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絞盤剎車裝置,其包括驅動座、扭簧、制動叉、定位圈、制動套,設計要點在于扭簧兩端設有扭簧上座、扭簧下座,驅動座一端周面設有扇形凸緣,另一端設有限位缺口;扭簧上座一端設有環形槽,環形槽內設有限位塊,另一端設有上座扇形滑塊、以及插接扭簧勾腳的上座勾槽;扭簧下座一端設有限位凸塊,扭簧下座的周面設有下座扇形滑塊,下座扇形滑塊設有插接扭簧勾腳的下座勾槽;驅動座設有限位缺口的一端穿過扭簧上座,并與扭簧下座的限位凸塊限位轉動配合,上座扇形滑塊、下座扇形滑塊分別獨立與制動叉扇形凸塊限位轉動配合。其剎車穩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壽命較長,適合作為絞盤剎車裝置使用,或同類產品的結構改進。(*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絞盤輔助裝置,是一種絞盤剎車裝置。
技術介紹
絞盤是一種運用于汽車的輔助設備,主要用于自救或作為牽引裝置使用。為了保證絞盤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一般絞盤都具備自動剎車的功能,即當絞盤停轉時,能夠自動鎖住絞盤的牽引繩,防止牽引失效的問題發生。現有技術中,如中國專利文獻刊載的授權公告號CN201873483U,授權公告日2011年06月22日,技術名稱為“絞盤自動剎車裝置”,其主要包括制動座、制動叉、制動彈簧、制動套、定位圈,制動座一端中部為圓柱,圓柱側面集成扇形塊,由扇形塊和圓柱構成扇形槽;制動叉一端設有與所述扇形槽滑動配合的扇形滑塊,制動叉另一端設有帶六角螺孔的連接軸,該連接軸依次穿過定位圈和制動套;制動座與制動叉之間設有制動彈簧,制動彈簧一端卡于扇形塊,另一端卡于扇形滑塊。以上·技術方案,雖然能夠實現絞盤的自動剎車,但由于制動彈簧的彎腳與制動叉、制動座之間的接觸為相抵接觸,而并沒有將彎腳完全定位,使得彎腳易發生打滑、彎曲或斷裂,不僅制動彈簧使用壽命短,且存在剎車失靈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上述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向本領域提供一種絞盤剎車裝置,使其解決現有同類產品剎車可靠性欠佳、使用壽命短的技術問題。其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絞盤剎車裝置包括驅動座、扭簧、制動叉、定位圈、制動套,驅動座設有連接絞盤驅動軸的扁形孔,制動叉一端設有扇形凸塊,另一端設有連接絞盤輸出軸的六角孔軸,扭簧兩端均設有向內彎折的勾腳,驅動座、扭簧、制動叉、定位圈置于制動套內,且制動叉的六角孔軸穿過定位圈露出于制動套一端。其結構要點在于所述驅動座與所述扭簧之間設有扭簧上座,所述扭簧與制動叉之間設有扭簧下座,所述驅動座一端周面設有扇形凸緣,驅動座另一端設有限位缺口,所述扭簧上座一端設有與所述扇形凸緣限位轉動配合的環形槽,環形槽內設有限位塊,扭簧上座另一端設有與所述制動叉一端扇形凸塊限位轉動配合的上座扇形滑塊、以及與所述扭簧一端勾腳插接配合的上座勾槽;所述扭簧下座一端設有限位凸塊,扭簧下座的周面設有與所述制動叉一端扇形凸塊限位轉動配合的下座扇形滑塊,下座扇形滑塊設有與所述扭簧另一端勾腳插接配合的下座勾槽;所述驅動座設有限位缺口的一端穿過所述扭簧上座,并與所述扭簧下座的限位凸塊限位轉動配合,所述上座扇形滑塊與所述下座扇形滑塊未接合。