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能及時排出水循環系統中的空氣,使水循環更加順暢,熱管與水循環接觸更加充分,熱交換更加充分,從而能減少熱損失,節約能源。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密閉的煙氣通道和密閉的水循環通道,煙氣通道與水循環通道通過傳熱管連接,水循環通道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水循環通道的頂部設置有末端排氣口,煙氣通道上分別設置有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水循環通道內設置有多組隔板,且每組隔板的上部都分別設置有通水口和排氣孔,隔板上的通水口和排氣孔交錯排布設置,使水流為“S”型流向循環,隔板之間的間距為200-2000毫米,通水口直徑為30-200毫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燃煤鍋爐、燃煤直燃機、煉鋼鍋爐、爐窯、焙干室等利用高溫煙氣余熱的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
技術介紹
技術介紹
中,很多鍋爐,燃煤直燃機,爐 窯,焙干室等沒有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導致熱量損失。且已有的煙氣回收裝置,沒有設計通氣孔 ,水循環通道中的空氣越積越多,聚集到各個水室上部,對水面形成擠壓,導致水循環不暢,熱管傳熱未能充分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能及時排出水循環系統中的空氣,使水循環更加順暢,熱管與水循環接觸更加充分,熱交換更加充分,從而能減少熱損失,節約能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閉的煙氣通道和密閉的水循環通道,煙氣通道與水循環通道通過傳熱管連接,水循環通道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水循環通道的頂部設置有末端排氣口,煙氣通道上分別設置有煙氣進口和煙氣出□。上述水循環通道內設置有多組隔板,且每組隔板的上部都分別設置有通水口和排氣孔。上述隔板上的通水口和排氣孔交錯排布設置,使水流呈“S”型流向循環。上述隔板之間的間距為200-2000毫米,通水口直徑為30-200毫米。上述進水口設置在水循環通道一端的底部,出水口設置在水循環通道另一端的上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的優點和效果如下 本專利技術能夠及時排出滯留在水循環系統中的空氣,使水循環更加順暢,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熱管傳熱,使熱交換更加充分,進而節約了能源。解決了熱回收器的一個常見問題,經過實際使用,效果明顯。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四附圖說明 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I的A-A向視 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俯視 圖4為本專利技術中隔板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煙氣進口 ;2_煙氣出口 ;3_進水口 ;4_出水口 ;5_傳熱管;6-水室;7-通水口 ;8_排氣孔;9-隔板;10-末端排氣口 ; 11-煙氣通道;12-水循環通道。五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I、圖2和圖3,本專利技術包括密閉的煙氣通道11和密閉的水循環通道12,煙氣通道11與水循環通道12通過傳熱管5連接,水循環通道12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 3和出水口4,進水口 3設置在水循環通道12 —端的底部,出水口 4設置在水循環通道12另一端的上部。水循環通道12的頂部設置有末端排氣口 10,煙氣通道11上分別設置有煙氣進口 I和煙氣出口 2。參見圖3和圖4,水循環通道12內設置有一組以上的隔板9,且每組隔板9的上部都分別設置有通水口 7和排氣孔8,隔板9上的通水口 7和排氣孔8交錯排布設置,使水流呈“S”型流向循環。隔板9之間的間距為200-2000毫米,通水口 7直徑為30-200毫米。本專利技術中傳熱管5可以是普通無縫鋼管,也可以是高效節能傳熱鋼管。水循環系統的介質可以是水或其他介質。實際工作時,各種燃燒器產生的高溫煙氣從煙氣進口 I進入煙氣通道11中,與布設在煙氣通道11中的傳熱管5充分接觸,將熱量傳遞給傳熱管5,然后由另一端的煙氣出口 2排出。煙氣通道11內的傳熱管5將吸收的高溫煙氣的熱量迅速傳遞給浸沒在水循環通道12內另一端。循環水從煙氣通道11上的進水口 3進入水循環水通道12中,通過隔板9上設置的通水口 7在水室6之間形成“S,,型流動,與傳熱管5充分接觸,帶走傳熱管5的熱量,經過加熱的水最終從出水口 4流出進入用熱設備。循環水中夾雜的空氣通過在隔板9上設置的排氣孔8后最終從末端排氣口 10排出。·權利要求1.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閉的煙氣通道(11)和密閉的水循環通道(12 ),煙氣通道(11)與水循環通道(12)通過傳熱管(5 )連接,水循環通道(12)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3)和出水口(4),水循環通道(12)的頂部設置有末端排氣口(10),煙氣通道(11)上分別設置有煙氣進口(I)和煙氣出口(2)。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水循環通道(12)內設置有多組隔板(9),且每組隔板(9)的上部都分別設置有通水口(7)和排氣孔(8)。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隔板(9)上的通水口(7)和排氣孔(8)交錯排布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隔板(9)之間的間距為為200-2000毫米,通水口直徑為30-200毫米。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進水口( 3 )設置在水循環通道(12 ) —端的底部,出水口( 4 )設置在水循環通道(12 )另一端的上部。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能及時排出水循環系統中的空氣,使水循環更加順暢,熱管與水循環接觸更加充分,熱交換更加充分,從而能減少熱損失,節約能源。本專利技術包括密閉的煙氣通道和密閉的水循環通道,煙氣通道與水循環通道通過傳熱管連接,水循環通道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水循環通道的頂部設置有末端排氣口,煙氣通道上分別設置有煙氣進口和煙氣出口。水循環通道內設置有多組隔板,且每組隔板的上部都分別設置有通水口和排氣孔,隔板上的通水口和排氣孔交錯排布設置,使水流為“S”型流向循環,隔板之間的間距為200-2000毫米,通水口直徑為30-200毫米。文檔編號F28D15/00GK102901384SQ201210424310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專利技術者張勤福 申請人:張勤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設置有排氣孔的高溫煙氣熱回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閉的煙氣通道(11)和密閉的水循環通道(12),煙氣通道(11)與水循環通道(12)通過傳熱管(5)連接,水循環通道(12)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口(3)和出水口(4),水循環通道(12)的頂部設置有末端排氣口(10),煙氣通道(11)上分別設置有煙氣進口(1)和煙氣出口(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勤福,
申請(專利權)人:張勤福,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