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涂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反射隔熱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氟碳樹脂40~60%,氣相二氧化硅0.2~1.5%,助劑8~16%,顏料15~30%,中空玻璃微珠6~20%,溶劑5~15%。本發明專利技術制備得到的反射隔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簡單,耐候性和耐沾污性好,漆膜致密,干膜厚度小,反射隔熱效果好,使太陽光反射比和半球反射率不會因為使用時間的增長而顯著的降低,保持反射隔熱性能的持久,阻隔熱量傳入車內,降低內部溫度,節省能源,增加車內舒適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涂料領域,特別 涉及一種反射隔熱涂料。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城市、家庭必備的交通工具。汽車帶給人們方便、舒適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問題。由于世界石油能源的匱乏,油價的上漲,汽車能耗已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焦點,同時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更是引起人們的關注,在造成大氣污染的6種主要污染成分中有4種來自汽車,汽車尾氣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占大氣污染的60% 70%。汽車尾氣已經取代工業廢氣,成為大氣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因此開發新能源、降低能耗已成為首要的任務。汽車車頂是陽光直射區域,占整體金屬框架的區域比例很大,所以減少汽車車頂的熱輻射對降低整車的能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國內外對反射隔熱涂料的研究熱潮主要是降低建筑物和工業儲罐外表面的溫度,對汽車用反射隔熱涂料的研究還很少,車頂的反射隔熱涂料更是鮮為研究。2003年專利CN100381518C及2007專利CN101195725公開了一種車輛用隔熱涂料的生產方法,但其用陶瓷微珠做填料,產品的比重大,涂刷面積低,不利于輕量化,且其隔熱效果差;CN101121858公開了一種反射太陽熱反射線的隔熱涂料中干膜厚度O. 3 O. 5mm時,對熱反射線的總反射率可以達到85 90%,能有效地防止太陽的熱輻射,但其干膜厚度依然較厚,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采用中空玻璃微珠并進行粒徑的合理級配,使得產品比重輕,干膜厚度O. 2 O. 3mm就能達到對熱反射線的總反射率85 90%以上的反射隔熱涂料。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反射隔熱涂料及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氟碳樹脂40 60%,氣相二氧化硅O. 2 I. 5%,助劑8 16%,顏料15 30%,中空玻璃微珠6 20%,溶劑5 15%。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選用了耐候性和耐污染性極佳的氟碳樹脂與粒徑級配合理的中空玻璃微珠,使得涂層的耐候性和耐沾污性好,漆膜致密,干膜厚度小,反射隔熱效果好,使太陽光反射比和半球反射率不會因為使用時間的增長而顯著的降低,保持反射隔熱性能的持久,阻隔熱量傳入車內,降低內部溫度,節省能源,增加車內舒適度。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專利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氣相二氧化硅的粒徑為12 16微米。進一步,所述助劑包括消泡劑、分散劑、催干劑、流平劑和固化劑。進一步,所述消泡劑為改性聚硅氧烷類消泡劑,所述分散劑為改性聚酯類分散劑,所述催干劑為不含錫的聚氨酯類催干劑,流平劑為氟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類流平劑。進一步,消泡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O. 3 O. 8%,分散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2 6%,催干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O. I O. 5%。,流平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O. 2 O. 6%,固化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5 9%。進一步,所述顏料為鈦白粉、氧化鋅或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優選鈦白粉,更優的選擇為金紅石型鈦白粉。進一步,所述中空玻璃微珠的粒徑為I 85微米,密度為O. 125 O. 6g/cm3。進一步,所述溶劑為酯類、醇類或涂料溶劑油類有機溶劑。進一步,所述酸酯類有機溶劑為醋酸丁酯或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醇類有機溶劑為正丁醇或異丁醇,所述涂料溶劑油為S100、S150或S200。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以下實施例中所用助劑的供應廠商和牌號為(應該理解,以下助劑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優選擇,并非唯一選擇)表I助劑的供應廠商及牌號權利要求1.一種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氟碳樹脂40 60%,氣相二氧化硅O. 2 I. 5%,助劑8 16%,顏料15 30%,中空玻璃微珠6 20%,溶劑5 1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相二氧化硅的粒徑為12 16微米。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劑包括消泡劑、分散劑、催干劑、流平劑和固化劑。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劑為改性聚硅氧烷類消泡劑,所述分散劑為改性聚酯類分散劑,所述催干劑為不含錫的聚氨酯類催干劑,流平劑為氟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類流平劑。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消泡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O. 3 O. 8%,分散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2 6%,催干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O. I O. 5%。,流平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O. 2 O. 6%,固化劑占反射隔熱涂料總重量的5 9%。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顏料為鈦白粉、氧化鋅或硫酸鋇中的一種或幾種。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玻璃微珠的粒徑為I 85微米,密度為O. 125 O. 6g/cm3。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劑為酯類、醇類或涂料溶劑油類有機溶劑中的一種或幾種。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酯類有機溶劑為醋酸丁酯或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所述醇類有機溶劑為正丁醇或異丁醇,所述涂料溶劑油為S100、S150 或 S200。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涂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反射隔熱涂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氟碳樹脂40~60%,氣相二氧化硅0.2~1.5%,助劑8~16%,顏料15~30%,中空玻璃微珠6~20%,溶劑5~15%。本專利技術制備得到的反射隔熱涂料的制備方法和施工方法簡單,耐候性和耐沾污性好,漆膜致密,干膜厚度小,反射隔熱效果好,使太陽光反射比和半球反射率不會因為使用時間的增長而顯著的降低,保持反射隔熱性能的持久,阻隔熱量傳入車內,降低內部溫度,節省能源,增加車內舒適度。文檔編號C09D127/12GK102898905SQ20121038713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專利技術者王曉華, 李寧, 王茂智, 徐文娟, 馮志強, 劉力娜, 徐斌, 盛振宏 申請人:煙臺佳隆納米產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反射隔熱涂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氟碳樹脂40~60%,氣相二氧化硅0.2~1.5%,助劑8~16%,顏料15~30%,中空玻璃微珠6~20%,溶劑5~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曉華,李寧,王茂智,徐文娟,馮志強,劉力娜,徐斌,盛振宏,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佳隆納米產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