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電動修枝剪刀包含機殼,容納在機殼內的電機,傳動機構,活動刀片和固定刀片從機殼前端延伸出,其中,固定刀片固定地安裝于機殼上,活動刀片通過一軸可轉動地連接至固定刀片上、并且由電機通過驅動,一個用戶可直接操作、用于鎖緊活動刀片的鎖緊裝置安裝在所述軸上,所述鎖緊裝置可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狀態時,活動刀片被鎖緊在與傳動機構保持連接的狀態,在第二狀態時,活動刀片被釋放、可從傳動機構上脫離。因此,活動刀片的更換非常地簡單、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動修枝剪刀,尤其涉及電動修枝剪刀的刀片快速更換結構。
技術介紹
電動修枝剪刀作為一種花園類工具,其外形小巧、攜帶方便,在園藝修剪時是一種常用的工具。此類電動修枝剪刀包含一個活動刀片和一個固定刀片,固定刀片固定安裝于機殼上,活動刀片可轉動地連接于固定刀片,并且活動刀片由電機通過傳動機構驅動而作往復擺動,從而實施剪切動作。 在使用過程中,固定刀片主要承擔支承作用,活動刀片承擔切削作用,并且活動刀片的刃口角度小、厚度薄,因此活動刀片比較容易磨損,活動刀片刀刃磨損變鈍將會影響切割效率和切割效果,因此經常需要更換。目前市場上的電動修枝剪刀,在更換活動刀片時,大多數都需要拆開機殼,更換工作非常麻煩,另有少數幾款電動修枝剪刀雖然無需拆開機殼,但是需要拆下連接活動刀片和固定刀片的螺栓,更換刀片的步驟仍然比較繁瑣。因此,迫切需要設計出一款電動修枝剪刀,其活動刀片的更換更加地簡單、方便,最好無需拆下任何一個零件就能更換刀片。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動修枝剪刀,其活動刀片的更換非常簡單、方便,無需拆下任何一個零件。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動修枝剪刀包含機殼,容納在機殼內的電機,傳動機構,活動刀片和固定刀片從機殼前端延伸出,其中,固定刀片固定地安裝于機殼上,活動刀片通過軸可轉動地連接至固定刀片上、并且由電機通過傳動機構驅動,一個用戶可直接操作、用于鎖緊活動刀片的鎖緊裝置安裝在所述軸上,所述鎖緊裝置可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狀態時,活動刀片被鎖緊在與傳動機構保持連接的狀態,在第二狀態時,活動刀片被釋放、可從傳動機構上脫離。基于上述的結構安排,當需要更換活動刀片時,用戶只需直接用手操作鎖緊裝置,使其切換到松開狀態,活動刀片即被釋放,用戶可直接取出活動刀片進行更換。在安裝新的活動刀片時,用戶僅需要將活動刀片插入機殼內,再將鎖緊裝置切換至鎖緊狀態,活動刀片即被鎖緊。在整個刀片更換過程中,用戶無需拆卸任何一個零件,也無需使用其他的輔助工具,直接用手操作鎖緊裝置即可實現刀片的鎖緊和松開,因此更換工作非常的簡單、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電動修枝剪刀的立體圖;圖2是電動修枝剪刀活動刀片的放大圖;圖3是電動修枝剪刀的爆炸圖;圖4是電動修枝剪刀的平面視圖,其中機殼的一部分被刪去,并且快鎖扳手處于鎖緊位置;圖5是沿圖4中A-A的剖視圖;圖6是快鎖扳手的放大圖;圖7是法蘭盤的放大圖;圖8是電動修枝剪刀的平面視圖,其中快鎖扳手處于松開位置;圖9是沿圖8中B-B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是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電動修枝剪刀的立體圖。如圖I所示,電動修枝剪刀10包含機殼I,此機殼I內容納有電機14、傳動機構3、內置式電池(圖中未不出),機殼·I的下方裝有開關扳機11和安全開關12,用以控制電機14的開啟和關閉。機殼I的后部形成握持部分13。活動刀片21和固定刀片22從機殼I的前端延伸出,固定刀片22通過螺釘或者其他方式固定地安裝于機殼I內,活動刀片21通過軸(4)可轉動地連接于固定刀片22,在本實施方式中,軸(4)具體表現為螺栓。如圖2所示,活動刀片22上開有槽23,此槽23包含相互貫通的第一槽24和第二槽25,第一槽24為圓形槽,第二槽25為長形槽,圓形槽24的尺寸大于長形槽25的尺寸。如圖3所示,傳動機構3包含一對相互嚙合的錐齒輪傳動副,該錐齒輪傳動副包含第一錐齒輪31和第二錐齒輪32,第二錐齒輪32的外形大致為扇形,因此當第一錐齒輪31由電機14驅動旋轉時,第二錐齒輪32做往復擺動,第二錐齒輪32上具有一個突臺33和一對限位元件35,突臺33與活動刀片21第二槽25配合,限位元件35與活動刀片21的一個端面抵接,用于限定活動刀片21的位置。