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結構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內置托輥固定裝置和取軸機構,所述取軸機構橫向設置在托輥固定裝置兩側;所述取軸機構包括水平固定在機架內的液壓伸縮油缸、取軸鋼管,所述液壓伸縮油缸的伸縮端部設置有頂針,所述頂針、取軸鋼管分別與經托輥固定裝置固定后的托輥的兩軸端相接觸,所述的頂針、取軸鋼管和托輥的軸心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等特點,裝置本身簡單緊湊,性能可靠,易于維護,生產效率高,適用范圍廣泛,可對不同長度,直徑的托輥進行取軸作業,具有良好的推廣使用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礦山機械中廢舊配件回收
,具體的說是一種廢舊托輥取軸裝置。
技術介紹
在煤礦企業生產中,膠帶運輸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膠帶運輸機中間部分主要由托輥、H架以及連接邊梁組成,由于現場環境潮濕,使用條件惡劣,各部件銹蝕嚴重,其中托輥的損壞量最大,多為外殼磨損嚴重導致破口或斷裂,日常維護中需大量更換,是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方面。針對更換下的托輥,經過大量實際測量,其中間軸完好率高,具有重復利用價值。 在現有技術中,人們取軸的方式較為傳統,都是采用人工取軸,以氣割或沖壓方式,其缺點 是生產效率低、取軸完好率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大大增加了煤礦企業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取軸高效、方便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內置托輥固定裝置和取軸機構,所述取軸機構橫向設置在托輥固定裝置兩側;所述取軸機構包括水平固定在機架內的液壓伸縮油缸、取軸鋼管,所述液壓伸縮油缸的伸縮端部設置有頂針,所述頂針、取軸鋼管分別與經托輥固定裝置固定后的托輥的兩軸端相接觸,所述的頂針、取軸鋼管和托輥的軸心在同一水平面上。采用本方案能夠通過托輥固定裝置的固定作用和取軸機構的脫軸作用實現托輥機械取軸,代替以往手動取軸的方法,通過頂針將托輥軸頂入取軸鋼管內,安全可靠,性能可靠且易維護,取軸精度較高,不易損壞托輥軸,提高回收利用率,整個取軸過程易于實現。作為優選,所述托輥固定裝置縱向設置在機架內,所述托輥固定裝置包括連接機架頂壁的壓緊油缸和設置在機架內部的托輥放置槽。本優選方案的結構通過壓緊油缸、托輥放置槽,進而縱向固定托輥,固定后的托輥牢固可靠,不會出現松動。作為優選,所述的托輥放置槽底部設有下料油缸。本優選方案中下料油缸的設置,可以方便、快捷的將廢料集中收集處理,減少了人工操作環節。作為優選,所述頂針與托輥的接觸端活動設置在頂針托架上,該頂針托架固定在機架內。采用本優選方案是為了能夠保證頂針的運動始終在托輥軸向上,因而通過頂針托架對其運動軌跡進行限定。作為優選,所述機架一側還設置有放置托輥的上料裝置。本優選方案中的上料裝置可用于放置未取軸的托輥,方便工作人員使用,節省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取軸效率。作為優選,所述機架底部連接設置有萬向輪。該方案的實施是為了更好的移動機架,且在機架底部設置萬向輪的技術較為純熟,易于實施。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構思巧妙、造價低廉等特點,設備本身簡單緊湊,性能可靠,易于維護,取軸效率高,適用范圍廣泛,可對不同長度,直徑的托輥進行取軸作業,提高了托輥軸的回收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滿足企業修舊利廢,節能降耗的要求。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I中的A-A剖面示意圖。圖中所示I、機架,2、液壓伸縮油缸,3、頂針,4、頂針托架,5、下料油缸,6、壓緊油缸,7、取軸鋼管,8、萬向輪,9、上料裝置,10、托輥放置槽,11、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以下詳細說明。