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離合器同步裝置技術領域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包括:滑塊、齒轂、齒套、同步環和接合齒圈,其中:齒套套接于同步環外并與滑塊相連,滑塊設置于齒轂外周的通槽內,齒轂、同步環和接合齒圈依次套接并同軸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同步環凸起部與齒轂通槽之間的配合使齒轂自增斜面和同步環自增斜面組成同步器的自增力結構,從而增加同步器的同步力矩,減小同步時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的是一種離合器同步裝置,具體是一種同步器自增力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鎖環式慣性同步器,在工作時,必須保證同步力矩大于撥環力矩。而同步力矩與撥環力矩的差值通過同步環凸起部作用在齒轂的通槽邊緣,最后由齒轂及齒軸來承載。這樣不僅浪費了這部分差值力矩而且在這部分差值力矩作用下同步環凸起部還會對齒轂產生徑向沖擊;另一方面,為了增加同步器的同步力矩,大量的產品采用了增加摩擦錐面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增加了同步器的安裝空間而且也增加了同步器的制 造成本。經過對現有技術的檢索發現,中國專利文獻號CN102367839,公開日2012_3_7,記載了一種“用于轎車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箱的同步器”,該技術公開同步環的分度凸塊上設有上側增力斜面和下側增力斜面,同步器花鍵轂上設有左、右下側增力斜面和左、右上側增力斜面。但是該現有技術無法對同步環的周向運動進行限位,存在同步環在與接合齒圈接觸的初始,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相對于齒套超前轉過的角度導致同步環的齒周向移動距離超過半個齒套齒的齒厚的風險。若該種現象一但出現,齒套與同步環接觸時,齒套齒與同步環齒的齒端倒角面就會錯位接觸,導致當接合齒圈與同步環同步后,齒套將無法越過同步環實現進檔。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同步器自增力機構,使其增加同步器的同步力矩,減小同步時間。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技術包括滑塊、齒轂、齒套、同步環和接合齒圈,其中齒套套接于同步環外并與滑塊相連,滑塊設置于齒轂外周的通槽內,齒轂、同步環和接合齒圈依次套接并同軸設置。所述的同步環上正對通槽位置設有軸向且相匹配的凸起部。所述的通槽邊緣設有齒轂自增斜面,對應同步環的外環面設有同步環自增斜面。所述的齒轂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30 70°,優選為60°。所述的同步環自增斜面具體位于同步環的凸起部至同步環的外環面。所述的同步環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30 70°,優選為60°。理論上傾角取得越大同步力矩的增加越多,但傾角設計越大,同步環軸向工作行程需設計的越短,這對結合齒輪,齒轂等部件的軸向顫動控制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傾角的設計需考慮自增斜面的加工,結合齒輪等部件軸向顫動大小等因素。當同步環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60°時,單錐自增力式同步器比普通型增加同步力矩I倍,雙錐增加I. 4倍。本技術的自增斜面設在同步環凸起部的根部,凸起部頂端保持傳統同步環的與軸向平行的側面。該保留側面可在必要時,起到同步環周向限位作用,消除現有技術中的隱患。本技術通過同步環凸起部與齒轂通槽之間的配合使齒轂自增斜面和同步環自增斜面組成同步器的自增力結構。本技術的優點是I、將同步器工作時的同步力矩與撥環力矩差值通過自增力結構進一步轉變為同步環內錐面對接合齒圈外錐面的正壓力,從而達到增加同步器的同步力矩,減小同步時間的目的。2、本技術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廉,在不改變原有安裝長度的基礎上,可實現同步力矩的大幅增長。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滑塊I、齒轂2、齒套3、同步環4和接合齒圈5,其中齒套3套接于同步環4外并與滑塊I相連,滑塊I設置于齒轂2外周的通槽6內,齒轂2、同步環4和接合齒圈5依次套接并4同軸設置。所述的同步環4上正對通槽6位置設有軸向且相匹配的凸起部7。所述的通槽6邊緣設有齒轂自增斜面8,對應同步環4的外環面設有同步環自增斜面9。所述的齒轂自增斜面8的傾斜角度為60°。所述的同步環自增斜面9具體位于同步環4的凸起部7至同步環4的外環面。所述的同步環自增斜面9的傾斜角度為60°。當同步環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60°時,單錐自增力式同步器比普通型增加同步力矩I倍,雙錐增加I. 4倍。工作原理工作時,齒套3在撥叉的作用下,帶動滑塊I軸向移動;而滑塊I與凸起部7接觸,從而推動同步環4向接合齒圈5靠攏;由于同步環4與接合齒圈5存在速度差,所以同步環4內錐面與接合齒圈5外錐面接觸,便產生摩擦力矩;同步環4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旋轉直至同步環自增斜面9與齒轂自增斜面8接觸。兩自增斜面的接觸促使同步環4內錐面進一步壓緊接合齒圈5外錐面產生更大的摩擦力矩,從而實現增力。權利要求1.一種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塊、齒轂、齒套、同步環和接合齒圈,其中齒套套接于同步環外并與滑塊相連,滑塊設置于齒轂外周的通槽內,齒轂、同步環和接合齒圈依次套接并同軸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同步環上正對通槽位置設有軸向且相匹配的凸起部。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通槽邊緣設有齒轂自增斜面,對應同步環的外環面設有同步環自增斜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齒轂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30 70°。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齒轂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60°。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同步環自增斜面位于同步環的凸起部至同步環的外環面。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同步環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30 70°。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同步環自增斜面的傾斜角度為60°。專利摘要一種離合器同步裝置
的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包括滑塊、齒轂、齒套、同步環和接合齒圈,其中齒套套接于同步環外并與滑塊相連,滑塊設置于齒轂外周的通槽內,齒轂、同步環和接合齒圈依次套接并同軸設置。本技術通過同步環凸起部與齒轂通槽之間的配合使齒轂自增斜面和同步環自增斜面組成同步器的自增力結構,從而增加同步器的同步力矩,減小同步時間。文檔編號F16D23/02GK202674086SQ20122030042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專利技術者龔海, 呂立表, 黃鵬 申請人: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同步器自增力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塊、齒轂、齒套、同步環和接合齒圈,其中:齒套套接于同步環外并與滑塊相連,滑塊設置于齒轂外周的通槽內,齒轂、同步環和接合齒圈依次套接并同軸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龔海,呂立表,黃鵬,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汽車變速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