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屬于太陽能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太陽能裝置中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方式復雜、外形不美觀的問題。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包括內部為空腔的殼體,板框換熱器固連在殼體內,殼體外側具有與水箱外側相匹配的連接部且連接部與水箱相聯。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具有連接簡單、外形美觀、實用價值高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太陽能
,涉及一種換熱器,尤其涉及一種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
技術介紹
換熱器,是將熱流體的部分熱量傳遞給冷流體,使流體溫度達到工藝流程規定的指標的熱量交換設備,又稱為熱交換器。換熱器作為傳熱設備被廣泛用于鍋爐暖通領域,隨著節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換熱器的種類越來越多。板式換熱器是換熱器的一種,自發展問世以來,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隨著人們對板式換熱器認識的加深,及板式換熱器本身具有的高效、維護方便等特點,使其應用領域不斷拓寬,產品已遍及石化、冶金、電力、輕工、食品、醫藥、造紙等十余個行業,并已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如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帶換熱器的太陽能轉換裝置,是在太陽能集熱器和儲熱裝置之間增加了一個換熱器,由于采用了換熱器使熱傳遞可用導熱介質循環完成,而導熱介質又是可選擇的,因此可根據不同環境選用防凍或抗蒸發、不易結垢、導熱系數好的介質,因此,使太陽能集熱器內不易結垢,降低了維修、除垢頻率,提高了熱效率。同時由于采用了換熱器可使儲熱裝置與集熱器分離,集熱器可任意造型,可平貼或鑲嵌于建筑物表面,增加了集熱器與建筑物的親和力,并且儲熱裝置可為承壓式,可放于室內任意位置和做任意用途使用。該技術與儲水罐相連可用于供熱,與散熱器相連可用于采暖,與干燥裝置相連可用于干燥室等。在上述的帶換熱器的太陽能轉換裝置中,當換熱器與儲水罐連接用于供熱時,換熱器暴露于空氣中與儲水罐相連接,一旦使用時間過長,換熱器表面易被腐蝕且容易遭到損壞而降低其使用壽命,此外,換熱器與供熱系統中的其他組成部分之間的連接較為分散,如此容易使得整體的結構比較復雜,且外形也較為不美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連接方便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包括內部為空腔的殼體,所述板框換熱器固連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外側具有與水箱外側相匹配的連接部且連接部與水箱相聯。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通過將板框換熱器固連在殼體內,而避免板框散熱器與水箱連接而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從而產生的腐蝕或易損壞等現象。同時,殼體通過其外側與水箱外側相匹配的連接部與水箱相聯,使得殼體與水箱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和方便,外形也比較美觀。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殼體內具有水泵、板框換熱器和兩個獨立的一次熱源管接管、二次熱源管接管,上述一次熱源管接管和二次熱源管接管上均具有水泵,所述一次熱源管接管的一端部分伸出殼體側部,一次熱源管接管的另一端與換熱器相聯,上述二次熱源管接管的一端部分伸出殼體側部,二次熱源管接管的另一端也與換熱器相聯。當然,實際應用中集熱器距離殼體較遠,一次熱源管與一次熱源管接頭相聯,二次熱源管與二次熱源管接頭相聯。將接管、水泵和換熱器集成于殼體內,減少了因分離設置而所需的體積,使得整體的結構更加緊湊。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板框換熱器外側具有保溫層。通常保溫層材料為保溫棉或聚氨酯發泡。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的板框換熱器上固連有一支架,上述的水泵固定在支架上。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的殼體側部具有能開閉的蓋板。當殼體的板框換熱器或其它部件發生故障時,只需打開蓋板便可進行維修,操作簡單且維修方便。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的蓋板通過緊固件與殼體相聯。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的殼體上固連有磁體,所述殼體通過磁體吸附在上述水箱側部。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的磁體呈長條狀且固連在殼體內側。作為另外一種方案,在上述的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所述的連接部上具有若干凸出的卡鉤,所述水箱側部具有與上述卡鉤數量相同位置相對應的卡槽,上述卡鉤卡接在對應的卡槽處。通過卡鉤與卡槽相卡接便將殼體與水箱相連接,不僅操作簡單且連接方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將一次熱源管接管、二次熱源管接管、水泵及板框換熱器等集成于殼體內,使得整體的結構更加簡單與緊湊,外形也更加美觀,減少了各部分分離設置時所需的體積;此外,裝于殼體內的各部分通過殼體與水箱相連接,使得連接更加方便和牢固;板框換熱器被設置于殼體內后避免因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而產生的被腐蝕或損壞等現象,延長了換熱器的使用壽命;殼體側部設置能夠開閉的蓋板可在設置于殼體內的部件發生故障時方便維修或更換,操作簡單,實用價值高。附圖說明圖I是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殼體的內部結構立體圖。圖2是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殼體的內部結構正視圖。圖3是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殼體的殼體的俯視圖。圖4是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殼體的側視圖。圖5是本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中板框換熱器的原理圖。圖中,I、殼體;2、板框換熱器;3、水泵;4、保溫層;5、支架;6、磁體;7、一次熱源管接管;8、二次熱源管接管。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一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板框換熱器2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包括內部為空腔的殼體1,殼體I內具有板框換熱器2以及兩個獨立的一次熱源接管接管7、二次熱源管接管8,一次熱源管接管7和二次熱源管接管8上均具有水泵3,一次熱源管接管7的一端部分伸出殼體I側部,一次熱源管接管7的另一端與換熱器相聯,二次熱源管接管8的一端部分伸出殼體I側部,二次熱源管接管8的另一端也與換熱器相聯。板框換熱器2外側具有保溫層4,板框換熱器2上固連有一支架5,水泵3固定在支架5上。如圖3和圖4所示,殼體I側部具有能開閉的蓋板,殼體I通過其外側與水箱外側相匹配的連接部與水箱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殼體I內側固連有呈長條狀的磁體6,殼體I通過磁體6吸附在水箱側部?!と鐖D5所示,板框換熱器2為封閉的腔體,在腔體內具有導熱介質,其工作原理為與熱源相聯的一次熱源管接管7中的介質在流動過程中與板框換熱器2中的導熱介質進行熱交換并將熱量傳遞給導熱介質,當用戶需要使用熱水時,與用戶相聯的二次熱源管接管8內的冷水在流動過程中與板框換熱器2內的導熱介質進行熱交換,熱量由導熱介質傳遞至二次熱源管接管8中,當用戶打開用水龍頭時得到的便是熱水。本板框換熱器2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將一次熱源管接管7、二次熱源管接管8、水泵3及板框換熱器2等集成于殼體I上,并通過殼體I連接于水箱上,使得整個換熱系統的整體結構更加緊湊,外形也更加美觀,同時板框換熱器2被置于殼體I內也不易發生腐蝕或者損壞等現象。當殼體I內的板框換熱器2或其他部件發生故障時,只需打開殼體I側部的蓋板便可對發生故障的部件進行維修或更換,不僅操作簡單且方便維修。此外,殼體I與水箱之間的連接還可通過在殼體I外側的連接部上設置若干凸出的卡鉤,并在水箱的側部與卡鉤位置相對應處設置相同數量的卡槽,只需將卡鉤與卡槽卡接便可使殼體I連接于水箱上。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精神作舉例說明。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技術的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板框換熱器與水箱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構包括內部為空腔的殼體(1),所述板框換熱器(2)固連在殼體(1)內,所述殼體(1)外側具有與水箱外側相匹配的連接部且連接部與水箱相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至國,
申請(專利權)人:滁州伯恩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