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行車停車架,其安裝在自行車踏板及曲柄處,其包括一架體及一抵靠件,其特征在于:該架體包括一承固件及一支撐架,該承固件設有一定位口,而該支撐架樞軸設置在該承固件上,使支撐架以樞軸點為軸心相對承固件旋轉,并撐抵于地面;該抵靠件設置在該踏板的心軸上,且該抵靠件外周側設置一向內凹陷的嵌固槽,該抵靠件可沿該嵌固槽滑入該定位口,并與定位口相互卡嵌。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利于維修和組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自行車
,特別涉及供可支撐自行車停放時的自行車停車架。
技術介紹
隨著全球節能減碳及綠化環境的意識提升,自行車已從短程代步工具轉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一般騎車人在騎乘自行車抵達目的地時,或于騎乘途中休息時,都需將自行車停好。為了讓自行車體能以立著的方式停放,目前常用的自行車在車體的后方或中段處裝設停車架,以支撐自行車停放。臺灣專利公告號M431108『折迭自行車之停車架』及臺灣專利公開號200824959『自行車后叉勾爪與腳架之強固定位結構』,其停車架主要裝設于后方一側,該停車架主要·包括一連結體及一停放桿,該連結體組設車體后輪軸;該停放桿一端樞設連結體,而另一端用以抵接于地面。據此,將停放桿相對鏈接體樞擺至與地面抵接,使車體能傾斜停放,并以停放桿支撐。另外,臺灣專利公告號325019『自行車腳架之腳接座補強結構』,公開了另一種停車架,其包括一腳接座及一停放架,該腳接座裝設于車架中段的底部,該停放架樞軸設置在腳接座上,并呈Π字型且具有二接抵于地面之腳桿。當需要停車體時,使用者將腳桿與地面接抵,并將車體往后方施力,據以車體的后輪呈懸空狀態。因此,車體能借此停放架支撐,以直立的方式停放。雖然上述的常見技術都能輔助支撐自行車體的停放。然而,部份的自行車體,由于其結構的設置較為特殊,或為了減輕車體的重量,通常不會于自行車體上裝設停車架。據此,只能將自行車體??坑趬Ρ?,或倒放于地面。如此,易于刮傷車體且也較占據停放的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自行車停車架,其主要目的是支撐自行車的停放。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和功效,本專利技術提供兩種實施例,其中第一實施例『自行車停車架』包括一架體及一抵靠件,其中 該架體包括一承固件及一支撐架,該承固件上設置有一定位口 ;而該支撐架樞軸設置在承固件上,使支撐架以樞轉點為軸心相對承固件旋轉,并撐抵在地面上; 該抵靠件連接在踏板的心軸上,且抵靠件外周側向內凹地設置一嵌固槽,該抵靠件可沿嵌固槽滑入定位口,并與定位口相互卡嵌; 借此結構,該架體固定地抵靠在抵靠件上,以供自行車停放。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進一步包括以下技術特征 該抵靠件套在踏板踏板心軸上,且位于踏板及曲柄之間。該抵靠件上設有一螺孔,心軸螺紋設置在該螺孔中,該抵靠件與踏板位于曲柄的相反側。該抵靠件為環狀,該嵌固槽環設于抵靠件外周側,且嵌固槽包括二夾抵壁,當抵靠件滑入定位口時,該二夾抵壁夾持該定位槽的周壁。該支撐架包括一主體及二樞軸設置在主體上的支撐腳上,而該二支撐腳可相對側向并攏及展開;該主體包括二側片及一連接側片的連接片,各側片設有一限位槽,各支撐腳一端樞軸設置在連接片上,且可側向移動滑入限位槽中以限位。該承固件兩側各凸伸一主凸耳,且承固件在定位口相反側設有一限位部,而該主體的各側片對應各主凸耳設有一副凸耳,該副凸耳與限位槽相對設置,另設有一軸桿穿過該主凸耳及副凸耳,而該連接片上設有一可與限位部相互抵靠的抵面,以限制主體以軸桿為軸;相對承固件樞轉的角度。 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停車架』,其包括一架體及一設置在踏板上的曲柄,其中 該架體包括一承固件及一支撐架,該承固件上設置有一定位口,而該支撐架樞軸設置在承固件上,使支撐架可以樞轉點為軸心相對承固件旋轉,并撐抵在地面上; 該曲柄末端向內凹陷地設置一卡固槽,該曲柄以卡固槽滑入定位口,并與定位口相互卡嵌; 借此結構,該架體固定且抵靠在曲柄的卡固槽上,以支撐自行車停放。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還包括以下技術特征 該支撐架包括一主體及二樞軸設置在主體上的支撐腳上,而該二支撐腳可相對側向并攏及展開,主體包括二側片及一連接側片的連接片,各側片設有一限位槽,各支撐腳一端樞軸設置在連接片上,且側向移入限位槽內以限位。