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微渦旋無動力反洗凈水裝置,它包括微渦旋凈水裝置、精過濾裝置和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微渦旋凈水裝置通過引水管連接精過濾裝置,精過濾裝置完成對原水的精過濾,精過濾裝置連接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控制精過濾裝置完成反沖洗過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自動化程度高、反沖洗系統中省去了控制排水的人工成本、節能環保、方便拆裝、占地面積小,而且凈化效率高、出水量高、安全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凈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化微渦旋無動力反洗凈水裝置。
技術介紹
如何保障飲用水安全,全面提高飲用水水質,為廣大居民提供優質飲用水,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也是發展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尤其是缺少或者水源被污染的農村和城市,這嚴重制約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的發展,我國工業凈水的一般采用“混凝一沉淀一過濾一消毒”常規處理工藝,而目前常規工藝已經很難適應水源水質的變化,尤其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被污染的地區,部分地區仍很難喝上安全、衛生的飲用水,加上·不少水廠工藝落后,設備老化,水質達標困難,因此急需研制一種投資小,效益高,安全可靠的飲用水處理工藝,現有技術中已經出現利用微渦旋原理凈化水等相關產品,如專利號201110254767. 3公開的名為基于微渦旋絮凝基礎上的組合工藝農村凈水裝置,其中關鍵技術是利用微渦旋實現凈水,其結構是微渦旋凈水裝置包括污泥濃縮區、進水管、管道混合器、排泥管、喇叭口配水區、斜管沉淀分離單元、引水管和微渦流絮凝反應單元,微渦流絮凝反應單元還包括第一渦流反應室和第二渦流反應室,微渦旋凈水裝置的底部連接有進水管和排泥管,進水管上連有管道混合器,進水管與微渦旋凈水裝置下部的喇叭口配水區相連,排泥管與微渦旋凈水裝置下部的污泥濃縮區相連,微渦旋凈水裝置內位于喇叭口配水區上方設有第一渦流反應室,第一渦流反應室兩側為第二渦流反應室,第二渦流反應室兩側為斜管沉淀分離單元,斜管沉淀分離單元的上方側壁連接有引水管的一端;雖然微渦旋凈水裝置提高了凈水效率,但是在沒有心相關反沖洗設備的配套下,微渦旋凈水裝置很難把自然水凈化成合格的飲用水。同時現有的其它凈化水設備還存在占地面積大,需要機械攪拌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凈水效率高、安全可靠的一體化微渦旋無動力反洗凈水裝置。本技術是這樣來實現的,一體化微渦旋無動力反洗凈水裝置,它包括微渦旋凈水裝置、精過濾裝置和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微渦旋凈水裝置通過引水管連接精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精過濾裝置連接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精過濾裝置包括細砂過濾層、集水區、清水管、進水口、清水區和出水管,精過濾裝置的上部設有進水口,進水口連接引水管的一端,進水口的下方為細砂過濾層,細砂過濾層下方為集水區,集水區與清水區通過清水管相連,清水區的側壁上連有出水管;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包括虹吸破壞斗、虹吸破壞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輔助管、虹吸破壞輔助管、水閥和排出井,虹吸破壞管的一端連接在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的頂部,虹吸破壞管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壞斗內,虹吸上升管內包裹有虹吸下降管,虹吸上升管上部側壁連接虹吸輔助管,虹吸輔助管的上部側壁連接虹吸破壞輔助管,虹吸下降管和虹吸破壞輔助管的下端均設有水閥,虹吸下降管和虹吸輔助管的底端位于排出井內;所述虹吸破壞斗位于精過濾裝置中的清水區內;所述虹吸上升管的一端設在細砂過濾層上方。本技術的技術效果是本技術不僅自動化程度高、反沖洗系統中省去了控制排水的人工成本、節能環保、方便拆裝、占地面積小,而且凈化效率高、出水量高。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在圖中,I、微渦旋凈水裝置2、引水管3、精過濾裝置4、出水管5、細砂過濾層6、集水區7、清水管8、進水口 9、清水區10、虹吸上升管11、虹吸破壞斗12、虹吸破壞管13、反沖 洗虹吸控制裝置14、虹吸下降管15、虹吸輔助管16、虹吸破壞輔助管17、水閥18、排出井。