專利文獻3、4公開的構成中的信號量的指標、即由手指和接觸傳感器形成的阻抗值的實驗結果。第2問題是,與指示位置或有無指示動作無關的信號(將其稱為無效信號)、即噪聲較大。如上所述,與有無指示位置或指示動作相關的信號(將其稱為有效信號)是通過由接觸面表面和手指形成的電容流入到手指的電流。表面型接觸傳感器的透明導電膜中,除了該有效信號外,還流入由手指以外的電容產生的電流。專利文獻3、4中,透明導電膜中通常夾持數微米的液晶層,象素陣列電路以相對的形式存在,形成較大電容。本專利技術人通過實測該電容,發現該電容相對于由接觸面表面和手指形成的電容非常大。從該第I及第2問題可推導出,專利文獻3、4公開的顯示裝置中的位置、或與有無指示動作相關的信號的SN比非常低。其結果是,發現了無法檢測位置座標、信號處理電路成本較高這一新問題。第3問題是,象素開關無法維持斷開,產生泄漏電流,顯示性能退化。根據專利文獻4,位置檢測期間向相對導電膜施加2 3V的交流電壓。此時,象素電極是高阻抗,且與相對電極以較大電容耦合,因此象素電極也同樣在2 3V的范圍內變動。因此,有時作為象素開關的薄膜晶體管(TFT)的柵極/源極間電壓(Vgs)發生變動,該開關間歇性地變為接通狀態。本專利技術人發現了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第I課題在于,提供一種不會導致顯示特性退化、適于輕型、小型、薄型化的接觸傳感器一體型的顯示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第2課題在于,以低成本提供該面顯示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第3課題在于,節約資源。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觀點中提供了一種面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顯示裝置基板,在該顯示裝置基板上形成有多個掃描線、多個信號線、在該掃描線和該信號線的交點附近形成的象素電極、以及用于接通或斷開該象素電極與該信號線的電連接的象素開關;通過該象素電極的排列而形成的顯示區域;設置于與該顯示區域對應的面上的阻抗面;由該象素電極驅動、進行電氣光學響應的顯示元件要素;檢測流入到該阻抗面的電流的電流檢測電路;驅動該掃描線的掃描線驅動電路;以及驅動該信號線的信號線驅動電路,該掃描線驅動電路或該信號線驅動電路具有使輸出節點與該輸出節點所屬的驅動電路內的電壓源之間接通或斷開的開關,在該電流檢測電路檢測電流的期間,使該輸出節點與該輸出節點所屬的驅動電路內的電壓源之間接通或斷開的開關斷開。在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觀點中提供了一種面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顯示裝置基板,在該顯示裝置基板上形成有多個掃描線、多個信號線、在該掃描線和該信號線的交點附近形成的象素電極、以及用于接通或斷開該象素電極與該信號線的電連接的象素開關;通過該象素電極的排列而形成的顯示區域;設置于與該顯示區域對應的面上的阻抗面;由該象素電極驅動、進行電氣光學響應的顯示元件要素;檢測流入到該阻抗面的電流的電流檢測電路;以及配置在該掃描線或該信號線上、接通或斷開該掃描線或該信號線的開關,在該電流檢測電路檢測電流的期間,使配置在該掃描線或該信號線上的開關斷開。根據本專利技術,在電流檢測電路檢測電流的期間,通過將用于向顯示元件要素提供電信號的布線或電極中、從顯示區域的外部配置到內部的至少一個布線或電極設為高阻抗,位置檢測信號的S/N得到飛躍性的提高。并且,通過位置檢測信號的S/N飛躍性的提高,可降低信號處理電路的成本。并且,顯示裝置基板中的開關元件保持斷開,顯示特性不會退化。此外,根據本專利技術,阻抗面起到表面型接觸傳感器的透明導電膜的作用,因此無需將表面型接觸傳感器另行附加到顯示裝置上,裝置厚度可較薄,且可節約資源。·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涉及的顯示裝置的構造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涉及的顯示裝置的主要電極的電壓形態的時間圖。圖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涉及的顯示裝置的象素電路部分的構成的部分放大立體示意圖。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涉及的顯示裝置中的顯示驅動期間的驅動條件的示意圖。圖5是表示在圖4的驅動條件下驅動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涉及的顯示裝置時的各電壓的電壓形態的時間圖。圖6是說明適用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I涉及的顯示裝置的表面型接觸傳感器的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面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顯示裝置基板,在該顯示裝置基板上形成有多個掃描線、多個信號線、在該掃描線和該信號線的交點附近形成的象素電極、以及用于接通或斷開該象素電極與該信號線的電連接的象素開關;通過該象素電極的排列而形成的顯示區域;設置于與該顯示區域對應的面上的阻抗面;由該象素電極驅動、進行電氣光學響應的顯示元件要素;檢測流入到該阻抗面的電流的電流檢測電路;驅動該掃描線的掃描線驅動電路;以及驅動該信號線的信號線驅動電路,該掃描線驅動電路或該信號線驅動電路具有使輸出節點與該輸出節點所屬的驅動電路內的電壓源之間接通或斷開的開關,在該電流檢測電路檢測電流的期間,使該輸出節點與該輸出節點所屬的驅動電路內的電壓源之間接通或斷開的開關斷開。
【技術特征摘要】
2007.08.07 JP 2007-2054421.一種面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顯示裝置基板,在該顯示裝置基板上形成有多個掃描線、多個信號線、在該掃描線和該信號線的交點附近形成的象素電極、以及用于接通或斷開該象素電極與該信號線的電連接的象素開關; 通過該象素電極的排列而形成的顯示區域; 設置于與該顯示區域對應的面上的阻抗面; 由該象素電極驅動、進行電氣光學響應的顯示元件要素; 檢測流入到該阻抗面的電流的電流檢測電路; 驅動該掃描線的掃描線驅動電路;以及 驅動該信號線的信號線驅動電路, 該掃描線驅動電路或該信號線驅動電路具有使輸出節點與該輸出節點所屬的驅動電路內的電壓源之間接通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芳賀浩史,
申請(專利權)人:NLT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