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車用鈑金件裝配結構,包括第一鈑金件(5)、第二鈑金件(6)、緊固連接組件和定位板(7),所述緊固連接組件由帶端頭(1a)的連接桿(1)、回位彈簧(2)、限位銷釘(3)和平墊(4)組成,所述連接桿(1)的下部和限位銷釘(3)穿過第一鈑金件(5)上的第一異形孔(5c)后,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定的角度,再穿過第二鈑金件(6)上的第三圓孔(6a)以及定位板(7)的第二異形孔(7c),再順時針旋轉一定的角度,直至限位銷釘(3)的兩端分別落入兩個卡緊槽(7f)內。該結構具有制造成本低,裝拆不需要工具且方便快捷,連接牢固可靠,二次裝卸完全不受影響等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車用鈑金件,具體涉及車用鈑金件的裝配結構。
技術介紹
摩托車及汽車上有大量的鈑金件,目前這類零件的連接通常采用螺栓 螺母組件連接的方式,如圖9所示,在兩塊鈑金件上分別設置螺栓過孔,螺栓8穿過兩塊鈑金件后結合螺母9將兩鈑金件緊固在一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螺栓螺母拆卸后,螺母易掉(2)如圖10所示,受安裝位置限制,經常需要將螺母9焊接在其中一塊鈑金件上,螺母9為凸 焊螺母,增加了裝配工藝;(3)螺栓緊固時,常借助氣動或電動用套筒等專用工具打緊,由于動力工具扭力大,螺栓常出現拔牙、劃絲等強行打緊現象,給二次維修帶來很大的不便;(4)對于貨架、邊箱等常拆卸的選裝零件,用戶需經常拆卸,而用戶一般選用卡口扳手,卡口扳手很容易磨損六角頭的棱邊,導致拆卸困難,直至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安裝方便快捷、連接牢固可靠、二次裝卸不受影響的車用鈑金件裝配結構,且拆卸時不需要將緊固連接組件分離,因此不會造成零件丟失的情況。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車用鈑金件裝配結構,包括第一鈑金件(5)和第二鈑金件(6),關鍵在于還包括緊固連接組件和定位板(7),所述緊固連接組件由帶端頭(Ia)的連接桿(I)、回位彈簧(2)、限位銷釘(3)和平墊(4)組成,所述定位板(7)焊接在所述第二鈑金件(6)背離第一鈑金件(5)的一側;在所述連接桿(I)的桿部下端設置有銷釘過孔(Ib),所述限位銷釘(3)插在銷釘過孔(Ib)中并與連接桿⑴固連在一起,限位銷釘(3)的軸線與連接桿(I)的軸線垂直相交,限位銷釘(3)的長度大于連接桿(I)的桿部直徑,限位銷釘⑶的兩端頭均伸到銷釘過孔(Ib)外,所述回位彈簧(2)、平墊(4)、第一鈑金件(5)、第二鈑金件(6)和定位板(7)依次套裝在連接桿⑴的端頭(Ia)與限位銷釘(3)之間,且回位彈簧(2)處于壓縮狀態;在所述第一鈑金件上(5)上設置供限位銷釘(3)剛好通過的第一長條孔(5a)、供連接桿(I)桿部剛好通過的第一圓孔(5b),第一長條孔(5a)的中心與第一圓孔(5b)的中心重合構成第一異形孔(5c);在第二鈑金件(6)上開有供限位銷釘(3)剛好通過的第二圓孔(6a);在定位板(7)上沖有第二異形孔(7c),第二異形孔(7c)與第一異形孔(5c)形狀相同、位置對應,且第二異形孔(7c)的第二長條孔(7a)的延伸方向與第一異形孔(5c)的第一長條孔(5a)的延伸方向的夾角為α,在定位板(7)背離第二鈑金件¢)的一側,沿著第二異形孔(7c)兩長邊的邊緣設置有第一限位凸起(7d)和第二限位凸起(7e),第一限位凸起(7d)和第二限位凸起(7e)的中部比兩端低,構成延伸方向一致的兩個卡緊槽(7f),兩個卡緊槽(7f)的延伸方向與第二異形孔(7c)中第二長條孔(7a)的延伸方向的夾角為β,所述限位銷釘(3)的兩端分別落入定位板(7)的兩個卡緊槽(7f)內,且30° ( α、β 彡 90°。