該承固件兩側各凸伸一主凸耳,且承固件在定位口相反側設有一限位部,而該主體的各側片對應各主凸耳設有一副凸耳,該副凸耳與限位槽相對設置,另設有一軸桿穿過主凸耳及副凸耳,而該連接片上設置有一可與限位部相互抵靠的抵面,以限制主體以軸桿為軸;相對承固件樞轉的角度。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I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抵靠件在踏板與曲柄之間的分解立體 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抵靠件于踏板與曲柄之間的局部分解立體 圖3是本專利技術架體與抵靠件相互嵌固的立體示意 圖4是本專利技術限位部與抵面相互抵靠的側視 圖5是本專利技術二支撐腳相互并攏的示意 圖6是本專利技術二支撐腳相互展開的示意 圖7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抵靠件與踏板位于曲柄相反側的分解立體 圖8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抵靠件與踏板位于曲柄相反側的組合立體示意 圖9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分解立體 圖10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組合立體圖。圖中包括踏板1,曲柄2,卡固槽21,架體3,承固件31,定位口 311, 主凸耳312,限位部313,支撐架32,主體321,支撐腳322,側片323, 限位槽3231,連接片324,副凸耳325,抵面326,抵靠件4,嵌固槽41, 夾抵壁411,螺孔42,軸桿5。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方案,并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實施例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至圖5所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停車架安裝在自行車踏板I及曲柄2處,其包括一架體3及一抵靠件4,其中· 該架體3包括一承固件31及一支撐架32,該承固件31設有一定位口 311,如圖所示該定位口 311朝上;而該支撐架32樞軸設置在承固件31上,且支撐架32與定位口 311系相反設置,使支撐架32以樞轉點為軸心相對承固件31旋轉,并撐抵于地面; 該抵靠件4設置在踏板I與曲柄2之間,該抵靠件4套在踏板I的心軸上,且抵靠件4外周側向內凹陷設置有嵌固槽41,該抵靠件4沿嵌固槽41滑入定位口 311,并與定位口 311相互卡嵌。據此,當騎車人需要停放自行車體時,將抵靠件4的嵌固槽41對準承固件31的定位口 311,并使抵靠件4滑入定位口 311內卡嵌固定,進一步調整承固件31與主體321之間的角度,即可使得自行車體穩固的停放。由上述結構可得知,本專利技術以架體3與組設于自行車體上的抵靠件4之間的卡嵌連接,而達到穩固支撐自行車體的效果。本專利技術具有下述優點 該架體3與自行車體采分離式設計,以符合現今講究輕量化的設計要求。用戶可依據自行車體的重心位置及傾斜角度,以調整承固件31及支撐架32的角度,進而達到良好的支撐效果。該抵靠件4套設于踏板I的心軸上,且位于踏板I及曲柄2之間,使抵靠件4在長期使用后,也不易從踏板I上脫離或松擺,以影響自行車體的支撐效果。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利于維修和組裝。該抵靠件4卡嵌在承固件31的定位口 311中,當自行車傾斜置放時,該抵靠件4會向下壓抵于定位口 311的口底;據此,即使自行車體受到外力的沖擊,自行車體也不易傾倒。此外,如圖3所示,該抵靠件4套在踏板I心軸上,且位于踏板I及曲柄2之間;或如圖7、圖8所示,該抵靠件4設有一螺孔42,且抵靠件4以螺孔42螺紋連接踏板I的心軸,該抵靠件4與踏板I位于曲柄2之相反側。此外,如圖I至圖6所示,該抵靠件4為環狀,該嵌固槽41環設在抵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行車停車架,其安裝在自行車踏板及曲柄處,其包括一架體及一抵靠件,其特征在于:該架體包括一承固件及一支撐架,該承固件設有一定位口,而該支撐架樞軸設置在該承固件上,使支撐架以樞軸點為軸心相對承固件旋轉,并撐抵于地面;該抵靠件設置在該踏板的心軸上,且該抵靠件外周側設置一向內凹陷的嵌固槽,該抵靠件可沿該嵌固槽滑入該定位口,并與定位口相互卡嵌;借此結構,該架體可卡嵌在抵靠件的嵌固槽中,以支撐自行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忠義,
申請(專利權)人:維格車料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