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上通過連接構件對稱設置有多個用于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的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所述連接構件包括與船體固定連接的弧形軌道部件;所述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底端垂直設置有用于在所述弧形軌道部件上來回滑動的橫桿。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可以搭配大部分雙體船和海洋平臺進行發電,且是利用船體自身的回復力矩進行來回擺動,不需要設置額外的提供回復力的設備;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效率和可靠性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波浪能發電裝置。
技術介紹
振蕩浮子技術包括鴨式、筏式、浮子式、擺式、蛙式等諸多技術。振蕩浮子技術是利用波浪的運動推動裝置的活動部分——鴨體、筏體、浮子等產生往復運動,驅動機械系統或油、水等中間介質的液壓系統,再推動發電裝置發電。已研制成功的振蕩浮子裝置包括英國的Pelamis、ArchimedesWaveSwing(阿基米德海浪發電裝置)、美國的PowerBuoy裝置和中國的50kW岸式振蕩浮子波能電站、30 kff沿岸固定式擺式電站等。其中英國的裝置效率較低,可靠性較高,處于商業運行階段;其余裝置效率較高,但可靠性較低,尚處于示范階段。現有設備實用面窄,且需要配備額外裝置來提供回復力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上通過連接構件對稱設置有多個用于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的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所述連接構件包括與船體固定連接的弧形軌道部件;所述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底端垂直設置有用于在所述弧形軌道部件上來回滑動的橫桿。所述船體上表面的兩側設置為用于防止在發生最大橫搖時與浮式綜合能源平臺下底板接觸產生過大的應力集中的斜面結構。所述船體縱軸中心位置設置有用于與浮式綜合能源平臺相連接的連接裝置。所述連接構件、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下部和船體表面設置有包覆的防水橡膠材料。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可以搭配大部分雙體船和海洋平臺進行發電,且是利用船體自身的回復力矩進行來回擺動,不需要設置額外的提供回復力的設備;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效率和可靠性較高。附圖說明圖1、3、4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連接構件的示意圖。其中1船體;2連接構件;3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4弧形軌道部件;5橫桿;6斜面結構;7連接裝置。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更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4所示為一種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船體1,船體I上通過連接構件2對稱設置有多個用于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的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3 ;連接構件包括與船體固定連接的弧形軌道部件4 ;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底端垂直設置有用于在弧形軌道部件上來回滑動的橫桿5 ;船體上表面的兩側設置為用于防止在發生最大橫搖時與浮式綜合能源平臺下底板接觸產生過大的應力集中的斜面結構6 ;船體縱軸中心位置設置有用于與浮式綜合能源平臺相連接的連接裝置7 ;連接構件2、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下部和船體表面設置有包覆的防水橡膠材料,這樣更有利于在海洋中運行。工作原理 船舶在外力作用下偏離其平衡位置而傾斜,當外力消失后,能自行回復到原來平衡位置的能力,稱為船舶穩性。或者說船舶穩性是船舶在外力作用消失后保持其原有位置的能力。船舶靜止漂浮于水面某一位置時,受到重力和浮力兩個作用力,其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而且兩者的作用點在同一鉛垂線上,這時船舶處于平衡狀態。但船舶在海上航行時,經常受到風浪等各種外力的干擾,使其產生傾斜,這樣就破壞了原來正浮時的平衡狀態。船舶在受到外力干擾產生傾斜后會不會翻轉以及當外力消失后船舶會不會回復到原來的平衡位置,這就是船舶的穩性問題。船的橫剖面,該船在外力(傾斜力矩)作用下緩慢地傾斜一小角度,水線由正浮時的rz變成傾斜后的rizi,船的重量在傾斜前后沒有改變,船的重心保持在原來的位置,故船的排水體積的大小亦沒有變化。但由于水線位置的變化,船體的排水(水下)體積的形狀已經改變,故浮心自原來位置A點移到Al點。此時,浮心和重心不再位于同一鉛垂線上,因而浮力和重力形成一個力偶,促使船回復到原來的平衡位置。自重心G作直線以垂直于通過仍的垂線(即浮力作用線),則力偶的矩等于匕GZ ,稱為復原力矩,通常以i/R來表不,即 MR=AGZ 式中G為復原力臂。若復原力矩與傾斜力矩的方向相反,則它起著抵抗傾斜力矩的作用,MR為正值。此時,一旦外力消失,它能使船舶回復到原來正浮的平衡位置。若復原力矩與傾斜力矩的方向相同,這不僅不起抵抗傾斜的作用,反而促使船舶繼續傾斜,此時i/R為負值。如圖3和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便是振蕩浮子式的波浪能發電裝置,采用浮子式技術利用船體式的浮子的傾斜力矩與復原力矩產生往復運動,驅動機械系統或油、水等中間介質的液壓系統,再推動發電裝置發電。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上通過連接構件對稱設置有多個用于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的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構件包括與船體固定連接的弧形軌道部件;所述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底端垂直設置有用于在所述弧形軌道部件上來回滑動的橫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上表面的兩側設置為用于防止在發生最大橫搖時與浮式綜合能源平臺下底板接觸產生過大的應力集中的斜面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縱軸中心位置設置有用于與浮式綜合能源平臺相連接的連接裝置。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構件、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下部和船體表面設置有包覆的防水橡膠材料。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上通過連接構件對稱設置有多個用于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的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所述連接構件包括與船體固定連接的弧形軌道部件;所述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的活塞桿底端垂直設置有用于在所述弧形軌道部件上來回滑動的橫桿。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可以搭配大部分雙體船和海洋平臺進行發電,且是利用船體自身的回復力矩進行來回擺動,不需要設置額外的提供回復力的設備;結構簡單,適用范圍廣,效率和可靠性較高。文檔編號B63H19/02GK102889167SQ20121042532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專利技術者傅嵩 申請人:傅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波浪能發電裝置,包括船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船體上通過連接構件對稱設置有多個用于將波浪能轉換為電能的雙出桿油缸能量轉換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傅嵩,
申請(專利權)人:傅嵩,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