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其包括:支腿組(1)、平臺(2)、上部支架(3);平臺(2)下部裝有支腿組(1);上部支架(3)連接后安裝于平臺(2)之上。上部支架(3)分別通過球面球鉸調節器(4)網狀連接。平臺(2)由一系列徑向相連的圓環組成。支腿組(1)只安裝在平臺(2)的中心和兩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有效的控制頂封頭(穹頂)拼裝與運輸過程中的變形,簡化了其安裝和運輸,此外拆裝方便,節約成本。(*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核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
技術介紹
目前廣泛應用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即非能動型壓水堆核電技術安全性高,且運營成本低。其在建設過程中,可利用模塊化技術,多頭并進實施建設,極大地縮短了核電機組建設工期。從開工建設、加載原料到開始發電,最快只需要36個月,建設成本方面的節約優勢明顯。頂封頭(穹頂)拼裝及運輸是整個第三代核電站建造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般頂封頭(穹頂)直徑40米、高11. 5米、總重760噸,由4種規格,64塊弧板拼接而成。由于其吊裝后要與第四環筒體對接組焊,因此需要對頂封頭(穹頂)的變形控制進行嚴格要求。這 就要求特殊設備來保證頂封頭(穹頂)在拼裝和運輸過程中保持結構穩定,不發生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保證核電安全殼頂封頭(穹頂)在拼裝和運輸過程中保持結構穩定,不發生變形,本技術提供一種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提供一種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包括若干支腿、平臺、若干上部支架以及若干球面球鉸調節器;所述支腿安裝于平臺底部平面,并與平臺固定連接,支腿的分布既能為平板運輸車預留出通行通道,又能有效利用場地原有的預埋件,不再新增加預埋件安裝;所述上部支架網狀連接后安裝于平臺之上,支架根據頂封頭(穹頂)拼接情況而設計,頂封頭(穹頂)由四圈不同規格的弧板拼接而成,因此支架的設計由四個環形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支撐頂封頭(穹頂)的一圈弧板,單元上端橫梁角度以頂封頭(穹頂)的球面放樣而定,支架的四個環單元之間以斜拉角鋼固定,所有型鋼之間均以螺栓連接;所述球鉸調節器安裝在支架每單元的上端橫梁上,其分布要求是在頂封頭(穹頂)的每塊弧板下有四至六個球鉸調節器,調節器的球頭要支撐頂封頭(穹頂)弧板內壁,實現準確調節定位。其中,所述平臺由米字梁為基礎,連接八圈不同直徑的環形工字梁組成了整個圓形平臺,支架的基礎坐落在平臺梁的上蓋板,支腿與平臺梁的下蓋板連接,所有連接形式均為螺栓連接。有益效果本技術能有效的控制頂封頭(穹頂)拼裝與運輸過程中的變形,為頂封頭(穹頂)與筒體的有效對接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為現場頂封頭(穹頂)的拼裝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易于運輸,另外螺栓連接的形式拆裝方便,可重復利用節約成本。附圖說明圖I本技術的示意圖。圖2本技術的平臺示意圖。圖3本技術的支腿組布置圖。圖4本技術的球面球鉸調節器示意圖。圖5本技術的上部支架網狀連接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參照圖I到5,在本實施例中,本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由支腿、平臺、上部支架及球面球鉸調節器組成。支腿支腿支撐了平臺上部所有工裝及頂封頭(穹頂)及其貫穿件的重量,另外支腿的分布也為運輸工況平板車的進入提供了必要的通道。 (a)平臺處于支腿與上部支架之間的結構。是頂封頭(穹頂)拼裝過程中主要連接及受力構件。在運輸工況中,平板車進入通道頂升平臺及其上部構件,達到拆除支腿平穩運輸的目的。(b)上部支架切合頂封頭(穹頂)弧面設計的上部支架,采用網狀的連接,使拼裝過程及運輸過程更加安全、穩定。