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車削加工時用于固定工件的頂尖自動復位的車床尾座,屬于機械制造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的車床尾座結構如圖I所示。在加工過程中,每次上料、下料都需要依靠手搖手輪I來使位于尾座體2內的絲桿3帶動尾座上的頂尖套筒4前進和后退來頂緊或松開工件。在批量生產的過程中,這樣長時間操作不僅效率低下,還會使員工非常疲勞,易發生安全事故。同時,由于全憑手動操作,穩定性不高,會出現頂尖頂撐力度過大或過小的情況,造成工件受力不穩定,對產品質量和刀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保證工件受力穩定性,且提高操作人員工作效率的車床尾座結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頂尖自動復位的車床尾座,包括尾座體,可前后移動的套筒頂尖的套筒端設于尾座體的前端內,其頂尖端露于尾座體外,在尾座體的后端上設有蓋板,其特征在于在尾座體內設有螺桿,螺桿的螺紋端旋入套筒頂尖的套筒端內,螺桿的另一端穿過蓋板露于蓋板外,在該端部上設有擋圈,在螺桿凸肩與蓋板之間的部分外套有彈簧。本技術利用彈簧受力后能夠自動復位的特性,快速自動完成頂緊和松開的動作。本技術結構簡單,相比其它尾座改造更為方便經濟。和改造前相比,產品質量更加穩定,勞動強度明顯降低,生產效率也比以前提高了至少30%,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圖說明圖I為原有的車床尾座結構示意圖;圖2為頂尖自動復位的車床尾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更明顯易懂,茲以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如圖2所示,為本技術提供的頂尖自動復位的車床尾座,包括尾座體2,可前后移動的套筒頂尖4的套筒端設于尾座體2的前端內,其頂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頂尖自動復位的車床尾座,包括尾座體(2),可前后移動的套筒頂尖(4)的套筒端設于尾座體(2)的前端內,其頂尖端露于尾座體(2)外,在尾座體(2)的后端上設有蓋板(9),其特征在于:在尾座體(2)內設有螺桿(5),螺桿(5)的螺紋端旋入套筒頂尖(4)的套筒端內,螺桿(5)的另一端穿過蓋板(9)露于蓋板(9)外,在該端部上設有擋圈(7),在螺桿(5)凸肩與蓋板(9)之間的部分外套有彈簧(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晶,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中暢彈性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