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的制備方法,其以多聚糖纖維為原料,通過堿化、醚化、鈣化、醇洗等工藝制備,制備條件溫和,生產周期短,約需2~3h。本發明專利技術產品具有迅速止血作用,洗滌時可以使用低濃度醇溶液,與已有專利相比可節約40~50%的醇,且使用低濃度的醇,生產工藝更安全,適宜大規模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用敷料的制備方法,特別涉及。
技術介紹
目前,醫用敷料一般都是用脫脂棉紗布消毒處理后供醫療衛生部門使用,這種醫用敷料的吸血和止血能力較差,特別是處理慢性帶有膿血滲出物的傷口,當傷口滲出液被敷料吸收后,主要吸收在纖維與纖維之間的毛細空間,液體會沿著織物的結構擴散,把膿血從創面帶到傷口周邊的健康皮膚,引起創緣的浸潰,嚴重時會使創面擴大;紗布更換或拆除時容易粘連,破壞新生長的組織,且使用后成為廢棄物不易腐爛。因此,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醫療機構就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新型的醫用止血材料。如止血粉、明膠海綿、可溶止血紗布等止血材料相繼問世。可溶止血紗布對水和鹽水有較強的親和力,纖維在吸濕后膨脹,一方面,大量的液體被固定在纖維內部,提高了產品總的吸濕性能;另一方面, 纖維在膨脹后使織物中的毛細空間堵塞,因而阻止液體的橫向擴散,避免傷口周邊健康皮膚受浸潰。吸收了液體的纖維被轉化成水凝膠后,可以使創面保持在一個濕潤的環境中,有利于細胞的涌移和繁殖,能有效地促進傷口的愈合。可溶止血紗布遇到血液時能快速吸收血液中水分而溶解,形成的膠體堵塞毛細血管末端,并促使血液濃縮,粘度增大,減慢血流,從而達到吸血、止血的目的。可溶止血紗布,與其它的止血方式相比,操作更容易,可隨意折疊、纏繞,與創面貼敷緊密,止血效果良好。20世紀70年代歐美開始研究開發可溶止血紗布,80年代應用于臨床。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臨床上應用可溶止血紗布,但大部份來自進口。近年來國內已有幾家研制和生產可溶止血紗布的企業,并有相關專利。但仍因工藝過程復雜,反應時間長,生產成本過高,止血效果不好,使用原料不夠安全等缺點尚不能大規模生產和廣泛使用。如中國專利CN1232236C、CN1047976生產過程中反應時間在IOh以上,洗滌過程中采用80%以上的乙醇溶液洗滌,耗用大量的乙醇,生產成本高,不適宜大規模生產。專利CN186490公開了一種羥乙基改性棉纖維織物及其制備方法,在生產中使用環氧乙烷,這種原料化學性質活潑,與棉纖維織物反應非常劇烈,容易產生爆炸,反應必須在真空條件下緩慢進行,生產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反應時間需20 24h,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其技術解決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驟( I)堿化選取多聚糖纖維為原料,將其與氫氧化鈉的醇水溶液反應;(2)醚化步驟(I)完成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乙酸,在40 90°C下反應O. 2 3h ;(3)鈣化將經步驟(2)處理后的多聚糖纖維置于氯化鈣溶液或氯化鈣的醇水溶液中,進行離子交換反應;(4)醇洗采用體積百分比為30% 50%的醇溶液洗滌經步驟(3)處理后的多聚糖纖維,干燥,得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步驟(I)中所述氫氧化鈉的醇水溶液中選用的醇為乙醇、異丙醇或者兩者的混合物。步驟(I)中所述氫氧化鈉的醇水溶液中氫氧化鈉的含量優選為50 100g/L ;堿化反應時間優選為O. 5 2h。步驟(2)中醚化反應溫度優選為60 70°C,反應時間優選為I 2h。步驟(3)中離子交換反應時間優選為10 20min。 步驟(4)中優選所述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的含鈣量> O. 1% (w/w)0步驟(4)中優選采用乙醇溶液洗滌2 4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I)本專利技術制備的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對水和鹽水有較強的親和力,可以把大量的水分引入纖維的內部,并且在吸收液體后仍能保持其纖維狀的結構,在吸收大量傷口滲出液時,能夠整片地從傷口上剝離。