上述結構,實質上是改變了扭簧制動的聯動結構,將現有技術中驅動座、制動叉直接聯動扭簧,改為間接聯動扭簧,即驅動座與扭簧之間設置扭簧上座,扭簧與制動叉之間設置扭簧下座,且扭簧上座、扭簧下座分別設置上座勾槽、下座勾槽與扭簧勾腳插接配合,使得扭簧勾腳的受力變形由原先的彎曲轉變為剪切,從而成倍提高了扭簧勾腳的承受力和使用壽命,提高了絞盤剎車的可靠性。所述驅動座的限位缺口呈長方形,所述扭簧下座的限位凸塊呈平行四邊形,實現驅動座與扭簧下座之間的限位轉動。所 述驅動座的扇形凸緣、扭簧上座環形槽內的限位塊、扭簧上座的上座扇形滑塊、扭簧下座的下座扇形滑塊、制動叉的扇形凸塊均成對設置,且相對于各自主體呈中心對稱。這樣有利于提高各部件之間聯動的穩定性。所述制動叉替換為一端設有扇形凸塊、另一端設有齒輪。即制動叉的輸出端結構根據實際需要可進行選擇替換。本技術結構較為簡單,安裝組合較為方便,剎車穩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壽命較長,適合作為絞盤剎車裝置使用,或同類產品的結構改進。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爆炸結構示意圖一。圖2是本技術的爆炸結構示意圖二。圖中序號的名稱為1、驅動座,101、扇形凸緣,102、限位缺口,103、扁形孔,2、扭簧上座,201、上座勾槽,202、上座扇形滑塊,203、環形槽,204、限位塊,3、扭簧,301、勾腳,4、扭簧下座,401、下座勾槽,402、下座扇形滑塊,403、限位凸塊,5、制動叉,501、六角孔軸,502、扇形凸塊,6、定位圈,7、制動套。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圖2所示,該絞盤剎車裝置包括驅動座I、扭簧上座2、扭簧3、扭簧下座4、制動叉5、定位圈6、制動套7,驅動座一端周面設有扇形凸緣101,驅動座另一端設有呈長方形的限位缺口 102,驅動座中部設有扁形孔103,扭簧上座一端設有上座扇形滑塊202和上座勾槽201,扭簧上座另一端內側設有環形槽203,環形槽內設有限位塊。扭簧兩端設有向內彎折的勾腳301。扭簧下座周面設有下座扇形滑塊402,下座扇形滑塊設有下座勾槽401,扭簧下座一端設有呈平行四邊形的限位凸塊403。制動叉一端設有六角孔軸501,另一端設有扇形凸塊502。該絞盤剎車裝置的具體結構連接為將驅動座設有限位缺口的一端穿過扭簧上座,驅動座的扇形凸緣與扭簧上座的環形槽、限位塊配合呈限位轉動結構,將扭簧一端的勾腳插接于扭簧上座的上座勾槽內;將扭簧下座一端的限位凸塊與驅動座的限位缺口配合,并將扭簧另一端的勾腳插接于扭簧下座的下座勾槽內;將扭簧上座的上座扇形滑塊、以及扭簧下座的下座扇形滑塊與制動叉一端的扇形凸塊配合呈限位轉動結構,且上座扇形滑塊與下座扇形滑塊未接合,即上座扇形滑塊與下座扇形滑塊之間未聯動;最后將連接好的驅動座、扭簧上座、扭簧、扭簧下座、制動叉、定位圈置于制動套內,定位圈限位于制動套一端,制動叉設有六角孔軸的一端伸出定位圈。以上即該絞盤剎車裝置的整個裝配過程。以該絞盤剎車裝置連接電動絞盤為例,對本技術的工作原理作簡要說明。使用時,絞盤驅動軸連接絞盤剎車裝置的驅動座,絞盤剎車裝置中制動叉的六角孔軸連接絞盤輸出軸。