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站雙流程凝汽器,包括腔體,在腔體前部并列設置左水室、左中間水室、右中間水室、右水室,在腔體后部并列設置左后水室和右后水室,左水室與左中間水室通過穿過腔體的換熱管與左后水室聯通,右水室與右中間水室通過穿過腔體的換熱管與右后水室聯通,左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左進水口與左循環進水管聯通,右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右進水口與右循環進水管聯通,左中間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左出水口與左循環出水管聯通,右中間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右出水口與右循環出水管聯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冷量與蒸汽量成比例,熱交換充分,凝汽器汽側蒸汽均勻,整個汽阻小,凝汽器壓力明顯降低,節能效果明顯,提高了凝汽器的經濟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站雙流程凝汽器。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凝汽器制造廠家設計制造的現有電站雙流程凝汽器的循環水進、出水方式均采用的是中進側出。汽輪機低壓缸排汽到凝汽器里蒸汽量是中間疏側部密,而通常的循環水進、出水方式特別是中進側出,這 種進、出水的方式,循環水溫度低的冷卻水管位于凝汽器汽側內蒸汽量少的區域,而經返回水室有了一定溫升的冷卻水管位于汽輪機排汽量多的區域。溫差越大,傳熱系數越高,這種方式凝汽器汽側部較冷的水沒有跟大量蒸汽充分接觸,此區域冷量富余,蒸汽量不足,其換熱效率低,同樣側部冷量不足,蒸汽量富余,使得整個汽側蒸汽不均勻,局部汽阻大,造成整個凝汽器汽側壓力偏大。機組容量越大,這種能耗損失越大,這樣導致凝汽器熱交換效率差,能源有效利用率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凝汽器的進出水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換熱效率高,熱交換充分,節能效果明顯的電站雙流程凝汽器。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電站雙流程凝汽器包括腔體,在腔體前部并列設置左水室、左中間水室、右中間水室、右水室,在腔體后部并列設置左后水室和右后水室,左水室與左中間水室通過穿過腔體的換熱管與左后水室聯通,右水室與右中間水室通過穿過腔體的換熱管與右后水室聯通,左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左進水口與左循環進水管聯通,右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右進水口與右循環進水管聯通,左中間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左出水口與左循環出水管聯通,右中間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右出水口與右循環出水管聯通。本技術將左循環出水管和右循環出水管聯接在腔體中間的水室,而將左循環進水管與右循環進水管聯接在腔體兩側的水室,則低溫循環冷卻水從凝汽器側部進入,從凝汽器中部流出,較冷的水跟大量蒸汽充分接觸,溫差大時,傳熱系數大,使得大量的蒸汽進行高效率換熱,冷量與蒸汽量成比例,熱交換充分,凝汽器汽側蒸汽均勻,整個汽阻小,凝汽器壓力明顯降低,節能效果明顯,提高了凝汽器的經濟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I中的左后水室和右后水室的聯接結構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電站雙流程凝汽器進行進一步說明,但是不僅限于下述的實施結構。參見圖I和圖2、圖3,本實施例的電站雙流程凝汽器由腔體I、左水室2、左中間水室3、右中間水室4、右水室5、右循環出水管6、右循環進水管7、左循環進水管8、左循環出水管9、左后水室10、右后水室11以及換熱管12聯接構成。在凝汽器的腔體I前部設置有并列的四個水室,即左水室2、左中間水室3、右中間水室4、右水室5,左水室2與右水室5分別設置在腔體I前部的兩側,左中間水室3與右中間水室4分別設置在腔體I前部的中間;在腔體I的后部設置并列的兩個后水室,即左后水室10和右后水室11。腔體I的前部的水室和后部的水室通過設置在腔體內的換熱管12連通,具體是左水室2與左中間水室3通過換熱管12與左后水室10聯通;右水室5與右中間水室4通過換熱管12與右后水室11聯通。