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包括由至少一組合件組成的氣體分布層,組合件包括第一環體、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第一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分別與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二環體的外壁通過第四支板與第三環體的外壁相連,第三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五支板與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第一環體和第三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3個支腳,第三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凸鎖槽,第二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4個支腳,第二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與所述凸鎖槽相匹配的凸鎖扣。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結構,使得氣體分布均勻,避免了偏流現象,提高了填料和塔器的使用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
技術介紹
煉油、冶金、化工等行業的冷卻塔、洗滌塔、吸收塔、再生塔等塔器中一般都有液體分布裝置,根據不同的工況條件設有1-4層液體分布器,但是氣體分布器比較簡單,一般結構為氣體進口的圓筒上開少許方孔或圓孔,此類結構在直徑5米以下的塔器中氣體分布問題不大。隨著工業裝置的大型化,設備也需要大型的設計,大型化設備的氣體分布裝置非常重要,原有的氣體進口裝置無法滿足要求,會造成塔器內氣體偏流,降低填料的實際利用率,從而降低塔器的使用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氣體分布均勻、避免氣體偏流、提高塔器使用效率的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包括氣體分布層,所述氣體分布層包括至少一組合件,該組合件包括第一環體、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所述第一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分別與所述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所述第二環體的外壁通過第四支板與所述第三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三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五支板與所述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一環體和第三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3個支腳,所述第三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凸鎖槽,所述第二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4個支腳,所述第二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與所述凸鎖槽相匹配的凸鎖扣。進一步,所述第一環體、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的上部均均布有3個U型口,使氣體分布均勻。進一步,還包括至少一單體,該單體包括環體本體、以及均布在該環體本體外壁上的6個支腳,單體的支腳與組合件的支腳相接觸,從而圍成正六邊形孔,使得氣體分布均勻。進一步,所述環體本體的上部均布有3個U型口,使得氣體分布均勻。進一步,所述組合件和單體為多個并組合成圓形,相鄰所述組合件通過所述凸鎖槽和凸鎖扣相配合連接,且相鄰所述組合件的支腳相接觸,所述單體位于所述組合件的外側與塔器內壁的間隙之間,且所述單體的支腳與相鄰所述組合件的支腳相接觸。進一步,所述氣體分布層為多層,且相鄰所述氣體分布層相互交錯分布,使得氣體分布均勻。進一步,所述氣體分布層的高度為f 4米,高度可以根據塔器的需要進行設置,每個塔器設一段。本技術在使用時,將多層氣體分布層放在塔器的氣體入口填料段處,即位于填料支撐柵上面,填料下面,相鄰氣體分布層相互交錯分布,其高度在I至4米之間,并且每個塔器設一段,根據塔器的大小,氣體分布層由多個組合件和單體組成一個圓形,相鄰組合件之間通過凸鎖槽和凸鎖扣連接成一體,單體位于組合件的外側與塔器的內壁的間隙之間,氣體分布層通過組合件和單體的組合從而構成蜂窩狀,在第一環體、第二環體、第三環體、第四環體和環體本體內形成圓柱孔,在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第四支板、第五支板以及支腳之間形成正六邊形孔,氣體通過組合件和單體上的圓柱孔、正六邊形孔、U型口后分布均勻,避免了偏流現象,提高了塔器及填料的使用效率。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結構,使得氣體分布均勻,避免了偏流現象,提聞了填料和塔器的使用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組合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的單體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照圖I、圖2,一種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包括氣體分布層,所述氣體分布層包括至少一組合件,該組合件包括第一環體I、第二環體2、第三環體3和第四環體4,所述第一環體I的外壁通過第一支板5、第二支板6、第三支板7分別與所述第二環體2、第三環體3和第四環體4的外壁相連,所述所述第二環體2的外壁通過第四支板8與所述第三環體3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三環體3的外壁通過第五支板9與所述第四環體4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一環體I和第三環體3的外壁上均布有3個支腳10,所述第三環體3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凸鎖槽11,所述第二環體2和第四環體4的外壁上均布有4個支腳10,所述第二環體2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與所述凸鎖槽11相匹配的凸鎖扣12。所述第一環體I、第二環體2、第三環體3和第四環體4的上部均均布有3個U型口 13,使氣體分布均勻。還包括至少一單體,該單體包括環體本體14、以及均布在該環體本體14外壁上的6個支腳10,單體的支腳10與組合件的支腳10相接觸,從而圍成正六邊形孔,所述環體本體14的上部均布有3個U型口 13,使得氣體分布均勻。所述組合件和單體為多個并組合成圓形,相鄰所述組合件通過所述凸鎖槽11和凸鎖扣12相配合連接,且相鄰所述組合件的支腳10相接觸,所述單體位于所述組合件的外側與塔器內壁的間隙之間,且所述單體的支腳10與相鄰所述組合件的支腳10相接觸。所述氣體分布層為多層,且相鄰所述氣體分布層相互交錯分布,使得氣體分布均勻。所述氣體分布層的高度為f 4米,高度可以根據塔器的需要進行設置,每個塔器設一段。本技術在使用時,將多層氣體分布層放在塔器的氣體入口填料段處,即位于填料支撐柵上面,填料下面,相鄰氣體分布層相互交錯分布,其高度在I至4米之間,并且每個塔器設一段,根據塔器的大小,氣體分布層由多個組合件和單體組成一個圓形,相鄰組合件之間通過凸鎖槽11和凸鎖扣12連接成一體,單體位于組合件的外側與塔器的內壁的間 隙之間,氣體分布層通過組合件和單體的組合從而構成蜂窩狀,在第一環體I、第二環體2、第三環體3、第四環體4和環體本體14內形成圓柱孔,在第一支板5、第二支板6、第三支板7、第四支板8、第五支板9以及支腳10之間形成正六邊形孔,氣體通過組合件和單體上的圓柱孔、正六邊形孔、U型口 13后分布均勻,避免了偏流現象,提高了塔器及填料的使用效率。權利要求1.一種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包括氣體分布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分布層包括至少一組合件,該組合件包括第一環體、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所述第一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分別與所述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所述第二環體的外壁通過第四支板與所述第三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三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五支板與所述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一環體和第三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3個支腳,所述第三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凸鎖槽,所述第二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4個支腳,所述第二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與所述凸鎖槽相匹配的凸鎖扣。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體、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的上部均均布有3個U型口。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分布層還包括至少一單體,該單體包括環體本體、以及均布在該環體本體外壁上的6個支腳。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體本體的上部均布有3個U型口。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件和單體為多個并組合成圓形,相鄰所述組合件通過所述凸鎖槽和凸鎖扣相配合連接,且相鄰所述組合件的支腳相接觸,所述單體位于所述組合件的外側與塔器內壁的間隙之間,且所述單體的支腳與相鄰所述組合件的支腳相接觸。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分布層為多層,且相鄰所述氣體分布層相互交錯分布。7.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塔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塔器的氣體分布裝置,包括氣體分布層,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分布層包括至少一組合件,該組合件包括第一環體、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所述第一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分別與所述第二環體、第三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所述第二環體的外壁通過第四支板與所述第三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三環體的外壁通過第五支板與所述第四環體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一環體和第三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3個支腳,所述第三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凸鎖槽,所述第二環體和第四環體的外壁上均布有4個支腳,所述第二環體的其中一支腳上設有與所述凸鎖槽相匹配的凸鎖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文松,范文偉,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科新化工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