在安裝及拆卸過程中,限位銷釘與連接桿固連在一起,緊固連接組件作為一個整體。安裝時,緊固連接組件中連接桿的下部和限位銷釘穿過第一鈑金件上的第一異形孔后,逆時針方向旋轉α所對應的角度,再穿過第二鈑金件上的第三圓孔以及定位板的第二異形孔,再順時針旋轉β所對應的角度,直至限位銷釘的兩端分別落入兩個卡緊槽內。拆卸過程與安裝過程剛好相反。優選為,所述第二異形孔(7c)的第二長條孔(7a)的延伸方向與第一異形孔(5c)的第一長條孔(5a)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夾角α為90。,兩個卡緊槽(7f)的延伸方向與第二異形孔(7c)中第二長條孔(7a)的延伸方向所成夾角β為45°。安裝時,先穿過第一鈑金件后,逆時針方向旋轉90°,再穿過第二鈑金件和定位板,并順時針旋轉45°,使限位銷釘的兩端分別落入兩個卡緊槽內。兩個卡緊槽(7f)為圓弧形,且圓弧形的半徑與限位銷釘(3)的半徑相等,第一限位凸起(7d)的其中一端的最高點比卡緊槽(7f)的中心點低,另一端的最高點比卡緊槽(7f)的中心點高,第二限位凸起(7e)則剛好相反,通過優化第一、第二限位凸起的結構,可 避免裝配時出現旋轉方向錯誤,使裝配更為輕松。所述回位彈簧(2)為蝶形彈簧,蝶形彈簧相比圓柱螺旋彈簧,剛度大、緩沖吸振能力強,能以小變形承受大載荷,適合于軸向空間要求小的場合。所述限位銷釘(3)與連接桿(I)焊接在一起,以保證限位銷釘與連接桿連接牢固。有益效果(I)由定位板替代了原螺栓螺母組件中的螺母,限位銷釘替代了原螺栓螺母組件中的螺紋配合,定位板由薄板沖壓成型,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2)第一鈑金件上的第一異形孔與定位板上的第二異形孔成夾角,兩個卡緊槽與第二異形孔成夾角,旋緊時先逆時針轉動再順時針轉動,保證了緊固連接組件在非正常情況下,脫落的可能性為零,有效地保證了連接的可靠性和行駛的安全性;(3)緊固連接組件插入的過程就是回位彈簧變形的過程,當限位銷釘旋轉到卡緊位置時,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的兩端限制了限位銷釘的運動,起到了有效的限位作用,結合回位彈簧的回彈力很好的保證了兩鈑金件的緊密連接。綜上所述,該結構具有制造成本低,裝拆不需要工具且方便快捷,連接牢固可靠,二次裝卸完全不受影響等特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緊固連接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中第一鈑金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第二鈑金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I中定位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A-A剖視圖。圖7是圖5的立體圖。圖8是限位銷釘在定位板上的卡緊狀態圖。圖9是
技術介紹
