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機架上設移動滑板組件(1),移動滑板組件(1)通過豎直的導軌結構安裝在機架上,并通過豎直的調節絲桿(3)與機架連接;調節絲桿(3)的下端與移動滑板組件(1)鉸接連接,調節絲桿(3)與機架上的頂板(5)通過螺紋傳動機構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結構緊湊,制造方便;適用于多種系列汽車零件的實驗,應用范圍廣;使用方便,絲桿調節省力、便捷,提升移位方便快捷;安全性好,效率高;機架剛性強度大,試驗穩定性高,得出的數據結果準確。(*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零部件制造的
,涉及其中的零部件試驗工藝裝備,更具體地說,本技術涉及一種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
技術介紹
臺架試驗應用于汽車生產制造中的零部件強度試驗。在現有技術中,做這種試驗時,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一般都是采用簡易立柱,把臺架動力頭固定在上面進行試驗。其缺點是I、每種產品的安裝高度各不相同,每更換一個零部件都要需要兩三個試驗技術人員進行協同工作,抬起動力頭后進行松開、調整及夾緊螺栓;其安全性、準確性不高,且勞動強度極大。 2、萬能試驗機的加載力都比較大,但現有技術中所設計的立柱型固定裝置底盤小、剛性差,固定立柱會隨裝夾高度與加載力的變化而發生前后不同頻率與幅度的搖擺;對實驗結果的真實性無法評估。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其目的是提高試驗的效率、降低試驗的勞動強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技術提供的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包括機架,用于動力頭組件的試驗,所述的機架上設移動滑板組件,所述的動力頭組件通過動力頭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上;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通過豎直的導軌結構安裝在所述的機架上,并通過豎直的調節絲桿與所述的機架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的下端與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鉸接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與所述的機架上的頂板通過螺紋傳動機構連接。所述的導軌結構為在所述的機架的兩側內設各設一個豎直的T形滑槽,所述的T形滑槽固定安裝在所述的機架的側板上;在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上設T形螺栓,所述的T形螺栓的T形頭部,設在所述的T形滑槽的T形槽內,形成滑動配合;所述的T形螺栓上設有螺母,將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緊固在所述的T形滑槽上。所述的T形滑槽的后面設L型靠板,所述的L型靠板的橫截面的形狀為“L”形,所述的L型靠板的兩面分別與所述的T形滑槽及側板固定連接。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采用裝配、焊接式機架,結構緊湊,制造方便;各方向的尺寸可調,能適應不同的試驗零件尺寸,適用于多種系列汽車零件的實驗,應用范圍廣,即該裝置能適合于各種產品、各種實驗類型的裝夾;底板上鉆有四個裝夾螺絲孔,可與試驗底座在任意部位裝夾;使用方便,絲桿調節省力、便捷,提升移位方便快捷,可使動力頭在任何高度停止并固定,安全性好,效率高;還可作為萬能零件裝夾機構,將需要試驗零件裝夾固定在移動滑板上進行任意方向的調整;動力頭及試件直接用六角螺栓固定在此裝置上,不需要設計制造專用夾具;機架剛性強度大,試驗穩定性高,得出的數據結果準確。附圖說明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I為本技術結構的正面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立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I、移動滑板組件,2、T形螺栓,3、調節絲桿,4、動力頭固定螺栓,5、頂板,6、T形滑槽,7、L型靠板,8、撐板,9、側板,10、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專利技術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如圖I、圖2表示的本技術的結構,為一種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包括機架,用于動力頭組件的試驗。所述的機架設有底板10、兩個側板9,以及頂板5 ;在其后部設有兩個或多個橫向的撐板8,將側板9連接,并起到加強整個機架的作用。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并克服其缺陷,實現提高試驗的效率、降低試驗的勞動強度的專利技術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的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其中,所述的機架上設移動滑板組件1,所述的動力頭組件通過動力頭固定螺栓4固定在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上。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通過豎直的導軌結構安裝在所述的機架上,并通過豎直的調節絲桿3與所述的機架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3的下端與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鉸接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3與所述的機架上的頂板5通過螺紋傳動機構連接。本技術的操作方法是首先將動力頭組件用動力頭固定螺栓4,固定在移動滑板組件I上面。松開移動滑板組件I上的梯型螺栓2上的緊固螺母,由操作人員操作調節絲桿3至需要的工作高度,旋緊梯型螺栓2上的緊固螺母;調整好動力頭組件裝置的水平位置,與試驗件連接好,然后進行試驗。上述結構及試驗操作方法的優點是I、使用方便,動力頭及試件直接用六角螺栓固定在此裝置上,不需要設計制造專用夾具;提升移位方便快捷;2、應用范圍廣,適用于多種系列汽車零件的實驗;3、機架剛性強度大,試驗穩定性高,數據結果輸出準確。以上所述的導軌結構為在所述的機架的兩側內設各設一個豎直的T形滑槽6,所述的T形滑槽6固定安裝在所述的機架的側板9上;在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上設T形螺栓2,所述的T形螺栓2的T形頭部,設在所述的T形滑槽6的T形槽內,形成滑動配合;所述的T形螺栓2上設螺母,將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緊固在所述的T形滑槽6上。兩個T形滑槽6互相平行。在長度方向上,所述的T形滑槽6可以分為多段,以減少其加工難度。但要保證其尺寸的一致性;在安裝時,要保證縱向準直。T形滑槽6起到給移動滑板組件I導向的作用,T形螺栓2在螺母的作用下起到緊固的作用,并能夠松開,調節移動滑板組件I的上下位置。本技術所述的T形滑槽6的后面設L型靠板7,所述的L型靠板7的橫截面的形狀為“L”形,所述的L型靠板7的兩面分別與所述的T形滑槽6及側板9固定連接。兩樣,在長度方向上,所述的L型靠板7可以分為多段,以減少其加工難度。但要保證其尺寸的一致性;在安裝時,要保證縱向準直。 L型靠板7的作用是使T形滑槽6的連接緊固更加可靠,起到加強支撐的作用。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特點I、裝配、焊接式機架,結構緊湊,制造方便;2、多個坐標方向的尺寸可調,能適應不同的試驗零件尺寸,也就是說該裝置能適合于各種產品;各種實驗類型的裝夾;3、移動滑板組件I的底板上鉆有四個裝夾螺絲孔,可與試驗底座在任意部位裝夾;4、通過調節絲桿3調節移動滑板組件I的上下位置,安全、省時、省力、便捷,可使動力頭在任何高度停止并固定;5、本技術還可作為萬能零件裝夾機構,將需要試驗零件裝夾固定在移動滑板組件上進行任意方向的調整。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技術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包括機架,用于動力頭組件的試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上設移動滑板組件(1),所述的動力頭組件通過動力頭固定螺栓(4)固定在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上;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通過豎直的導軌結構安裝在所述的機架上,并通過豎直的調節絲桿(3)與所述的機架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3)的下端與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I)鉸接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3)與所述的機架上的頂板(5)通過螺紋傳動機構連接。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軌結構為在所述的機架的兩側內設各設一個豎直的T形滑槽(6),所述的T形滑槽(6)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MTS臺架試驗動力頭固定調節裝置,包括機架,用于動力頭組件的試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上設移動滑板組件(1),所述的動力頭組件通過動力頭固定螺栓(4)固定在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1)上;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1)通過豎直的導軌結構安裝在所述的機架上,并通過豎直的調節絲桿(3)與所述的機架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3)的下端與所述的移動滑板組件(1)鉸接連接,所述的調節絲桿(3)與所述的機架上的頂板(5)通過螺紋傳動機構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守倫,謝堃,張培新,陳新,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市中興機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