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的印前套色誤差實時校正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色標傳感器和校正處理單元,校正處理單元包括用于讀取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的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用于根據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獲取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獲取單元以及用于輸出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輸出單元,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的輸入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相連,誤差獲取單元的輸入端分別與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色標傳感器相連,誤差輸出單元的輸入端與誤差獲取單元相連,誤差輸出單元的輸出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套印準確、控制實時、能夠節約印刷材料損耗、提高印刷效率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包裝印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對塑料膜、紙、紡織物、金屬泊等帶料進行彩色印刷以及圖案模壓的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的印前套色誤差實時校正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彩色印刷機根據印刷版傳動模式可分為機械軸彩色印刷機和電子軸彩色印刷機,機械軸彩色印刷機全部印刷版都是通過機械同步連接由一臺電機驅動運轉;電子軸彩色印刷機每一色印刷版都是一臺伺服電機獨立驅動由運動控制器控制全部印刷版同步運行。隨著伺服運動控制系統發展,電子軸彩色印刷機正逐漸替代機械軸彩色印刷機。對于彩色印刷機套色控制,目前國內外公知的彩色印刷套印方法是色標傳感器檢測印刷后印刷材料上前色色標和待套印色標間距得到套色誤差,根據印刷后的套印誤差,機械軸彩色印刷機則通過調整修正浮輥縮小后面再要印刷套色誤差,而電子軸彩色印刷機則通過調節電子軸印版位置縮小后面再要印刷套色誤差。這種方法雖然也可以縮小套色誤差,但是這種方法為印刷完成才知道套色誤差,因此它是建立在已產生未套印準確印刷廢品的基礎上,再由套色誤差修正實現后續印刷套準,造成印刷材料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套印準確、控制實時、能夠節約印刷材料損耗、提高印刷效率的用于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的印前套色誤差實時校正裝置。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相互連接的色標傳感器和校正處理單元,所述色標傳感器設于待套印色組的進料側,所述校正處理單元包括用于讀取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的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用于根據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獲取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獲取單元以及用于輸出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輸出單元,所述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的輸入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相連,所述誤差獲取單元的輸入端分別與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色標傳感器相連,所述誤差輸出單元的輸入端與誤差獲取單元相連,所述誤差輸出單元的輸出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相連。本技術具有下述優點I、本技術通過色標傳感器檢測已印刷好前色色標對應將印刷待套印印版或模壓輥位置,通過色標傳感器光標到印版或模壓輥印點距離推算出預印刷時或模壓時產生套印誤差,預先對待套印印刷版或模壓輥位置進行位置精確校正,保證印刷或模壓時套印誤差自動歸零,提高了印刷或模壓套色質量,避免了印刷材料的浪費,能夠適用于各種高速電子軸彩色印刷設備的彩色套印,具有套印準確、控制實時、能夠節約紙張損耗、提高印刷效率的優點。2、本技術能夠適用對塑料膜、紙、紡織物、金屬泊等帶料進行彩色印刷套色控制,具有適用范圍廣的優點。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實施原理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中電子軸回零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中僅電子軸回零后不執行伺服電機偏移時印刷材料上前色色標運行到色標傳感器光標位置時的印版位置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一印刷材料上色標排列方式為順序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二印刷材料上色標排列方式為逆序示意圖。圖例說明1、印刷材料;11、前色印刷色標;12、套印色色標;2、印刷材料運行方向;3、前色印刷點;4、前色色組印版;5、色標傳感器;51、校正處理單元;511、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2、誤差獲取單元;513、誤差輸出單元;52、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6、色標傳感器光標;7、待套印色印刷點;8、待套印色組印版;9、待套印色組印版色標位置;10、印版旋轉方向。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實施例一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用于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的印前套色誤差實時校正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色標傳感器5和校正處理單元51,色標傳感器5設于待套印色組的進料側,校正處理單元51包括用于讀取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的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用于根據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獲取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獲取單元512以及用于輸出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輸出單元513,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的輸入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相連,誤差獲取單元512的輸入端分別與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色標傳感器5相連,誤差輸出單元513的輸入端與誤差獲取單元512相連,誤差輸出單兀513的輸出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相連。本實施例的色標傳感器5米用德國SICK公司NT8光電傳感器,電子軸伺服電機系統52為基于西門子公司的simotion D445驅動器的電子軸伺服電機系統52, simotionD445驅動器控制每一個色組的印版棍,實現對待套印色組印版輥的調節。本實施例的校正處理單元51的各個模塊基于同一個處理芯片實現,此外校正處理單元51的各個模塊也可以采用獨立的芯片實現,或者通過軟件實現,其實現原理與本實施例相同,因此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本技術實施例用于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的印前套色誤差實時校正裝置的實施步驟如下I)在待套印色組的進料側設置色標傳感器5 ;在安裝好各色組印版后,將電子軸回零使各色組印版的套色色標位于印點位置上、各色組印版的驅動伺服電機也都位于零位;根據印版周長L、色標間距C、色標傳感器5光標到印點的距離M計算用于將待套印色組印版上的套色色標與印刷材料上位于待套印色組進料側色標傳感器5光標處的前色組色標進行套印的套色色標目標角度Y,計算獲取每一個待套印色組進料側色標傳感器5的開區間;2)啟動印刷,當待套印色組進料側的色標傳感器5檢測到印刷材料上的前色組色標時,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通過電子軸伺服電機系統52獲取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X,然后根據Z=Y-X計算初始偏移角度Z,并將待套印色組印版轉動偏移角度Z ;3)在印刷作業時通過待套印色組進料側的色標傳感器5實時檢測印刷材料上的前色組色標,當檢測到印刷材料上的前色組色標時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通過電子軸伺服電機系統52獲取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Y0,同時誤差獲取單元512根據ERROR=Y-YO獲取印版矯正誤差ERROR,并實時通過誤差輸出單元513輸出至電子軸伺服電機系統52完成每一個待套印色組的印版校正。本實施例中電子軸回零后待套印色組伺服電機偏移完成、印刷材料上前色色標運行到色標傳感器5光標位置時,套印無誤差的印版位置如圖2所示。印刷材料上前色色標從圖一的5位置運行到7位置印刷材料長度減去色標間距后所對應印版角度等于待套印色組印版色標從9位置運行到7位置的角度,這樣就得到了將待套印色組印版上的套色色標與印刷材料上位于待套印色組進料側色標傳感器5光標處的前色組色標進行套印的套色色標目標角度Y的表達式為Y= 360-(N-D+F),其中N為色組色標傳感器5光標到印點間距對應印版旋轉角度,D為色標間距對應印版旋轉角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的印前套色誤差實時校正裝置,包括相互連接的色標傳感器(5)和校正處理單元(51),其特征在于:所述色標傳感器(5)設于待套印色組的進料側,所述校正處理單元(51)包括用于讀取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的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用于根據待套印色組印版上套色色標與印點之間的角度獲取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獲取單元(512)以及用于輸出印版矯正誤差的誤差輸出單元(513),所述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的輸入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52)相連,所述誤差獲取單元(512)的輸入端分別與套色色標角度獲取單元(511)、色標傳感器(5)相連,所述誤差輸出單元(513)的輸入端與誤差獲取單元(512)相連,所述誤差輸出單元(513)的輸出端與電子軸彩色印刷系統(52)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飛,
申請(專利權)人:劉飛,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