因此,活動刀片21由第二錐齒輪32帶動做往復擺動,從而實施剪切。下面介紹活動刀片21的安裝和快速鎖緊裝置,該快速鎖緊裝置可由用戶直接操作在鎖緊狀態和松開狀態之間切換,這里所說的直接操作是指用戶直接用手操作,而無需使用其他輔助工具。如圖3至圖5所示,從圖3和圖5的左邊至右邊,螺栓4依次穿過快鎖扳手5的第一臂51、彈簧墊片61、第二錐齒輪32上的孔34、活動刀片21的圓形槽24、固定刀片22上的方形孔26、法蘭盤7上的孔70、快鎖扳手5的第二臂52、墊片62。螺栓4為階梯狀,其包含螺帽40、第一配合部分41、第二配合部分42、第三配合部分43,第一配合部分41至第三配合部分43的直徑逐漸減小,其中,第二配合部分42為扁狀,其與固定刀片22上的方形孔26以及法蘭盤7的方形孔70配合,因此固定刀片22和法蘭盤7不能相對于螺栓4旋轉;第三配合部分43上設有螺紋,與防松螺母8嚙合。一螺母蓋9安裝在快鎖扳手5的第二臂52上,用于蓋住防松螺母8。活動刀片21的快速鎖緊裝置包含相互嚙合的第一嚙合元件5和第二嚙合元件7,第一嚙合元件5為用戶可直接操作的操作元件,具體表現為快鎖扳手,第二嚙合元件7具體表現為法蘭盤,快鎖扳手5可相對于法蘭盤7在鎖緊位置和松開位置之間轉動。如圖6所示,操作元件即快鎖扳手5包含至少一個帶斜面的第一端面突臺56,相應地,安裝在軸4上的法蘭盤7包含至少一個帶斜面的第二端面突臺76,第一端面突臺56與第二端面突臺76相互嚙合。具體地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快鎖扳手5大致為U型,其包含第一臂51和第二臂52,第一臂51自由端的第一圓柱形孔53可套在螺栓4的螺母40上,第二臂52自由端的第二圓柱形孔54小于第一圓柱形孔53,其可套在螺栓4的第三配合部分43上。第二圓柱形孔54在面向第一臂的最低平面55上具有一對第一端面突臺56,每個端面突臺包含最高平面57和斜面58,斜面58從最高平面57延伸至最低平面55上。在裝配狀態下,快鎖扳手5的第二臂52與法蘭盤7相鄰。如圖7所示,相應地,法蘭盤7的孔70在面向第二臂52的最低平面75上具有一對第二端面突臺76,其形狀與第一端面突臺56相同,也包含最高平面77和斜面78,斜面78從最高平面77延伸至最低平面75。第一端面突臺56和第二端面突臺76相互配合,用于控制活動刀片21的松開和鎖緊。如圖I、圖4、圖5所示,快鎖扳手5靠在機殼I的頂面上,處于鎖緊位置。第一配合部分41與第二錐齒輪32上的孔34以及活動刀片21上的圓形槽24配合。法蘭盤第二端面突臺76的最高平面77和快鎖扳手第二臂第二端面突臺56的最高平面57相接觸,此時法蘭盤7和快鎖扳手第二臂52兩者在螺栓4的軸向X上的距離D達到最大,從而使得螺栓4克服彈簧墊片61的彈力、壓縮彈簧墊片61,因此,第二錐齒輪32、活動刀片21、固定刀 片22、法蘭盤7和快鎖扳手第二臂52被緊湊地排列在螺栓的螺帽40和防松螺母8之間,活動刀片21被鎖緊。軸即螺栓4可在快鎖扳手5的驅動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第一位置,即圖5所示位置,螺栓4的第一配合部分41與活動刀片21上的槽23配合;第二位置,即圖9所示位置,第二配合部分42位于槽23內。如圖8、圖9所示,快鎖扳手5被扳動至遠離機殼I的頂面,轉至松開位置。隨著快鎖扳手5的轉動,第一端面突臺56相對于第二端面突臺76轉動,第一端面突臺的最高平面57沿著第二端面突臺的斜面78轉動至第二端面突臺的最低平面75上,此時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修枝剪刀,包含機殼(1);容納在機殼(1)內的電機(14);傳動機構(3);活動刀片(21)和固定刀片(22)從機殼(1)前端延伸出,其中,固定刀片(22)固定地安裝于機殼(1)上,活動刀片(21)通過軸(4)可轉動地連接至固定刀片(22)上、并且由電機(14)通過傳動機構(3)驅動;其特征在于,一個用戶可直接操作、用于鎖緊活動刀片(21)的鎖緊裝置安裝在所述軸(4)上,所述鎖緊裝置可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切換,在第一狀態時,活動刀片被鎖緊在與傳動機構保持連接的狀態,在第二狀態時,活動刀片被釋放、可從傳動機構上脫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山岡敏成,張棋,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德朔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