如附圖I、附圖2所示的一種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結構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I內置托輥固定裝置和取軸機構,所述取軸機構橫向設置在托輥固定裝置兩側;所述取軸機構包括水平固定在機架I內的液壓伸縮油缸2、取軸鋼管7,所述液壓伸縮油缸2的伸縮端部設置有頂針3,所述頂針3、取軸鋼管7分別與經托輥固定裝置固定后的托輥的兩軸端相接觸,所述的頂針3、取軸鋼管7和托輥的軸心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托輥固定裝置縱向設置在機架I內,所述托輥固定裝置包括連接機架I頂壁的壓緊油缸6和設置在機架I內部的托輥放置槽10 ;所述的托輥放置槽10底部設有下料油缸5 ;所述壓緊油缸6的底部、下料油缸5的頂部均設置有壓板11 ;所述頂針3與托輥的接觸端活動設置在頂針托架4上,該頂針托架4固定在機架I內;所述機架I 一側還設置有放置托輥的上料裝置9 ;所述機架I底部連接設置有萬向輪8。如附圖I、圖2所示,該廢舊托輥取軸裝置的工作過程為將上料裝置9處待處理托輥放入裝置中間的托輥放置槽10內,啟動壓緊油缸6,壓緊托輥,操作液壓伸縮油缸2,頂針3將托輥軸右側頂入到與軸同心的取軸鋼管7中,繼續操作液壓伸縮油缸2,當頂針3運行到取軸鋼管7處時,縮回液壓伸縮油缸2,取出軸,縮回壓緊油缸6,啟動下料油缸5,將處理完畢托輥推出中間的托輥放置槽10,作業完成。上述廢舊托輥取軸裝置的動力是由液壓泵站提供,作業裝置即機架I為14#槽鋼焊接。本技術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例如取軸鋼管7和頂針3還可通過微調機構根據廢舊托輥的長度進行相應的調節,對不同長度,直徑的托輥進行取軸作業。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I)內置托輥固定裝置和取軸機構,所述取軸機構橫向設置在托輥固定裝置兩側;所述取軸機構包括水平固定在機架(I)內的液壓伸縮油缸(2)、取軸鋼管(7),所述液壓伸縮油缸(2)的伸縮端部設置有頂針(3),所述頂針(3)、取軸鋼管(7)分別與經托輥固定裝置固定后的托輥的兩軸端相接觸,所述的頂針(3)、取軸鋼管(7)和托輥的軸心在同一水平面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輥固定裝置縱向設置在機架(I)內,所述托輥固定裝置包括連接機架(I)頂壁的壓緊油缸(6)和設置在機架Cl)內部的托輥放置槽(1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輥放置槽(10)底部設有下料油缸(5)。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油缸(6)的底部、下料油缸(5)的頂部均設置有壓板(11)。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針(3)與托輥的接觸端活動設置在頂針托架(4)上,該頂針托架(4)固定在機架(I)內。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一側還設置有放置托輥的上料裝置(9)。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底部連接設置有萬向輪(8)。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結構包括機架,所述機架內置托輥固定裝置和取軸機構,所述取軸機構橫向設置在托輥固定裝置兩側;所述取軸機構包括水平固定在機架內的液壓伸縮油缸、取軸鋼管,所述液壓伸縮油缸的伸縮端部設置有頂針,所述頂針、取軸鋼管分別與經托輥固定裝置固定后的托輥的兩軸端相接觸,所述的頂針、取軸鋼管和托輥的軸心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使用方便等特點,裝置本身簡單緊湊,性能可靠,易于維護,生產效率高,適用范圍廣泛,可對不同長度,直徑的托輥進行取軸作業,具有良好的推廣使用價值。文檔編號B23P19/027GK202684466SQ201220390598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8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廢舊托輥取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內置托輥固定裝置和取軸機構,所述取軸機構橫向設置在托輥固定裝置兩側;所述取軸機構包括水平固定在機架(1)內的液壓伸縮油缸(2)、取軸鋼管(7),所述液壓伸縮油缸(2)的伸縮端部設置有頂針(3),所述頂針(3)、取軸鋼管(7)分別與經托輥固定裝置固定后的托輥的兩軸端相接觸,所述的頂針(3)、取軸鋼管(7)和托輥的軸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磊,王紹昌,陸亞鵬,徐文遠,劉青春,張傳喜,李大超,
申請(專利權)人: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