遇到血液后可與血液中鈉離子進行離子交換,由于鈣離子的釋放,加速了毛細血管末端中血塊的形成,迅速止血。同時,溶解形成的膠體堵塞毛細血管末端,并促使血液濃縮,粘度增大,減慢血流,達到吸血、止血的目的。另外,由于本品溶解后帶有大量負離子,可激活凝血因子XII,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促使凝血酶的生成,繼而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纖維蛋白原被水解,經纖維蛋白穩定因子加固形成不溶性纖維蛋白多聚體,起到止血護創的作用。(2)本專利技術使用的原料價格便宜,安全,生產中堿化、醚化、鈣化、醇洗等工藝條件溫和,生產周期短,約需2 3h ;在醇洗步驟中,由于鈣離子的存在,導致纖維水溶性變差,洗滌時可以使用低濃度醇溶液,與已有專利相比可節約40 50%的醇,且使用低濃度的醇,生產工藝更安全,適宜大規模生產。本專利技術采用堿化與醚化處理步驟的原理是本專利技術選取多聚糖纖維為原料,由于多聚糖纖維為多羥基葡萄糖聚合物,羥基可與水形成氫鍵,因此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但是,其結晶度高,水分不易滲透入結晶區,所吸收的液體主要被保持在纖維與纖維之間的毛細空間中,因此其吸水性和持水性較差。使用堿處理后,纖維的結晶度下降,有利于反應液的滲透,且纖維的羥基可與堿反應,生成纖維鈉鹽,羥基負離子的親核能力變強,有利于后期的醚化反應。醚化反應機理如下式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堿化選取多聚糖纖維為原料,將其與氫氧化鈉的醇水溶液反應;(2)醚化步驟(I)完成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乙酸,在40 90°C下反應O.2 3h ; (3)鈣化將經步驟(2)處理后的多聚糖纖維置于氯化鈣溶液或氯化鈣的醇水溶液中,進行離子交換反應; (4)醇洗采用體積百分比為30% 50%的醇溶液洗滌經步驟(3)處理后的多聚糖纖維,干燥,得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氫氧化鈉的醇水溶液中選用的醇為乙醇、異丙醇或者兩者的混合物。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氫氧化鈉的醇水溶液中氫氧化鈉的含量為50 100g/L ;反應時間為O. 5 2h。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反應溫度為60 70°C,反應時間為I 2h。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離子交換反應時間為10 20min。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的含鈣量> O. 1%。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采用醇溶液洗滌2 4次。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其以多聚糖纖維為原料,通過堿化、醚化、鈣化、醇洗等工藝制備,制備條件溫和,生產周期短,約需2~3h。本專利技術產品具有迅速止血作用,洗滌時可以使用低濃度醇溶液,與已有專利相比可節約40~50%的醇,且使用低濃度的醇,生產工藝更安全,適宜大規模生產。文檔編號A61L15/28GK102886066SQ201210398480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9日專利技術者趙昔慧, 李群, 密葉 申請人:青島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堿化:選取多聚糖纖維為原料,將其與氫氧化鈉的醇水溶液反應;(2)醚化:步驟(1)完成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乙酸,在40~90℃下反應0.2~3h;(3)鈣化:將經步驟(2)處理后的多聚糖纖維置于氯化鈣溶液或氯化鈣的醇水溶液中,進行離子交換反應;(4)醇洗:采用體積百分比為30%~50%的醇溶液洗滌經步驟(3)處理后的多聚糖纖維,干燥,得含鈣可溶性止血材料。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昔慧,李群,密葉,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