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快速管腔擴脹裝置,對需擴脹管件的管腔進行擴脹,具有帶內腔的錐套以及可伸入錐套內腔的錐軸,錐套前端端部具有擴張彈性錐頂,擴張彈性錐頂內壁具有內錐面,錐軸前端端部具有與擴張彈性錐頂內壁的內錐面相配合的外錐面。錐套利用連接部分與固定支架固定連接,錐軸后端端部伸出錐套的部分與連接接頭連接,連接接頭通過定位調節螺母與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氣缸的缸體通過氣缸緊固螺母與固定支架固定連接,氣缸由氣閥控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實現改善管件在彎管加工中產生的型腔變形,減小管件內液體工作介質的流動阻力,增加裝配后管件與殼體的貼合性和密閉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快速管腔擴脹裝置。
技術介紹
汽車空調管件在彎管加工中,接近彎曲部分的直管段通常會受彎管區域變形的影響而產生外徑塌陷和內腔縮小,使管件在安裝時外徑與裝配殼體的貼合性和密閉性較差,容易使灰塵和噪音等傳入車內,影響汽車的綜合性能,同時內腔縮小也增大 了制冷劑的流動阻力,降低汽車空調系統的制冷效率。因此,需要制作一種管腔擴脹裝置,用來改善管件在彎管加工中產生的型腔變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快速管腔擴脹裝置,能夠改善管件在彎管加工中產生的型腔變形。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快速管腔擴脹裝置,對需擴脹管件的管腔進行擴脹,具有帶內腔的錐套以及可伸入錐套內腔的錐軸,所述的錐套前端端部具有擴張彈性錐頂,所述的擴張彈性錐頂內壁具有內錐面,所述的錐軸前端端部具有與擴張彈性錐頂內壁的內錐面相配合的外錐面。進一步地,所述的錐套具有用于與固定支架連接的連接部分以及用于套接需擴脹管件的插接部分,所述的錐套的插接部分與錐套的擴張彈性錐頂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錐套的連接部分朝向需擴脹管件的一側具有定位端面。進一步地,所述的錐套利用連接部分與固定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的錐軸后端端部伸出錐套的部分與連接接頭連接,連接接頭通過定位調節螺母與氣缸的活塞桿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氣缸的缸體通過氣缸緊固螺母與固定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的氣缸由氣閥控制。進一步地,所述的擴張彈性錐頂具有至少2個擴張瓣,相鄰擴張瓣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的擴張瓣外壁具有與需擴脹管件內壁接觸的接觸面,所述的擴張瓣內壁具有內錐面。進一步地,所述的擴張彈性錐頂具有6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擴張瓣。進一步地,所述的擴張瓣內壁的內錐面朝外直徑變大,相應的,所述的錐軸前端端部的外錐面朝外直徑變大;或者,所述的擴張瓣內壁的內錐面朝外直徑變小,相應的,所述的錐軸前端端部的外錐面朝外直徑變小。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當穿于錐套內的帶有外錐面的錐軸向后或向前運動時,錐套前端的擴張彈性錐頂受到錐軸外錐面的由內向外的擠壓而彈性擴張,其外徑將顯著脹大,從而使套于錐套外的需擴脹管件的內腔塌陷部分脹大,從而實現改善管件在彎管加工中產生的型腔變形,本技術能夠減小管件內液體工作介質的流動阻力,增加裝配后管件與殼體的貼合性和密閉性。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實施例一中錐軸穿入錐套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實施例一中錐軸穿入錐套的剖視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實施例二中錐套未擴脹時的安裝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實施例二中錐套擴脹時的安裝示意圖;其中1.錐軸,2.錐套,3.連接接頭,4.定位調節螺母,5.氣缸緊固螺母,6.固定支架,7.氣缸,8.氣閥,9.需擴脹管件。