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包括磨耗板、上折彎板、橡膠風道體、上緊固板、下緊固板和圓彈簧,所述上折彎板設于磨耗板的下方,上緊固板設于上折彎板的下方,所述橡膠風道體為波浪形,橡膠風道體的上、下端分別與上緊固板和下緊固板固定,所述磨耗板、上折彎板和橡膠風道體通過螺栓固定,所述圓彈簧設于橡膠風道體內,且圓彈簧彈性形變的方向與橡膠風道體的波浪形變形方向一致。本發明專利技術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的整體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整體美觀、整齊,風道短使得風阻更小,更容易滿足牽引電機的通風量要求;機車過小曲線時,提高了風道的可靠性,滿足轉向架與車架之間的轉動要求,保證牽引電機的通風量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通風道,尤其涉及一種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屬于電機通風道
技術介紹
現代高速鐵路的迅速發展對機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機車高速、重載,要求牽引電機功率大,對機組散熱要求高,機組散熱情形的好壞將決定機車能否安全運行,因此,對機車牽引電機及其配套的通風道要求也較高。傳統機車牽引電機通風道采用的是軟風道,該軟風道由五防布制成。通常來說,采 用聚乙基脂PB五防布材料制作的軟風道,不能拉伸和收縮,加上軟風道內的支撐鋼絲和布料折疊在自重下自然下垂,顯得非常臃腫;另外,由于機車在直線上時導致軟風道的加長部分從下至上重疊在一起,上部重疊部分的局部可能向一邊滑移,造成鋼絲和布料接磨,布料被破損。另一種軟風道由橡膠制成,主要在國內NJ2、HXN3、HXN5等機車上采用,受機車結構限制,橡膠風道的高度受到限制,因此機車過小曲線時,橡膠風道的橫向位移有限,如果機車過小曲線,可能造成橡膠風道的撕裂;如果將橡膠長度增長,層數將隨之變得過多,占用空間大,在直道上也會形成皺裙,影響電機的通風量,而且運用時間加長以后會造成橡膠彈性降低,容易被撕裂。因此,現有的牽引電機風道無論是采用五防布還是橡膠制成都存在一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風道在結構上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急需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解決現有五防布及橡膠制成的風道容易被破壞,使用時存在臃腫、不靈活的技術問題,從而能有效的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包括磨耗板、上折彎板、橡膠風道體、上緊固板、下緊固板和圓彈簧,所述上折彎板設于磨耗板的下方,上緊固板設于上折彎板的下方,所述橡膠風道體為波浪形,橡膠風道體的上、下端分別與上緊固板和下緊固板固定,所述磨耗板、上折彎板和橡膠風道體通過螺栓固定,所述圓彈簧設于橡膠風道體內,且圓彈簧彈性形變的方向與橡膠風道體的波浪形變形方向一致。作為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磨耗板與車架滑板之間采用滑動結構,形成一對滑動摩擦副。作為進一步優選方式,所述磨耗板和上折彎板上均對應設置供從下連接風道體進入的風通過的長圓形通風孔。作為進一步優選方式,磨耗板為經耐磨并熱處理后的65Mn材料制成的四角帶倒圓角的方體形,四周與車架滑板的輪廓相同。作為進一步優選方式,所述上折彎板為兩端往下彎折的方體形。作為進一步優選方式,所述橡膠風道體的兩端分別與上緊固板和下緊固板通過螺栓固定。作為更進一步優選,還包括定位銷和下連接風道體,所述定位銷設于下連接風道體的內表面,下連接風道體、下緊固板和橡膠風道體通過螺栓固定。進一步地優選,所述圓彈簧的下底端套于定位銷的外側,圓彈簧通過定位銷定位于橡膠風道體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的整體結構緊湊,占用空間小,整體美觀、整齊,風道短使得風阻更小,更容易滿足牽引電機的通風量要求;機車過小曲線時,通過風道上的橡膠風道體本身變形和通風道上法蘭與車架出風口法蘭滑移產生的橫動量疊加,減少橡膠風道體的拉伸,防止其拉伸過大,提高了風道的可靠性,滿足轉向架與車架之間的轉動要求,同時保證牽引電機的通風量要求。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I的A-A劑面不意 圖3是圖I的B-B首I]面不意 圖4是滑動式通風道與車架滑板接觸時的結構示意 圖5是圖4的D向示意圖。