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shù)公開了一種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及垛料裝置。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包括機座20、X向輸送機構(gòu)30、第一Y向推移機構(gòu)40和垛料機構(gòu)。垛料機構(gòu)包括Z向推移機構(gòu)50和第二Y向推移機構(gòu)60。通過Z向推移機構(gòu)的傾斜面作用在第一C型鋼使第一C型鋼活動至呈傾斜狀態(tài),第二Y向推移機構(gòu)作用在呈傾斜狀態(tài)的第一C型鋼(第一C型鋼下側(cè)緣受凹槽阻擋,無法平移),使第一C型鋼翻轉(zhuǎn)倒扣在第二C型鋼上,實現(xiàn)自動化堆垛。
【技術(shù)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shù)涉及一種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及垛料裝置。
技術(shù)介紹
C型鋼是現(xiàn)有市場常用的一種產(chǎn)品,為節(jié)省包裝成本、存儲費用、運輸費用,一般需將兩塊C型鋼倒扣在一起以減少占用空間。現(xiàn)有技術(shù)中,C型鋼剪切成型后,一般采用人工操作將兩C型鋼倒扣在一起,采用人工操作,存在有成本高、效率低、存安全隱患等不足。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shù)提供了 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及垛料裝置,其克服了
技術(shù)介紹
中的人工堆垛C型鋼所存在的不足。 本專利技術(shù)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之一是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包括機座20,設支撐臺21,該支撐臺21的臺面設至少一沿X向的凹槽211 ;X向輸送機構(gòu)30,設在機座20,能沿X向輸送C型鋼10 ;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40,設在機座20,能將X向輸送機構(gòu)30上的C型鋼10推移至支撐臺21上,以使兩塊C型鋼10沿Y向并排位于支撐臺21之中;及垛料機構(gòu),包括Z向推移機構(gòu)50,設在機座20且設朝上的傾斜面51,該Z向推移機構(gòu)50能使傾斜面51向上滑動,向上滑動的傾斜面51作用在一 C型鋼10使該一 C型鋼10活動至呈傾斜狀態(tài),且該一 C型鋼10的對應另一 C型鋼10的下側(cè)緣位于一凹槽211 ;及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60,設在機座20,能作用在呈傾斜狀態(tài)的該一 C型鋼10,使該一C型鋼10翻轉(zhuǎn)并倒扣在另一 C型鋼10上。一較佳實施例之中還包括堆垛臺70,能沿Z向滑動地裝設在機座20且靠在支撐臺21之遠離X向輸送機構(gòu)30的一側(cè);第三Y向推移機構(gòu)80,設在機座20或Z向推移機構(gòu)50,能將支撐臺21上的C型鋼10推移至堆垛臺70。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60高于支撐臺21的臺面;該一 C型鋼10的傾斜狀態(tài)是指該一 C型鋼10底面和水平之間的夾角為70-90度;該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60,能作用在呈傾斜狀態(tài)的C型鋼10的底面上。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Z向推移機構(gòu)50對應支撐臺21之靠近X向輸送機構(gòu)30的一側(cè)。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40包括一裝設在機座20的第一 Y向動力器41和一連接第一 Y向動力器41的第一 Y向推座42 ;該X向輸送機構(gòu)30設在第一 Y向動力器41和支撐臺21之間。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支撐臺21設多個沿X向間隔布置的通槽;該Z向推移機構(gòu)50包括一裝設在機座20的Z向動力器52和一連接Z向動力器52的Z向推座53,該Z向推座53具有多個沿X向間隔布置的推件,該推件能通過通槽,且該些推件上設上述的傾斜面51。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第三Y向推移機構(gòu)80包括一裝設在Z向推座53的第三Y向動力器81和一連接第三Y向動力器81的第三Y向推座82,該第三Y向推座82具有多個沿X向間隔布置的推桿,該推桿能通過通槽。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機座20包括一底座22、一第一固接架和一第二固接架23,該X向輸送機構(gòu)30設在底座22 ;該第一固接架設在底座22之一側(cè),該第二固接架23位于底座之另一側(cè)之上;該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40設在第一固接架,該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60設在第二固接架23。本專利技術(shù)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之二是 C型鋼自動垛料裝置,包括機座20,設支撐臺21,該支撐臺21的臺面設至少一沿X向的凹槽211,且,兩塊C型鋼10沿Y向并排位于支撐臺21上;Z向推移機構(gòu)50,設在機座20且設朝上的傾斜面51,該Z向推移機構(gòu)50使傾斜面51向上滑動,向上滑動的傾斜面51作用在一 C型鋼10使該一 C型鋼10活動至呈傾斜狀態(tài),且該一 C型鋼10的對應另一 C型鋼10的下側(cè)緣位于一凹槽211 ;及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60,設在機座20,能作用在呈傾斜狀態(tài)的該一 C型鋼10,使該一C型鋼10翻轉(zhuǎn)并倒扣在另一 C型鋼10上。一較佳實施例之中該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60高于支撐臺21的臺面。本技術(shù)方案與