支架間的螺栓連接結構形式,運輸及拆裝方便、可重復利用,節約了大量成本。(c)球面球鉸調節器由于頂封頭(穹頂)是由4種規格,64塊弧板拼接而成。球面球鉸調節器的設置,既可以調節由于支架制造誤差產生的位置高度差,保證每塊弧板下面有四個接觸點完全接觸,也可以通過無棱角的球面增大接觸面積,防止造成母材的刮損及變形。338個球鉸關節的設置也可以在弧板對接時起到靈活調節的作用。拼接過程先將工裝支架的支腿安裝在現場原有底腳位置處,平臺整體拼接后與支腿固定連接,其次由內而外拼接上部支架。在工裝支架制造并拼接完成后,取現場一基點,利用全站儀和經緯儀對球面球鉸進行高度和直徑方向定位,調節工作完成后,可進行頂封頭(穹頂)弧板的拼接組焊工作。運輸過程四臺運輸平板車利用支腿之間的通道進入平臺下方指定位置,利用自身液壓系統共同頂升平臺,在受力為臨界時,拆除支腿與平臺間的連接螺栓,使二者分離從而拆除支腿。平板車同時泄壓,使平臺放在平板車上。連同支架一起,將頂封頭(穹頂)運輸到指定吊裝位置。以上內容是結合優選技術方案對本專利技術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僅限于這些說明。對本專利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簡單的推演及替換,都應當視為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包括若干支腿(I)、平臺(2)、若干上部支架(3)以及若干球面球鉸調節器(4);所述支腿(I)安裝于平臺(2)底部平面,并與平臺(2)固定連接,支腿(I)分布在平臺(2)兩側及中間位置;所述上部支架(3)網狀連接后安裝于平臺(2)之上,上部支架(3)由四個環形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支撐頂封頭的一圈弧板,上部支架(3)的四個環單元之間以斜拉角鋼固定,所有型鋼之間均以螺栓連接;所述球鉸調節器(4)安裝在上部支架(3)每單元的上端橫梁上,其分布要求是在頂封頭的每塊弧板下有四至六個球鉸調節器(4),調節器的球頭要支撐頂封頭弧板內壁,實現準確調節定位。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臺(2)由米字梁為基礎,連接八圈不同直徑的環形工字梁組成了整個圓形平臺(2),支架(3)的基礎坐落在平臺(2)梁的上蓋板,支腿(I)與平臺(2)梁的下蓋板連接,所有連接形式均為螺栓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其包括支腿組(1)、平臺(2)、上部支架(3);平臺(2)下部裝有支腿組(1);上部支架(3)連接后安裝于平臺(2)之上。上部支架(3)分別通過球面球鉸調節器(4)網狀連接。平臺(2)由一系列徑向相連的圓環組成。支腿組(1)只安裝在平臺(2)的中心和兩側。本技術能有效的控制頂封頭(穹頂)拼裝與運輸過程中的變形,簡化了其安裝和運輸,此外拆裝方便,節約成本。文檔編號E04G21/16GK202672750SQ20112056447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專利技術者滕儒民, 曹旭陽, 孫麗, 李俊杰, 吳迪, 魏興, 白朝陽, 隋曉輝 申請人:大連益利亞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大連理工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電安全殼頂封頭拼裝及運輸工裝支架包括:若干支腿(1)、平臺(2)、若干上部支架(3)以及若干球面球鉸調節器(4);所述支腿(1)安裝于平臺(2)底部平面,并與平臺(2)固定連接,支腿(1)分布在平臺(2)兩側及中間位置;所述上部支架(3)網狀連接后安裝于平臺(2)之上,上部支架(3)由四個環形單元組成,每個單元支撐頂封頭的一圈弧板,上部支架(3)的四個環單元之間以斜拉角鋼固定,所有型鋼之間均以螺栓連接;所述球鉸調節器(4)安裝在上部支架(3)每單元的上端橫梁上,其分布要求是在頂封頭的每塊弧板下有四至六個球鉸調節器(4),調節器的球頭要支撐頂封頭弧板內壁,實現準確調節定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滕儒民,曹旭陽,孫麗,李俊杰,吳迪,魏興,白朝陽,隋曉輝,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益利亞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