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氰基橋連的Cu-Fe異金屬配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它是下述化學式(I)的配合物,[Cu2L2][Fe(CN)5(NO)],其中L=1,3-二(1-氫-吡唑基)-2-羥基丙烷配體;它具有一維的空間結構。將含有CuCl2·2H2O和L配體的甲醇溶液緩慢擴散到含有Na2[Fe(CN)5(NO)]的水溶液中,靜置一星期,得到目標產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配合物科學與
,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金屬配合物的研究是一個新興的交叉研究領域,它覆蓋了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生命科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內容。近年來,許多金屬配合物因其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在催化、氣體吸附、化學分離和離子交換等方面的潛在應用價值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眾多的金屬配合物中,氰基橋連的配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氰基橋連的配合物能夠形成零維、一維、二維、三維的空間構型,在拓撲學上呈現出種類繁多的新穎結構。最重要的是,氰基作為最短的橋連配體之一,能夠有效的傳遞順磁金屬離子之間的磁交換作用,是構·筑分子基磁體、單分子磁體、單鏈磁體、自旋轉換配合物最重要的構筑單元之一 。這些磁性材料可以與其他分子功能材料進行分子組裝成分子器件,具有不導電、密度小、可溶性強、透光性好、容易加工等特點,在航天材料、微波吸收材料、光磁開關、大密度存貯介質上具有誘人的應用前景。在此類配合物的合成策略上,一種有效的途徑是通過理性的分子設子與組裝,挑選合適的有機配體,首先與順磁性金屬離子如銅離子、鎳離子、錳離子等反應,生成具有空配位點的金屬配離子。用該配離子繼續與含氰基的片段,如六氰合鐵酸鉀、六氰合鉻酸鉀等反應,生成異金屬配合物。因此,設計合成具有新穎結構以及功能的氰基橋連的異金屬配合物是當前的熱點研究內容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了。該異金屬配合物具有一維結構,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異金屬配合物的化學式為 ,其中L = 1,3_ 二(I-氫-吡唑基)-2-羥基丙烷配體。本專利技術公開的異金屬配合物的結構如圖I、圖2所示,它們的二級結構單元為晶體屬于三斜晶系,空間群為P-1。在配合物中存在著兩種晶體學獨立的五配位的Cu(II)離子,Cul和Cu3。02、02A、N9、N5、N8A構成了一個變形的四方錐構型。其中,02、N5來自一個L配體,02A、N8A來自另一個L配體,N9來自氰根基團。Cul、02、02A、N5、N8A五個原子基本共面,平均偏離為O. 0933 A,它們構成了四方錐的底面;N9處在該平面外,距離該平面的距離為2. 247 A,略短于Cul-N5鍵長,是四方錐的頂點。Cul和一個L配體以及它們的中心對稱單元一起組成了一個雙核銅單元蝶狀結構,其中,αι1···αι1Α的距離為3. 046AoCu3,01、01A、N4、N2A基本共面,平均偏離為O. 0709 A,它們構成了四方錐的底面;N10處在該平面外,距離該平面的距離為2. 387 A,略短于Cul-NlO鍵長,是四方錐的頂點。Cu3和一個L配體以及它們的中心對稱單元一起組成了一個雙核銅單元蝶狀結構,其中,Cu3…Cu3A的距離為3. 035 A。在這兩種的雙核結構單元中,上下相鄰的兩個吡唑環間的二面角同樣都是67. 8°。這兩種雙核銅單元,通過2_斷片離子的兩個氰根基團連接在一起,形成一維之字鏈結構,如圖2所示。其中,Cu-N-C的夾角分別是146. 57°和162. 35°,而相鄰的Cu…Fe距離分別是5.223 A和5.241 A。本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如下稱取一定 量的Na 溶于5mL的水溶液;稱取一定量的CuCl2 · 2H20固體和配體L,溶于5mL甲醇溶液;將兩種溶液通過甲醇和水的空白溶液(I I)擴散混合,一周后得到適合的藍色單晶。過濾,將產物用水和乙醚洗滌,得到目標產品。Na 、L、CuCl2 · 2H20的質量比為1.4 : 1.6 : I。所述的混合方法是溶液緩慢擴散方法。附圖說明圖I 的晶體結構圖。圖2 的一維結構圖。表I配合物的晶體學數據 Empirical formulaC23H22Ni403Cu2FeFormula weight725.48Temperature293 (2)Crystal systemTriclinicSpace groupP-IUnit cell Dimensions10.286(2)10.603(2) 15.889(3) 權利要求1.氰基橋連的Cu-Fe異金屬配合物,該配合物化學式為,其中L=1,3_ 二(I-氫-吡唑基)-2-羥基丙烷配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氰基橋連的Cu-Fe異金屬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二級結構單元為 晶體屬于三斜晶系,空間群為P-1,晶胞參數為W = 10.286(2) k,b = 10.603(2) A,c =15.889(3) Α, α = 79. 89(3)°,β = 72.04(3)°,γ =61.33(3)。;該配合物的空間結構是由氰基橋聯銅離子和鐵離子所構成的一維鏈狀結構,在該結構中存在著兩個晶體學獨立的銅離子。銅離子、1,3_ 二(I-氫-吡唑基)-2-羥基丙烷配體與其對稱單元構成Cu2L2雙核結構;該雙核銅單元再通過氰基與鐵離子相連接,最后形成Cu-Fe的一維鏈狀結構。其中,Cu-N-C的夾角分別是146.57°和162.35。,而相鄰的Cu…Fe距離分別是5.223 A和5.241 A。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氰基橋連的Cu-Fe異金屬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驟 1)稱取一定量的Na溶于5mL的水溶液; 2)稱取一定量的CuCl2· 2H20固體和配體L,溶于5mL甲醇溶液; 3)將兩種溶液通過甲醇和水的空白溶液(I I)擴散混合,一周后得到適合的藍色單晶。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氰基橋連的Cu-Fe異金屬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Na 、UCuCl2 · 2H20 的質量比為1.4 : 1.6 : I。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氰基橋連的Cu-Fe異金屬配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方法是溶液緩慢擴散方法。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它是下述化學式(I)的配合物,,其中L=1,3-二(1-氫-吡唑基)-2-羥基丙烷配體;它具有一維的空間結構。將含有CuCl2·2H2O和L配體的甲醇溶液緩慢擴散到含有Na2的水溶液中,靜置一星期,得到目標產品。文檔編號C07F19/00GK102898483SQ20121045434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專利技術者夏軍 申請人:天津工業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氰基橋連的Cu?Fe異金屬配合物,該配合物化學式為[Cu2L2][Fe(CN)5(NO)],其中L=1,3?二(1?氫?吡唑基)?2?羥基丙烷配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軍,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