圖中1_磨耗板,2-上折彎板,3-橡膠風道體,4-上緊固板,5-下緊固板,6-圓彈簧, 7-下連接風道體,8-定位銷,9-長圓形通風孔,10-車架滑板,11-車架下平面。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質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實施例而已。如圖I、圖2、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包括磨耗板I、上折彎板2、橡膠風道體3、上緊固板4、下緊固板5、圓彈簧6、定位銷8和下連接風道體7,磨耗板I為經耐磨并熱處理后的65Mn材料制成的四角帶倒圓角的方體形;所述上折彎板2為兩端往下彎折的方體形。所述上折彎板2設于磨耗板I的下方,上緊固板4設于上折彎板2的下方,所述橡膠風道體3為波浪形,橡膠風道體3的上、下端分別與上緊固板4和下緊固板5固定,具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橡膠風道體3的兩端分別與上緊固板4和下緊固板5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磨耗板I、上折彎板2和橡膠風道體3通過螺栓固定,所述圓彈簧6設于橡膠風道體3內,且圓彈簧6彈性形變的方向與橡膠風道體3的波浪形變形方向一致。所述定位銷8設于下連接風道體7的內表面,下連接風道體7、下緊固板5和橡膠風道體3通過螺栓固定;圓彈簧6的下底端套于定位銷8的外側,圓彈簧6通過定位銷8定位于橡膠風道體3內。所述 磨耗板I和上折彎板2上均對應設置供從下連接風道體7進入的風通過的長圓形通風孔9。在橡膠風道體里設置的圓彈簧,其目的是一方面為了增加整個通風道的整體剛度,另一方面是為了使橡膠風道體在一定范圍內具有彈性,可伸長和收縮,當機車過曲線時,通風道會發生橫向變形,當機車過完曲線進入直線后,圓彈簧可以增加復原力矩,促使通風道迅速復原,確保牽弓I電機具有足夠風量。如圖4、圖5所示,通風道的磨耗板I與車架滑板10采用滑動結構,車架滑板10焊接在車架下平面11上.當機車運行時,磨耗板I與車架滑板10形成一對滑動摩擦副。磨耗板I為經耐磨并熱處理后的65Mn材料制成的四角帶倒圓角的方體形,滑動摩擦阻力小,很容易依靠通風道自身彈性使車架滑板復原;磨耗板的四周與車架滑板的輪廓相同。機車過曲線靠通風道的橫向變形和通風道磨耗板I與車架滑板10的滑動,來適應牽引電機與車架之間的相對轉動;當機車在直道上運行時,通風道通風面積最大;機車在曲線上運行時,磨耗板I與車架滑板10之間的通風面積隨著機車通過曲線半徑的減小而減小,機車速度受限制,牽引電機對進風量的要求降低,因此通風道通風面積在曲線上雖然有所降低,但完全能夠滿足牽引電機冷卻要求。下連接風道體采用鑄鋼材料,其下方與牽引電機法蘭連接。這種牽引電機滑動式通風道結構占用空間非常小,機車在直道上時靠通風道的彈性復位到原始狀態,所以顯得美觀、整齊;滑動部分為機車在小曲線上運行時彌補通風道拉伸長度的不足;滑動位移與機車通過的最小曲線半徑、電機相對轉心的位置、電機進風口在縱向中心線一側的距離有關;該結構在一般曲線上則靠橡膠的拉伸變形即可適應機車通過曲線的位移要求,當機車進入直線以后轉向架相對車體的轉角為零,靠橡膠風道體和圓彈簧的彈性使通風道回到原始位置。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磨耗板(I)、上折彎板(2)、橡膠風道體(3)、上緊固板(4)、下緊固板(5)和圓彈簧(6),所述上折彎板(2)設于磨耗板(I)的下方,上緊固板(4)設于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車牽引電機用滑動式通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磨耗板(1)、上折彎板(2)、橡膠風道體(3)、上緊固板(4)、下緊固板(5)和圓彈簧(6),所述上折彎板(2)設于磨耗板(1)的下方,上緊固板(4)設于上折彎板(2)的下方,所述橡膠風道體(3)為波浪形,橡膠風道體(3)的上、下端分別與上緊固板(4)和下緊固板(5)固定,所述磨耗板(1)、上折彎板(2)和橡膠風道體(3)通過螺栓固定,所述圓彈簧(6)設于橡膠風道體(3)內,且圓彈簧(6)彈性形變的方向與橡膠風道體(3)的波浪形變形方向一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青,仇建軍,王坤全,余理,向世中,
申請(專利權)人:南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