技術(shù)介紹
相比,它具有如下優(yōu)點I、通過Z向推移機構(gòu)的傾斜面作用在第一 C型鋼使第一 C型鋼活動至呈傾斜狀態(tài),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沿Y向推動作用在呈傾斜狀態(tài)的第一 C型鋼(第一 C型鋼下側(cè)緣受凹槽阻擋,無法平移,帶有翻轉(zhuǎn)動作部分),使第一 C型鋼翻轉(zhuǎn)倒扣在第二 C型鋼上,實現(xiàn)自動化堆垛;2、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高于支撐臺的臺面,使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作用在第一 C型鋼中上部,翻轉(zhuǎn)力臂長,用力小;3、通過第三Y向推移機構(gòu)將支撐臺上的C型鋼組推移至堆垛臺,堆垛臺排滿后下降C型鋼組高度,以能上下多層堆垛,且能將多組C型鋼組平整緊密整齊堆垛在一起;4、該支撐臺設多個沿X向間隔布置的通槽,該Z向推座具有多個沿X向間隔布置的推件,支撐穩(wěn)定,翻轉(zhuǎn)平穩(wěn)。附圖說明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shù)作進一步說明。圖I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的主視示意圖,此時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推移C型鋼,使兩塊C型鋼沿Y向并排在支撐臺上。圖2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之去除垛料臺的主視示意圖之一,此時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推移C型鋼,使兩塊C型鋼沿Y向并排在支撐臺上。圖3繪示了圖2的A處放大示意圖。圖4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之去除垛料臺的主視示意圖之二,此時Z向推移機構(gòu)推動第一 C型鋼使第一 C型鋼活動至呈傾斜狀態(tài)。圖5繪示了圖4的B處放大示意圖。圖6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之去除垛料臺的主視示意圖之三,此時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作用在呈傾斜狀態(tài)的第一 C型鋼。圖7繪示了圖6的C處放大示意圖。圖8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之去除垛料臺的主視示意圖之四,此時在第二 Y向推移機構(gòu)推移作用下,第一 C型鋼倒扣在第二 C型鋼上。 圖9繪示了圖8的D處放大示意圖。圖10繪示了一較佳實施例的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的主視示意圖,此時第三Y向推移機構(gòu)將C型鋼組推移至垛料臺上。具體實施例方式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請查閱圖I至圖10,包括機座20、X向輸送機構(gòu)30、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40、垛料機構(gòu)、堆垛臺70和第三Y向推移機構(gòu)80。該C型鋼10包括一底板和二分別固接在底板之二側(cè)的側(cè)板。該機座20,設支撐臺21。該支撐臺21的臺面設多個沿Y向均勻間隔布置的沿X向的凹槽211,該支撐臺21設多個沿X向間隔布置的沿Y向的通槽。該機座20包括一底座22、一第一固接架和一第二固接架23,該第一固接架設在底座22之第一側(cè),該第二固接架23位于底座之第二側(cè)之上,該支撐臺21位于該底座之第二側(cè)。本實施例之中,該第二固接架23通過一固接在底座之第一側(cè)的固柱和一固接在固柱頂端且朝第二側(cè)伸出的橫桿固定,該第二固接架23上端固接在橫桿末端且位于底座之第二側(cè)之上。該X向輸送機構(gòu)30,設在機座20的底座22,能沿X向輸送C型鋼10,用于輸送剪切好的C型鋼10,該C型鋼10開口朝上。本實施例之中,該輸送機構(gòu)例如選用皮帶輸送或管輪輸送。請查閱圖I至圖5,該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40,設在機座20,能將X向輸送機構(gòu)30上的C型鋼10推移至支撐臺21上,以使兩塊C型鋼10沿Y向并排在支撐臺21上。本實施例之中,該第一 Y向推移機構(gòu)40包括一裝設在機座20的第一固接架的第一 Y向動力器41和一連接第一 Y向動力器41且高于支撐臺臺面、X向輸送帶的第一 Y向推座42。本實施例之中,該第一 Y向動力器41為氣缸機構(gòu),該第一 Y向推座42固設在活塞桿,但并不以此為限,根據(jù)需要,也可采用電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shù)保護點】
C型鋼自動堆垛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20),設支撐臺(21),該支撐臺(21)的臺面設至少一沿X向的凹槽(211);X向輸送機構(gòu)(30),設在機座(20),能沿X向輸送C型鋼(10);第一Y向推移機構(gòu)(40),設在機座(20),能將X向輸送機構(gòu)(30)上的C型鋼(10)推移至支撐臺(21)上,以使兩塊C型鋼(10)沿Y向并排位于支撐臺(21)之上;及垛料機構(gòu),包括:Z向推移機構(gòu)(50),設在機座(20)且設朝上的傾斜面(51),該Z向推移機構(gòu)50能使傾斜面51向上滑動,向上滑動的傾斜面51作用在一C型鋼10使該一C型鋼10活動至呈傾斜狀態(tài),且該一C型鋼(10)的對應另一C型鋼(10)的下側(cè)緣位于一凹槽(211);及第二Y向推移機構(gòu)(60),設在機座(20),能作用在呈傾斜狀態(tài)的該一C型鋼(10),使該一C型鋼(10)翻轉(zhuǎn)并倒扣在另一C型鋼(10)上。
【技術(shù)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shù)屬性】
技術(shù)研發(fā)人員:黃溢忠,熊金奎,沈建振,張建強,朱卿秀,
申請(專利權(quán))人:廈門正黎明冶金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