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強度耐磨鑄造鋅合金新工藝,它特別適用于制造復合蝸輪的毛坯。通常銅蝸輪結構,大多由輪轂與輪圈組成,兩者要分別進行機械加工,然后裝配,這既費工又費料。專利申請號87207819的《雙金屬鑄造銅蝸輪毛坯的新工藝》是在封閉式離心鑄造機上先澆入一定量的銅液,然后澆入鐵水。從而獲得雙金屬鑄件。這種工藝需要專用離心鑄造機,費工時,成本高。而用高強度鑄造鋅合金鑄造蝸輪圈,因它強度高,比重輕且耐磨,因此是制造蝸輪圈的理想材料。但該合金存在著老化現象,使原來與蝸輪轂過盈配合加騎縫螺釘加固的機械組合式蝸輪變成蝸輪轂與蝸輪圈間隙配合使蝸輪付不能傳遞扭矩。又由于該合金的金相組織基本相為富鋅相和富鋁相,兩相比重相差很大,在離心力的作用下產生比重偏折,造成合金基體化學成份分布不均勻而不適于用離心鑄造工藝生產鑄件。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研制一種制造高強度耐磨鑄造鋅合金復合蝸輪新工藝,以使這種鑄造合金能在蝸輪圈及軸承襯套、滑板等許多耐磨部位得到廣泛地應用。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將球墨鑄鐵或鋼蝸輪轂裝在金屬型內,澆冒系統采用砂芯,然后將熔煉合格的高強度鑄造鋅合金熔液澆注在鑄型中,從而獲得蝸輪鑄件。附圖說明圖1為復合蝸輪鑄件剖視圖;圖2為復合蝸輪鑄件俯視圖。圖中(1)蝸輪圈;(2)蝸輪轂。為保證由于該合金老化尺寸改變后蝸輪圈與蝸輪轂牢固的結合,且能傳遞扭矩。蝸輪轂及蝸輪圈設計見附圖。在它們相結合的部位,開有數個排氣道及燕尾槽。其熔液是在鋅合金中適時地加入0.010~0.06%的鈦和0.003~0.03的硼。就可使該合金的抗拉強度達到405~442MPa,伸長率12.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強度耐磨鑄造鋅合金復合蝸輪新工藝,其特征在于采用金屬型、專門設計的球墨鑄鐵或鋼蝸輪轂、砂芯澆冒口澆入高強度耐磨鑄造鋅合金溶液的蝸輪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興義,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礦山設備制造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