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變速箱,在輸入軸(1)上套裝有第一輸入齒輪(4)、第二輸入齒輪(5)、第一周轉輪系和第二周轉輪系,該第一周轉輪系上同軸連接有第三輸入齒輪(12),在中間軸(2)上套裝有第三中間齒輪(18)、第三周轉輪系、第四周轉輪系和第四中間齒輪(19),該第三周轉輪系上同軸連接有第二中間齒輪(17),該第四周轉輪系上同軸連接有第一中間齒輪(16),在輸出軸(3)上套裝有輸出齒輪(29),該輸出齒輪(29)與第四中間齒輪(19)相嚙合。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采用行星排傳遞動力和直齒連接傳遞動力兩種方式的結合,能夠通過行星排增大速比,通過直齒連接直接傳遞動力減少能量損失,同時還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緊湊,改造成本低等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齒輪傳動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變速箱。
技術介紹
變速箱是能固定或改變輸出軸和輸入軸傳動比的齒輪傳動裝置,汽車上的變速箱是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fā)動機曲軸的扭力,以適應在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對驅動車輪牽引力及車速不同要求的需要,是汽車傳動系中最主要的部件之一。目前自動檔汽車由于在發(fā)動機和變速箱之間普遍沒有離合器,他們之間的 連接是靠液力變矩器來實現的,液力變矩器的作用一是傳遞轉速和扭矩、二是使發(fā)動機和自動變速箱之間的連接成為非剛性的以方便自動變速箱自動換檔。但是采用液力變矩器在起步時速比變化較小,在高速檔位運行時能量損失較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增大起步扭矩并且節(jié)能的變速箱。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變速箱,包括輸入軸(I)、中間軸(2)和輸出軸(3),在所述輸入軸(I)上套裝有第一輸入齒輪(4)、第二輸入齒輪(5)、第一周轉輪系和第二周轉輪系,該第一周轉輪系包括第一太陽輪¢)、第一行星輪(8)和第一齒圈(10),該第二周轉輪系包括第二太陽輪(7)、第二行星輪(9)和第二齒圈(11),所述第一太陽輪(6)和第二太陽輪(7)均套裝在輸入軸(I)上,所述第一行星輪(8)與第二齒圈(11)同軸相連,且該第一行星輪(8)上還同軸連接有第三輸入齒輪(12),所述第一齒圈(10)與第一離合器(13)相連,所述第二太陽輪(7)和第二行星輪(9)均與第二主離合器(15)相連,該第二行星輪(9)還與第二副離合器(14)相連;在所述中間軸(2)上套裝有第三中間齒輪(18)、第三周轉輪系、第四周轉輪系和第四中間齒輪(19),該第三中間齒輪(18)與第三輸入齒輪(12)相嚙合,所述第三周轉輪系包括第三太陽輪(23)、第三行星輪(20)和第三齒圈(24),該第三行星輪(20)套裝在中間軸(2)上,所述第三齒圈(24)上同軸連接有第二中間齒輪(17),該第二中間齒輪(17)與第二輸入齒輪(5)相嚙合,所述第三行星輪(20)和第三太陽輪(23)與第三離合器(30)相連,該第三太陽輪(23)還與第三副離合器(26)相連;所述第四周轉輪系包括第四太陽輪(22)、第四行星輪(21)和第四齒圈(25),該第四行星輪(21)套裝在中間軸(2)上,所述第四太陽輪(22)上同軸連接有第一中間齒輪(16),該第一中間齒輪(16)與第一輸入齒輪(4)相嚙合,所述第四太陽輪(22)和第四行星輪(21)與第四主離合器(28)相連,且第四齒圈(25)與第四副離合器(27)相連;所述輸出軸(3)上套裝有輸出齒輪(29),該輸出齒輪(29)與第四中間齒輪(19)相嚙合。本專利技術在工作時,采用行星排傳遞動力和直齒連接傳遞動力兩種方式的結合,使變速箱在低速檔位時靠行星排傳遞動力,能夠通過行星排增大速比,在高速檔位時通過直齒連接直接傳遞動力,減少了能量損失。當第一離合器(13)將第一齒圈(10)制動時,第一周轉輪系由差動輪系變?yōu)樾行禽喯担梢詡鬟f動力,其余周轉輪系仍舊處于差動輪系狀態(tài),無法傳遞動力,當前從輸入軸(I)傳遞的動力可以經由第一周轉輪系改變速比后傳遞給第三輸入齒輪(12),再從第三輸入齒輪(12)經由直接嚙合的第三中間齒輪(18)傳遞給中間軸(2),最后傳遞給輸出軸(3)。當第四副離合器(27)將第四齒圈(25)制動時,第四周轉輪系由差動輪系變?yōu)樾行禽喯担梢詡鬟f動力,其余周轉輪系仍舊處于差動輪系狀態(tài),無法傳遞動力,當前從輸入軸(I)傳遞的動力可以經由第一輸入齒輪(4)經由直接嚙合的第一中間齒輪(16)傳遞給第四太陽輪(22),經由第四周轉輪系改變速比后傳遞給中間軸(2),最后傳遞給輸出軸(3)。當第三副離合器(26)將第三太陽輪(23)制動時,第三周轉輪系由差動輪系變?yōu)樾行禽喯担梢詡鬟f動力,其余周轉輪系仍舊處于差動輪系狀態(tài),無法傳遞動力,當前從輸入軸(I)傳遞的動力可以經由第二輸入齒輪(5)經由直接嚙合的第二中間齒輪(17)傳遞給第三行星輪(20),經由第三周轉輪系改變速比后傳遞給中間軸(2),最后傳遞給輸出軸(3)。