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擋繩輪組件。
技術介紹
目前,繩輪部件的相互磨損和鋼絲繩脫槽、變形、斷繩等問題,浪費大量鋼絲繩,還必須經常制作和更換擋繩導輪,增加維修工作量,雖然每個繩輪出廠時都配有固定方向的擋繩導輪,但它不但不能很好的導向,而且加劇了鋼絲繩的磨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正對現有技術中不足的一種擋繩輪組件。·本專利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擋繩輪組件,包括支板、主軸、滾輪、彎板、支座、壓板、底板、油嘴,所述主軸外套裝滾輪,所述滾輪外部安裝有彎板,彎板的兩端由支板作為支撐,所述油嘴設置在支座上,所述支座與壓板相鄰且一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主軸的長度為248mm,所述滾輪的直徑為110mm,所述油嘴的中心到底板的距離為75mm。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壓板和支座之間還設有墊片。本專利技術中所述壓板和支座通過螺栓連接,連接處設有彈簧墊片。本專利技術的效果和益處是能夠有效減少繩輪組件的磨損,提高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左視圖。具體實施例 以下結合技術方案和附圖詳細敘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最佳實施例。一種擋繩輪組件,包括支板I、主軸2、滾輪3、彎板4、支座6、壓板8、底板9、油嘴10,所述主軸2外套裝滾輪3,所述滾輪3外部安裝有彎板4,彎板4的兩端由支板I作為支撐,所述油嘴10設置在支座6上,所述支座6與壓板8相鄰且一同固定在所述底板9上。壓板8和支座6之間還設有墊片7。壓板8和支座6通過螺栓11連接,連接處設有彈簧墊片12。所述主軸2的長度為248mm,所述滾輪3的直徑為110mm,所述油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擋繩輪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板(1)、主軸(2)、滾輪(3)、彎板(4)、支座(6)、壓板(8)、底板(9)、油嘴(10),所述主軸(2)外套裝滾輪(3),所述滾輪(3)外部安裝有彎板(4),彎板(4)的兩端由支板(1)作為支撐,所述油嘴(10)設置在支座(6)上,所述支座(6)與壓板(8)相鄰且一同固定在所述底板(9)上,所述主軸(2)的長度為248mm,所述滾輪(3)的直徑為110mm,所述油嘴(10)的中心到底板(9)的距離為75m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凌興根,
申請(專利權)人:吳江市宏億紡織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