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實施例一如圖I圖2所示,一種快速管腔擴脹裝置,對需擴脹管件9的管腔進行擴脹,具有帶內腔的錐套2以及可伸入錐套2內腔的錐軸1,錐套2前端端部具有擴張彈性錐頂,擴張彈性錐頂內壁具有內錐面,錐軸I前端端部具有與擴張彈性錐頂內壁的內錐面相配合的外錐面。擴張彈性錐頂具有6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擴張瓣,相鄰擴張瓣之間具有間隙,擴張瓣外壁具有與需擴脹管件9內壁接觸的接觸面,擴張瓣內壁具有內錐面。擴張瓣內壁的內錐面朝外直徑變大,相應的,錐軸I前端端部的外錐面朝外直徑變大。當穿于錐套2內的帶有外錐面的錐軸I向后運動時,錐套2前端的擴張彈性錐頂受到錐軸I外錐面的由內向外的擠壓而彈性變形擴張,擴張彈性錐頂的外徑將顯著脹大,擴張彈性錐頂擠壓需擴脹管件9的內壁,從而使套于錐套2外的需擴脹管件9的內腔塌陷部分脹大,從而實現改善管件在彎管加工中產生的型腔變形,當錐軸I向前運動時,由于受到的內擠壓力消失,錐套2的擴張彈性錐頂依靠自身的彈力恢復原狀,需擴脹管件9得以取出?;蛘?,其他實施方式,擴張瓣內壁的內錐面朝外直徑變小,相應的,錐軸I前端端部的外錐面朝外直徑變小。當錐軸I向前運動時,錐套2前端的擴張彈性錐頂受到錐軸I外錐面的由內向外的擠壓而彈性變形擴張,擴張彈性錐頂的外徑將顯著脹大,擴張彈性錐頂擠壓需擴脹管件9的內壁,從而使套于錐套2外的需擴脹管件9的內腔塌陷部分脹大,從而實現改善管件在彎管加工中產生的型腔變形,當錐軸I向后運動時,由于受到的內擠壓力消失,錐套2的擴張彈性錐頂依靠自身的彈力恢復原狀,需擴脹管件9得以取出。實施例二,優選實施例,如圖3圖4所示,一種快速管腔擴脹裝置,對需擴脹管件9的管腔進行擴脹,具有帶內腔的錐套2以及可伸入錐套2內腔的錐軸1,錐套2前端端部具有擴張彈性錐頂,擴張彈性錐頂內壁具有內錐面,錐軸I前端端部具有與擴張彈性錐頂內壁的內錐面相配合的外錐面。擴張彈性錐頂具有6個沿圓周均勻分布的擴張瓣,相鄰擴張瓣之間具有間隙,擴張瓣外壁具有與需擴脹管件9內壁接觸的接觸面,擴張瓣內壁具有內錐面。擴張瓣內壁的內錐面朝外直徑變大,相應的,錐軸I前端端部的外錐面朝外直徑變大。錐套2具有用于與固定支架6連接的連接部分以及用于套接需擴脹管件9的插接部分,錐套2的插接部分與錐套2的擴張彈性錐頂連接。錐套2的連接部分朝向需擴脹管件9的一側具有定位端面。錐套2利用連接部分與固定支架6固定連接,錐軸I后端端部伸出錐套2的部分與連接接頭3連接,連接接頭3通過定位調節螺母4與氣缸7的活塞桿連接。氣缸7的缸體通過氣缸緊固螺母5與固定支架6固定連接,氣缸7由氣閥8控制。如圖3圖4所示,固定支架6的一端通過氣缸緊固螺母5與氣缸7的缸體相連接,固定支架6的另一端則與錐套2的連接部分法蘭相連或螺紋連接或其他方式固定連接,氣缸7的活塞桿與連接接頭3連接,由定位調節螺母4進行定位并固定。在操作前首先進行連接接頭3和定位調節螺母4的位置調節,確保擴張尺寸處于需要達到的范圍內,加工時將需擴脹管件9插入錐套2的插接部分并將需擴脹管件9的端口靠至定位端面,啟動氣閥8,氣缸7通過連接接頭3向左拉動錐軸1,錐軸I向左移動使錐套2的擴張彈性錐頂彈性擴張,錐套2的擴張彈性錐頂的外壁擠壓需擴脹管件9變形內陷 處的內壁將需擴脹管件9的內腔脹大,脹管完成后,氣閥8控制氣缸7的活塞桿使錐軸I向右移動回至初始狀態,錐套2的擴張彈性錐頂依靠自身彈性復位收縮,即可將需擴脹管件9取出。需擴脹管件9的型腔脹管尺寸的幅度可通過對連接接頭3和定位調節螺母4的位置調節實現,縮短氣缸的活塞桿與連接接頭3之間距離將增大脹管后的尺寸,反之將減小脹管后尺寸。本技術可用于管類零件在彎管后型腔變形的改善整形,更具體地涉及汽車空調管件在彎管加工后型腔變形的改善整形。本技術通過錐套2擴張的原理實現對管件彎管后直管段變形的修正,起到改善管件外徑和內腔形狀的作用。本技術能夠改善管件在彎管加工中產生的型腔變形,減小管件內液體工作介質的流動阻力,增加裝配后管件與殼體的貼合性和密閉性,本技術操作快捷方便,脹管尺寸穩定可靠,并且脹管尺寸在一定范圍內可作一定幅度的調節,使用成本比較低廉。以上述依據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管腔擴脹裝置,對需擴脹管件(9)的管腔進行擴脹,其特征在于:具有帶內腔的錐套(2)以及可伸入錐套(2)內腔的錐軸(1),所述的錐套(2)前端端部具有擴張彈性錐頂,所述的擴張彈性錐頂內壁具有內錐面,所述的錐軸(1)前端端部具有與擴張彈性錐頂內壁的內錐面相配合的外錐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建華,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騰龍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