當第二主離合器(15)將第二行星輪(9)和第二太陽輪(7)互鎖制動時,第二周轉輪系內部沒有相對運動,可以直接傳遞動力,無法改變速比,其余周轉輪系仍舊處于差動輪系狀態(tài),無法傳遞動力,當前從輸入軸(I)傳遞的動力可以經由第二周轉輪系直接傳遞給同軸連接的第三輸入齒輪(12),再經由直接嚙合的第三中間齒輪(18)傳遞給中間軸(2),最后傳遞給輸出軸(3)。當第三主離合器(30)將第三行星輪(20)和第三·太陽輪(23)互鎖制動時,第三周轉輪系內部沒有相對運動,可以直接傳遞動力,無法改變速比,其余周轉輪系仍舊處于差動輪系狀態(tài),無法傳遞動力,當前從輸入軸(I)傳遞的動力可以經由第二輸入齒輪(5)傳遞給第二中間齒輪(17),再經由第三周轉輪系直接傳遞給中間軸(2),最后傳遞給輸出軸(3)。當第四主離合器(28)將第四行星輪(21)和第四太陽輪(22)互鎖制動時,第四周轉輪系內部沒有相對運動,可以直接傳遞動力,無法改變速比,其余周轉輪系仍舊處于差動輪系狀態(tài),無法傳遞動力,當前從輸入軸(I)傳遞的動力可以經由第一輸入齒輪(4)傳遞給第一中間齒輪(16),再經由第四周轉輪系直接傳遞給中間軸(2),最后傳遞給輸出軸(3)。當第二離合器(14)將第二行星輪(9)制動時,第二周轉輪系由差動輪系變?yōu)樾行禽喯担梢詡鬟f動力,其余周轉輪系仍舊處于差動輪系狀態(tài),無法傳遞動力,當前從輸入軸(I)傳遞的動力可以經由第二周轉輪系改變速比后傳遞給第三輸入齒輪(12),再從第三輸入齒輪(12)經由直接嚙合的第三中間齒輪(18)傳遞給中間軸(2),最后傳遞給輸出軸(3)。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行星排傳遞動力和直齒連接傳遞動力兩種方式的結合,在低速檔位時靠行星排傳遞動力,能夠通過行星排增大速比,在高速檔位時通過直齒連接直接傳遞動力,減少了能量損失,同時還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緊湊,改造成本低等特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傳動原理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不,本專利技術由輸入軸I、中間軸2、輸出軸3、第一輸入齒輪4、第二輸入齒輪5、第一太陽輪6、第二太陽輪7、第一行星輪8、第二行星輪9、第一齒圈10、第二齒圈11、第三輸入齒輪12、第一離合器13、第二副離合器14、第二主離合器15、第一中間齒輪16、第二中間齒輪17、第三中間齒輪18、第四中間齒輪19、第三行星輪20、第四行星輪21、第四太陽輪22、第三太陽輪23、第三齒圈24、第四齒圈25、第三副離合器26、第四副離合器27、第四主離合器28、輸出齒輪29和第三主離合器30等部件組成。所述第一太陽輪6、第一行星輪8和第一齒圈10組成了第一周轉輪系,第二太陽輪7、第二行星輪9和第二齒圈11組成了第二周轉輪系,第三太陽輪23、第三行星輪20和第三齒圈24組成了第三周轉輪系,第四太陽輪22、第四行星輪21和第四齒圈25組成了第四周轉輪系。所述第一輸入齒輪4、第二輸入齒輪5、第一太陽輪6和第二太陽輪7均套裝在輸入軸I上,所述第一行星輪8、第二齒圈11和第三輸入齒輪12同軸相連,且第一齒圈10與第一離合器13的主動部分相連,第一離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速箱,包括輸入軸(1)、中間軸(2)和輸出軸(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輸入軸(1)上套裝有第一輸入齒輪(4)、第二輸入齒輪(5)、第一周轉輪系和第二周轉輪系,該第一周轉輪系包括第一太陽輪(6)、第一行星輪(8)和第一齒圈(10),該第二周轉輪系包括第二太陽輪(7)、第二行星輪(9)和第二齒圈(11),所述第一太陽輪(6)和第二太陽輪(7)均套裝在輸入軸(1)上,所述第一行星輪(8)與第二齒圈(11)同軸相連,且該第一行星輪(8)還同軸連接有第三輸入齒輪(12),所述第一齒圈(10)與第一離合器(13)相連,所述第二太陽輪(7)和第二行星輪(9)均與第二主離合器(15)相連,該第二行星輪(9)還與第二副離合器(14)相連;在所述中間軸(2)上套裝有第三中間齒輪(18)、第三周轉輪系、第四周轉輪系和第四中間齒輪(19),該第三中間齒輪(18)與第三輸入齒輪(12)相嚙合,所述第三周轉輪系包括第三太陽輪(23)、第三行星輪(20)和第三齒圈(24),該第三行星輪(20)套裝在中間軸(2)上,所述第三齒圈(24)上同軸連接有第二中間齒輪(17),該第二中間齒輪(17)與第二輸入齒輪(5)相嚙合,所述第三行星輪(20)和第三太陽輪(23)均與第三離合器(30)相連,該第三太陽輪(23)還與第三副離合器(26)相連;所述第四周轉輪系包括第四太陽輪(22)、第四行星輪(21)和第四齒圈(25),該第四行星輪(21)套裝在中間軸(2)上,所述第四太陽輪(22)上同軸連接有第一中間齒輪(16),該第一中間齒輪(16)與第一輸入齒輪(4)相嚙合,所述第四太陽輪(22)和第四行星輪(21)均與第四主離合器(28)相連,且第四齒圈(25)與第四副離合器(27)相連;所述輸出軸(3) 上套裝有輸出齒輪(29),該輸出齒輪(29)與第四中間齒輪(19)相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賽特爾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