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罐裝真空控水設備,包括進罐輸送架、出罐輸送架、真空穩定裝置、吸水裝置、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的進罐轉盤與兩側的進罐輸送架和出罐輸送架呈軸向連接,進罐轉盤的轉軸連接進罐偏心輪,使進罐轉盤作間歇式旋轉運動,吸水裝置位于進罐轉盤上方,吸水裝置的吸水管軸向連接氣缸和壓頭,壓頭的上下移動與進罐轉盤作間歇式旋轉時的罐位孔同步配合,所述真空穩定裝置由真空泵和真空罐組成,真空泵通過管道連接真空罐,真空罐的側壁設有水位傳感器,底部設有排水電磁閥,真空罐引接出的氣管與吸水裝置的吸水管相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真空吸水方法,將罐內的水份吸出,控水均勻、速度快、效益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食品機械,尤其是罐頭在生產過程中浙去罐內殘留水分的一種罐裝真空控水設備。
技術介紹
傳統的罐頭生產工藝,在司稱前都設有浙水工序,安排人員對已裝罐的罐身進行逐罐浙去罐內水分的操作,尤其是生產水果類罐頭,內容物裝入空罐后,罐內帶有大量的水分,如果不浙去罐內水分,難以確保罐頭固形物的實際重量,并且糖度含量也難以控制。因此,浙水操作的工序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這種傳統的操作方法,生產速度慢,人員浪費大,生產效率得不到提高。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申請人曾專利技術了“一種罐頭裝罐控水機”(公開號CN201633935U,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機身體左右兩側對稱連接輥軸,輥軸上軸承由軸承座固定在機架上,機身體四周面壁裝有控水罩,控水罩板面布有洞孔,控水罩由4只調節螺桿固定在機身體上,調節螺桿根據罐型的不同調節控水罩的高度。它雖然解決了用手工逐罐浙去罐內水分的操作方式,生產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它還存在一些結構性缺陷,生產時該控水機還需手工操作轉動,不能與自動封罐機配套形成連貫的自動生產線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無需手工操作,自動吸去罐內水分,生產效率高,并可與罐頭自動封罐機配套連接使用的罐裝真空控水設備。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罐裝真空控水設備,包括進罐輸送架、出罐輸送架、真空穩定裝置、吸水裝置、傳動機構,所述進罐輸送架和出罐輸送架上均設有帶推罐爪的輸送鏈條,輸送鏈條的兩側設有擋罐桿,所述傳動機構的進罐轉盤與兩側的進罐輸送架和出罐輸送架呈軸向連接,且它們的工作平臺在同一水平面上,進罐轉盤的轉軸連接進罐偏心輪,電機傳動進罐偏心輪轉動,使進罐轉盤作間歇式旋轉運動,吸水裝置位于進罐轉盤上方,吸水裝置的吸.水管軸向連接氣缸和壓頭,壓頭與進罐轉盤的罐位孔在同一中心線上,壓頭的上下移動與進罐轉盤作間歇式旋轉時的罐位孔同步配合,出罐輸送架上設有推罐件,推罐件連接擺桿和出罐偏心輪,所述真空穩定裝置由真空泵和真空罐組成,真空泵通過管道連接真空罐,真空罐的側壁設有水位傳感器,底部設有排水電磁閥,真空罐引接出的氣管與吸水裝置的吸水管相連接,在該連接處的氣管上設有真空電磁閥,真空電磁閥和吸水裝置的氣缸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推罐件的一端為彎曲端,彎曲端位于進罐轉盤下方,推罐件產生間歇橫向往復滑移的時間與進罐轉盤作間歇旋轉的時間相反,彎曲端將已吸水罐身推送到出罐輸送架上。所述壓頭的平面布有吸水洞孔,與罐身接觸面設有橡膠片。所述進罐轉盤設有均等環繞排列6個輸送罐身的罐位孔。所述氣管與吸水管連接處設有軟管。采用上述結構后,進入操作臺上裝有內容物的未吸水罐身,在進罐輸送架上的輸送鏈條的接運下,由推罐爪將未吸水罐身送入到進罐轉盤的罐位孔中,進罐偏心輪在電機的傳動下轉動,使進罐轉盤作間歇式旋轉運動,當未吸水罐身被轉入到位于吸水裝置的壓頭下方停歇時,壓頭在氣缸的作用下向下移動壓住未吸水罐身的開口端,與此同時,真空電磁閥打開,氣管與吸水裝置的吸水管相通,對罐內進行吸水,當達到設定吸完水所需的時間時,真空電磁閥關閉,壓頭在氣缸的作用下向上移動,離開與已吸水罐身的接觸,進罐轉盤又帶動已吸水罐身進行旋轉,此時又一罐位孔上的未吸水罐身被轉入到壓頭下方,壓頭又向下移動壓住未吸水罐身的開口端,重復進行吸水的操作。當進罐轉盤在作間隔停歇時,設置在進罐轉盤下方的推罐件彎曲端開始作間隔往復滑移,將已吸水罐身推移至出罐輸送架上,在輸送鏈條的推罐爪帶動下,將已吸水罐身輸送到下一道工序。吸水裝置所吸的水份流入到真空穩定裝置的真空罐中,當真空罐內的水位達到設定高度時,水位傳感器發出信號,底部的排水電磁閥自動開啟,將真空罐內的水排出。