在左水室2的下部側壁上加工有左進水口,通過左進水口使左水室2與左循環進 水管8聯通;在左中間水室3的上部側壁上加工有左出水口,通過左出水口使左中間水室3與左循環出水管9聯通;在右水室5的下部側壁上加工有右進水口,右水室5與右循環進水管7通過右進水口聯通;在右中間水室4的上部側壁上加工有右出水口,右中間水室4通過右出水口與右循環出水管6聯通。左循環進水管8與右循環進水管7聯接外部的水泵,左循環出水管9與右循環出水管6與外部管件聯通。使用時,凝汽器的蒸汽從腔體I的上部沿兩側側壁進入腔體I內,水泵輸送的進水分別通過左循環進水管8和右循環進水管7進入到左水室2和右水室5,通過與左水室2和右水室5連通的換熱管12將循環水在腔體I內進行熱交換,腔體I內溫度較低的換熱管12在蒸汽量較多的區域,循環水與蒸汽之間溫差較大,使得大量的蒸汽進行高效率換熱,傳熱系數大,冷量與蒸汽量成比例,熱交換充分,凝汽器汽側蒸汽均勻,整個汽阻小,凝汽器壓力明顯降低,在腔體I內經過熱交換的循環進水通過換熱管12分別進入到左后水室10和右后水室11,再經過換熱管12,循環水流入到左中間水室3與右中間水室4,通過左循環出水管9與右循環出水管6排出,完成熱交換。權利要求1. 一種電 站雙流程凝汽器,包括腔體(I ),在腔體(I)前部并列設置左水室(2)、左中間水室(3 )、右中間水室(4)、右水室(5 ),在腔體(I)后部并列設置左后水室(10 )和右后水室(11),左水室(2)與左中間水室(3)通過穿過腔體(I)的換熱管(12)與左后水室(10)聯通,右水室(5)與右中間水室(4)通過穿過腔體(I)的換熱管(12)與右后水室(11)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室(2 )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左進水口與左循環進水管(8 )聯通,右水室(5 )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右進水口與右循環進水管(7 )聯通,左中間水室(3 )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左出水口與左循環出水管(9)聯通,右中間水室(4)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右出水口與右循環出水管(6)聯通。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電站雙流程凝汽器,包括腔體,在腔體前部并列設置左水室、左中間水室、右中間水室、右水室,在腔體后部并列設置左后水室和右后水室,左水室與左中間水室通過穿過腔體的換熱管與左后水室聯通,右水室與右中間水室通過穿過腔體的換熱管與右后水室聯通,左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左進水口與左循環進水管聯通,右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右進水口與右循環進水管聯通,左中間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左出水口與左循環出水管聯通,右中間水室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右出水口與右循環出水管聯通。本技術冷量與蒸汽量成比例,熱交換充分,凝汽器汽側蒸汽均勻,整個汽阻小,凝汽器壓力明顯降低,節能效果明顯,提高了凝汽器的經濟性。文檔編號F28B1/02GK202675924SQ201220318418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專利技術者朱廣宇, 陳曉芳, 李萍 申請人:西安協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站雙流程凝汽器,包括腔體(1),在腔體(1)前部并列設置左水室(2)、左中間水室(3)、右中間水室(4)、右水室(5),在腔體(1)后部并列設置左后水室(10)和右后水室(11),左水室(2)與左中間水室(3)通過穿過腔體(1)的換熱管(12)與左后水室(10)聯通,右水室(5)與右中間水室(4)通過穿過腔體(1)的換熱管(12)與右后水室(11)聯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室(2)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左進水口與左循環進水管(8)聯通,右水室(5)通過設置在其下側的右進水口與右循環進水管(7)聯通,左中間水室(3)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左出水口與左循環出水管(9)聯通,右中間水室(4)通過設置在其上側的右出水口與右循環出水管(6)聯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廣宇,陳曉芳,李萍,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協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