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軸承密封防水結構,具體涉及ー種組合式軸承密封防水結構。
技術介紹
冶金設備中有許多工作在大量冷卻液、潤滑液以及高壓除磷水等環境中的輥子,目前應用較廣泛的有使用密封圈和迷宮式密封槽等,但是由于輥子長期工作上述惡劣環境下,大量油泥堆積在密封圈處,加速密封圈的老化、破損,密封防水失效,水進入軸承后影響 軸承的潤滑到至軸承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種組合式軸承密封防水結構,有效減少了到達水封處的水量,從而提高密封圈壽命,保證整體密封防水效果。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ー種組合式軸承密封防水結構,包括輥筒1,輥筒I和輥頭2通過過盈配合連接,輥筒I端部為ー喇叭ロ形狀的斜面11,輥頭2通過軸承7安裝在軸承座8上,軸承座8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防水軸套4和端蓋9,防水軸套4和端蓋9止ロ根部裝有O型密封圈5,輥頭2和防水軸套4之間由左向右依次設有一號集液槽11、迷宮式密封槽12、二號集液槽13、水封3和骨架油封6。所述的二號集液槽13設在迷宮式密封槽12右下方。所述的水封3采用耐磨橡膠材料。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由非接觸式密封盡量減少進入輥子的水量,接觸式密封圈起到最后一道防水作用。非接觸式密封利用了輥子旋轉產生的離心カ以及水的重力,迷宮密封復雜的路徑及其內部存留的空氣使得外界環境中的水很難到達密封圈位置。接觸式密封圈為純膠端面水封以及骨架油封,能夠防止灰塵、粉末、水及它們混合物進入軸承。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局部放大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詳細描述。參照圖I和圖2,ー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合式軸承密封防水結構,包括輥筒(1),其特征在于:輥筒(1)和輥頭(2)通過過盈配合連接,輥筒(1)端部為一喇叭口形狀的斜面(11),輥頭(2)通過軸承(7)安裝在軸承座(8)上,軸承座(8)左右兩側分別安裝有防水軸套(4)和端蓋(9),防水軸套(4)和端蓋(9)止口根部裝有O型密封圈(5),輥頭(2)和防水軸套(4)之間由左向右依次設有一號集液槽(11)、迷宮式密封槽(12)、二號集液槽(13)、水封(3)和骨架油封(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尤磊,徐利璞,趙團民,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