采用真空吸水方法,罐內控水均勻,自 動化操作速度快,效益高。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俯視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進罐轉盤與壓頭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吸水裝置的剖面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罐身放置在輸送鏈條上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進iip輸送架;11.輸送鏈條;12.推_爪;13.擋iip桿;2.出iip輸送架;21.輸送鏈條;22.推iip爪;23.擋iip桿;3.傳動機構;31.進iip轉盤;311. 孔;32.轉軸;33.進罐偏心輪;34.推罐件;341.彎曲端;35.擺桿;36.出罐偏心輪;37.傳動軸;38.電機;4.真空穩定裝置;41.真空泵;42.真空罐;43.管道;44.氣管;45.水位傳感器;46.排水電磁閥;5.吸水裝置;51.吸水管;52.壓頭;521.吸水洞孔;522.橡膠片;53.氣缸;531.氣缸桿;54.軟管;55.真空電磁閥;56.手動閥門;57.真空表;58.控制器;6.平臺;7.未吸水罐身;8.已吸水罐身。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2、3、5所示,一種罐裝真空控水設備,包括進罐輸送架I、出罐輸送架2、真空穩定裝置4、吸水裝置5、傳動機構3,所述進罐輸送架I上設有帶推罐爪12的輸送鏈條11,輸送鏈條11的兩側設有擋罐桿13 ;所述出罐輸送架2上設有帶推罐爪22的輸送鏈條21,輸送鏈條21的兩側設有擋罐桿23。所述傳動機構3的進罐轉盤31與兩側的進罐輸送架I和出罐輸送架2呈軸向連接,且它們的工作平臺6在同一水平面上,進罐轉盤31上設有均等環繞排列6個輸送罐身的罐位孔311,進罐轉盤的轉軸32連接進罐偏心輪33,電機38帶動傳動軸37旋轉,傳動軸37上的進罐偏心輪33轉動使進罐轉盤31作間歇式旋轉運動,吸水裝置5位于進罐轉盤31的上方,吸水裝置的吸水管51軸向連接氣缸53和壓頭52,氣缸53帶動吸水管51和壓頭52作上下移動,壓頭52與進罐轉盤的罐位孔311在同一中心線上,壓頭52的上下移動與進罐轉盤31作間歇式旋轉時的罐位孔311同步配合。當進罐轉盤31暫時停歇時,壓頭52在氣缸53的作用下,向下移動壓住罐位孔311內的未吸水罐身7的開口端進行吸水;當壓頭52上移時,進罐轉盤31帶動已吸水的罐身8繼續旋轉。出罐輸送架2上設有推罐件34,推罐件34的一端為彎曲端341,彎曲端341位于進罐轉盤31的下方,推罐件34連接擺桿35和出罐偏心輪36,出罐偏心輪36與進罐偏心輪33在同一傳動軸37上,出罐偏心輪36與進罐偏心輪33的滑槽方向相反,這樣使推罐件34與進罐轉盤31之間作間歇動作的時間也相反,當進罐轉盤31轉動時,推罐件34處于靜止狀態;當進罐轉盤31暫時停歇時,推罐件34橫向滑移,將進罐轉盤罐位孔311上已吸水罐身8推到出罐輸送架2上后,又滑移復位,待進罐轉盤31繼續轉動,出罐輸送架上2的已吸水罐身8,由輸送鏈條21將已吸水罐身8輸送到下一道工序。真空穩定裝置4由真空泵41和真空罐42組成,真空泵41通過管道43與真空罐42的頂部連接,真空罐上設有真空表,真空罐42的側壁設有水位傳感器45,底部設有排水電磁閥46,真空罐42上側壁引接出的氣管44與吸水裝置的吸水管51相連接,氣管44與吸水管51連接處設有軟管54,在該連接處的氣管上設有真空電磁閥55和手動閥門56及真空 表57。在開始操作時,打開手動閥門56,將真空調節到吸水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罐裝真空控水設備,包括進罐輸送架、出罐輸送架、真空穩定裝置、吸水裝置、傳動機構,所述進罐輸送架和出罐輸送架上均設有帶推罐爪的輸送鏈條,輸送鏈條的兩側設有擋罐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的進罐轉盤與兩側的進罐輸送架和出罐輸送架呈軸向連接,且它們的工作平臺在同一水平面上,進罐轉盤的轉軸連接進罐偏心輪,電機傳動進罐偏心輪轉動,使進罐轉盤作間歇式旋轉運動,吸水裝置位于進罐轉盤上方,吸水裝置的吸水管軸向連接氣缸和壓頭,壓頭與進罐轉盤的罐位孔在同一中心線上,壓頭的上下移動與進罐轉盤作間歇式旋轉時的罐位孔同步配合,出罐輸送架上設有推罐件,推罐件連接擺桿和出罐偏心輪,所述真空穩定裝置由真空泵和真空罐組成,真空泵通過管道連接真空罐,真空罐的側壁設有水位傳感器,底部設有排水電磁閥,真空罐引接出的氣管與吸水裝置的吸水管相連接,在該連接處的氣管上設有真空電磁閥,真空電磁閥和吸水裝置的氣缸與控制器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海明,
申請(專利權)人:胡海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