當絞盤驅動軸帶動驅動座順時針方向轉動時,驅動座的扇形凸緣帶動扭簧上座環形槽內的限位塊,使扭簧上座順時針轉動,扭簧上座的上座勾槽帶動扭簧勾腳朝扭簧收緊方向動作,此時扭簧與制動套之間為離合狀態,扭簧上座的上座扇形滑塊將進一步帶動制動叉的扇形凸塊,使制動叉順時針轉動,實現絞盤的順時針工作。當絞盤驅動軸帶動驅動座逆時針轉動時,驅動座的限位缺口帶動扭簧下座的限位凸塊,使扭簧下座逆時針轉動,扭簧下座的下座勾槽帶動扭簧勾腳朝扭簧收緊方向動作,此時扭簧與制動套之間為離合狀態,扭簧下座的下座扇形滑塊將進一步帶動制動叉的扇形凸塊,使制動叉逆時針轉動,實現絞盤的逆時針工作。以上過程,即為絞盤正反轉工作的過程。當絞盤停機操作時,即絞盤驅動軸停止轉動。當絞盤輸出軸順時針停轉時,制動叉的扇形凸塊帶動扭簧下座的下座扇形滑塊,使扭簧下座順時針轉動,扭簧下座的下座勾槽帶動扭簧勾腳朝扭簧漲緊方向動作,此時扭簧與制動套內壁摩擦抱緊,形成鼓剎,實現絞盤順時針方向的剎車。當絞盤輸出軸逆時針停轉時,絞盤輸出軸帶動制動叉逆時針轉動,制動叉的扇形凸塊帶動扭簧上座的上座扇 形滑塊,使扭簧上座逆時針轉動,扭簧上座的上座勾槽帶動扭簧勾腳朝扭簧漲緊方向動作,此時扭簧與制動套摩擦抱緊,形成鼓剎,實現絞盤逆時針方向的剎車。以上過程,即為絞盤正反轉剎車的過程。權利要求1.一種絞盤剎車裝置,該絞盤剎車裝置包括驅動座(I)、扭簧(3)、制動叉(5)、定位圈(6)、制動套(7),驅動座設有連接絞盤驅動軸的扁形孔(103),制動叉一端設有扇形凸塊(502 ),另一端設有連接絞盤輸出軸的六角孔軸(501),扭簧兩端均設有向內彎折的勾腳(301),驅動座、扭簧、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絞盤剎車裝置,該絞盤剎車裝置包括驅動座(1)、扭簧(3)、制動叉(5)、定位圈(6)、制動套(7),驅動座設有連接絞盤驅動軸的扁形孔(103),制動叉一端設有扇形凸塊(502),另一端設有連接絞盤輸出軸的六角孔軸(501),扭簧兩端均設有向內彎折的勾腳(301),驅動座、扭簧、制動叉、定位圈置于制動套內,且制動叉的六角孔軸穿過定位圈露出于制動套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座(1)與所述扭簧(3)之間設有扭簧上座(2),所述扭簧與制動叉(5)之間設有扭簧下座(4),所述驅動座一端周面設有扇形凸緣(101),驅動座另一端設有限位缺口(102),所述扭簧上座一端設有與所述扇形凸緣限位轉動配合的環形槽(203),環形槽內設有限位塊(204),扭簧上座另一端設有與所述制動叉一端扇形凸塊限位轉動配合的上座扇形滑塊(202)、以及與所述扭簧一端勾腳(301)插接配合的上座勾槽(201);所述扭簧下座一端設有限位凸塊(403),扭簧下座的周面設有與所述制動叉一端扇形凸塊限位轉動配合的下座扇形滑塊(402),下座扇形滑塊設有與所述扭簧另一端勾腳插接配合的下座勾槽(401);所述驅動座設有限位缺口的一端穿過所述扭簧上座,并與所述扭簧下座的限位凸塊限位轉動配合,所述上座扇形滑塊與所述下座扇形滑塊未接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曉君,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聯達絞盤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