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本技術是這樣來實現的,一體化微渦旋無動力反洗凈水裝置,它包括微渦旋凈水裝置I、精過濾裝置3和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微渦旋凈水裝置I通過引水管2連接精過濾裝置3,精過濾裝置3完成對原水的精過濾,精過濾裝置3連接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控制精過濾裝置3完成反沖洗過程;精過濾裝置3包括細砂過濾層5、集水區6、清水管7、進水口 8、清水區9和出水管4,精過濾裝置3的上部設有進水口 8,進水口 8連接引水管2的一端,進水口 8的下方為細砂過濾層5,細砂過濾層5下方為集水區6,集水區6與清水區9通過清水管7相連,清水區9的側壁上連有出水管4 ;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包括虹吸破壞斗11、虹吸破壞管12、虹吸上升管10、虹吸下降管14、虹吸輔助管15、虹吸破壞輔助管16、水閥17和排出井18,虹吸破壞管12的一端連接在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的頂部,虹吸破壞管12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壞斗11內,虹吸上升管10內包裹有虹吸下降管14,虹吸上升管10上部側壁連接虹吸輔助管15,虹吸輔助管15的上部側壁連接虹吸破壞輔助管16,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破壞輔助管15的下端均設有水閥17,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輔助管15的底端位于排出井18內;虹吸破壞斗11位于精過濾裝置3中的清水區9內;所述虹吸上升管10的一端設在細砂過濾層5上方。在使用時,微渦旋凈水裝置I完成對原水的初步凈化,得到的水的清潔度為3NTU左右,不能達到飲用水標準,經過初步過濾后的原水從精過濾裝置3上的進水口 8進入,流向下方的細砂過濾層5,進一步過濾后進入集水區6,集水區6從清水管7進入清水區9,此時水的清潔度在INTU左右,滿足飲用水清潔度標準,清水通過出水管4排出,由于細砂過濾層5可能會被堵塞,導致水的過濾效率下降,故設計了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它能自動控制精過濾裝置3完成反沖洗過程,保證精過濾裝置3對水的正常過濾,它的工作過程是當細砂過濾層5被堵塞,細砂過濾層5上方的水位就會上升,當壓力足夠大時,水就會被壓力壓入到虹吸上升管10,當水開始在虹吸上升管10流向下方時,在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就會形成真空,進而形成虹吸現象,細砂過濾層5上方的水被不斷抽出,液面不斷下降,當細砂過濾層5的液面水壓小于清水區9的液面水壓時,清水區9的水在壓力作用下,經過清水管7和集水區6從下向上對細砂過濾層5進行反沖洗,當清水區9的液面下降低于虹吸破壞斗11,虹吸破壞管12就會就會與空氣連通,空氣通過虹吸破壞管12進入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13頂部,破壞虹吸現象,虹吸結束,反沖洗過程完成;虹吸上升管10的水進入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輔助管15后,被排出,虹吸下降管14下方的水閥17控制虹吸的水流量,虹吸下降管14和虹吸輔助管15中的水排入排出井18 ;同時如果隨時需要破壞虹吸過程,可以通過控制虹 吸破壞輔助管16上的水閥17的開閉,隨時破壞虹吸,結束反沖洗過程。權利要求1.一體化微渦旋無動力反洗凈水裝置,它包括微渦旋凈水裝置、精過濾裝置和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微渦旋凈水裝置通過引水管連接精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精過濾裝置連接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精過濾裝置包括細砂過濾層、集水區、清水管、進水口、清水區和出水管,精過濾裝置的上部設有進水口,進水口連接引水管的一端,進水口的下方為細砂過濾層,細砂過濾層下方為集水區,集水區與清水區通過清水管相連,清水區的側壁上連有出水管;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包括虹吸破壞斗、虹吸破壞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輔助管、虹吸破壞輔助管、水閥和排出井,虹吸破壞管的一端連接在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的頂部,虹吸破壞管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壞斗內,虹吸上升管內包裹有虹吸下降管,虹吸上升管上部側壁連接虹吸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體化微渦旋無動力反洗凈水裝置,它包括微渦旋凈水裝置、精過濾裝置和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微渦旋凈水裝置通過引水管連接精過濾裝置,其特征在于精過濾裝置連接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精過濾裝置包括細砂過濾層、集水區、清水管、進水口、清水區和出水管,精過濾裝置的上部設有進水口,進水口連接引水管的一端,進水口的下方為細砂過濾層,細砂過濾層下方為集水區,集水區與清水區通過清水管相連,清水區的側壁上連有出水管;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包括虹吸破壞斗、虹吸破壞管、虹吸上升管、虹吸下降管、虹吸輔助管、虹吸破壞輔助管、水閥和排出井,虹吸破壞管的一端連接在反沖洗虹吸控制裝置的頂部,虹吸破壞管的另一端位于虹吸破壞斗內,虹吸上升管內包裹有虹吸下降管,虹吸上升管上部側壁連接虹吸輔助管,虹吸輔助管的上部側壁連接虹吸破壞輔助管,虹吸下降管和虹吸破壞輔助管的下端均設有水閥,虹吸下降管和虹吸輔助管的底端位于排出井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舒寬忠,舒銘,劉應清,涂長根,
申請(專利權)人:舒寬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