中介紹的兩塊鈑金件采用螺栓螺母組件連接的結構示意。圖10是圖9中螺母采用凸焊螺母時與其中一塊鈑金件的焊接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I所示的車用鈑金件裝配結構,由第一鈑金件上5、第二鈑金件6、定位板7和緊固連接組件組成,緊固連接組件由連接桿I、回位彈簧2、限位銷釘3和平墊4組成。如圖2所示,連接桿I帶有端頭la,回位彈簧2和平墊4依次套裝在連接桿I上,在連接桿I的桿部下端設置有銷釘過孔lb,限位銷釘3插在銷釘過孔Ib中并與連接桿I固連在一起。回位彈簧2和平墊4位于連接桿I的端頭Ia與銷釘過孔Ib之間。銷釘過孔Ib的軸線與連接桿I的軸線垂直相交,那么,限位銷釘3的軸線也與連接桿I的軸線垂直相交。限位銷釘3的長度大于連接桿I的桿部直徑,限位銷釘3的兩端頭均伸到銷釘過孔Ib夕卜。回位彈簧2優選為蝶形彈簧,也可以是圓柱螺旋彈簧。限位銷釘3與連接桿I最好焊接在一起,也可以是鉚接在一起。結合圖3所示,在第一鈑金件上5上設置供限位銷釘3剛好通過的第一長條孔5a、供連接桿I桿部剛好通過的第一圓孔5b,第一長條孔5a的中心與第一圓孔5b的中心重合構成第一異形孔5c。結合圖4可知,在第二鈑金件6上開有供限位銷釘3剛好通過的第三圓孔6a,第一圓孔5b與第三圓孔6a同軸設置。結合圖I、圖5——8所示,在第二鈑金件6背離第一鈑金件5的一側焊接有定位板7,定位板7上沖有第二異形孔7c,第二異形孔7c與第一異形孔5c形狀相同、位置對應,第二異形孔7c由第二長條孔7a和第二圓孔7b構成,第二異形孔7c的第二長條孔7a的延伸方向與第一異形孔5c的第一長條孔5a的延伸方向的夾角為α,30° < 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用鈑金件裝配結構,包括第一鈑金件(5)和第二鈑金件(6),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緊固連接組件和定位板(7),所述緊固連接組件由帶端頭(1a)的連接桿(1)、回位彈簧(2)、限位銷釘(3)和平墊(4)組成,所述定位板(7)焊接在所述第二鈑金件(6)背離第一鈑金件(5)的一側;在所述連接桿(1)的桿部下端設置有銷釘過孔(1b),所述限位銷釘(3)插在銷釘過孔(1b)中并與連接桿(1)固連在一起,限位銷釘(3)的軸線與連接桿(1)的軸線垂直相交,限位銷釘(3)的長度大于連接桿(1)的桿部直徑,限位銷釘(3)的兩端頭均伸到銷釘過孔(1b)外,所述回位彈簧(2)、平墊(4)、第一鈑金件(5)、第二鈑金件(6)和定位板(7)依次套裝在連接桿(1)的端頭(1a)與限位銷釘(3)之間,且回位彈簧(2)處于壓縮狀態;在所述第一鈑金件上(5)上設置供限位銷釘(3)剛好通過的第一長條孔(5a)、供連接桿(1)桿部剛好通過的第一圓孔(5b),第一長條孔(5a)的中心與第一圓孔(5b)的中心重合構成第一異形孔(5c);在第二鈑金件(6)上開有供限位銷釘(3)剛好通過的第三圓孔(6a);在定位板(7)上沖有第二異形孔(7c),第二異形孔(7c)與第一異形孔(5c)形狀相同、位置對應,且第二異形孔(7c)的第二長條孔(7a)的延伸方向與第一異形孔(5c)的第一長條孔(5a)的延伸方向的夾角為α,在定位板(7)背離第二鈑金件(6)的一側,沿著第二異形孔(7c)兩長邊的邊緣設置有第一限位凸起(7d)和第二限位凸起(7e),第一限位凸起(7d)和第二限位凸起(7e)的中部比兩 端低,構成延伸方向一致的兩個卡緊槽(7f),兩個卡緊槽(7f)的延伸方向與第二異形孔(7c)中第二長條孔(7a)的延伸方向的夾角為β,所述限位銷釘(3)的兩端分別落入定位板(7)的兩個卡緊槽(7f)內,且30°≤α、β≤9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忱鑫,楊育奎,鄧澤燕,
申請(專利權)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