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加熱輪,包括內殼、外殼以及轉軸,所述內殼與外殼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轉軸貫穿所述內殼與所述外殼,所述轉軸與所述內殼之間設有加強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加強筋連接轉軸和內殼,由于通入腔體內的熱載體多為熱油或者熱蒸汽,在加熱輪轉動時,熱載體隨著加熱輪轉動,使得加熱輪內部壓強增大,而加強筋通過與所述內殼相連分散了加熱輪的內部壓力,有效預防加熱輪的內殼或外殼因為作用力過大產生變形,起到保護加熱輪的作用,并且有效延長所述加熱輪的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加熱輪。
技術介紹
在塑料制品 工業中,特別是在多層貼合工藝過程中均需要用大型加熱輪對欲貼合的兩層或三層塑料膜進行加熱壓粘在一起,制成燈篩布,人造革等。此外,加熱輪也是常用的烘干設備。現有技術中的加熱輪的內部構造由中空式,機構簡單,但傳熱效率不高、變溫速度慢;還有一種夾層式的結構,熱載體從加熱輪的一端輸入,將熱量傳導給加熱輪表面后,再從另一端輸出,由于傳熱過程中,加熱輪需不停旋轉,會導致加熱輪內部的腔體內壓力不斷增大,從而導致加熱輪變形,從而影響加熱輪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加熱輪,能夠緩沖加熱輪腔體內的壓力,防止加熱輪的內殼和外腔因壓力過大導致的變形,延長加熱輪的使用壽命。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加熱輪,包括內殼、外殼以及轉軸,所述內殼與外殼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轉軸貫穿所述內殼與所述外殼,所述轉軸與所述內殼之間設有加強筋。作為優選,所述內殼與外殼的材料均為鍋爐鋼材。作為優選,所述加強筋的材料為鍋爐鋼材。作為優選,所述外殼與所述內殼之間通過焊接或螺栓方式固定。作為優選,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設有導入管和導出管,所述導入管與所述導出管分別與所述腔體相連。作為優選,所述內殼的外表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層。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內表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層。作為優選,所述內殼的厚度為疒20mm。作為優選,所述外殼的厚度為疒20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采用加強筋連接轉軸和內殼,由于通入腔體內的熱載體多為熱油或者熱蒸汽,在加熱輪轉動時,熱載體隨著加熱輪轉動,使得加熱輪內部壓強增大,而加強筋通過與所述內殼相連分散了加熱輪的內部壓力,有效預防加熱輪的內殼或外殼因為作用力過大產生變形,起到保護加熱輪的作用,并且有效延長所述加熱輪的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側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技術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請參照圖1,本技術為一種加熱輪,包括外殼I、內殼2以及轉軸3,所述內殼2與所述外殼I之間形成一腔體7,所述轉軸3貫穿外殼I和內殼2,并且所述轉軸3與所述內殼2之間設有加強筋4。其中,所述外殼I、內殼2均為圓筒形。本實施例采用加強筋4連接轉軸3和內殼2,由于通入腔體7內的熱載體多為熱油或者熱蒸汽,在加熱輪轉動時,熱載體隨著加熱輪轉動,使得加熱輪內部壓強增大,而加強筋4通過與所述內殼2相連可以分散加熱輪的內部壓力,有效預防加熱輪的內殼2或外殼I因為作用力過大產生變形,起到保護加熱輪的作用,并且有效延長所述加熱輪的壽命。作為優選,所述內殼2與外殼I均由鍋爐鋼材制成,并且所述加強筋4也由鍋爐鋼 材制成。所述鍋爐鋼材材料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一定的高溫強度和耐堿性腐蝕以及耐氧化能力,在長期處于高壓的水蒸汽或熱油作用下不會發生過大的永久變形及破裂。所述內殼2與外殼I之間通過焊接或螺栓方式固定;焊接或者螺栓方式固定,使得內殼2與外殼I之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確保所述腔體7為一整體密封結構。所述轉軸3的兩端分別設有導入管5和導出管6,所述導入管5與所述導出管6分別與所述腔體7相連。載熱體通過導入管5進入所述腔體7內部,并進行流動,最后從所述導出管6出流出,其中載熱體是由外界壓力作用流入所述導入管5內,由于腔體7內載熱體隨加熱輪轉動具有一定的壓強作用,因此載熱體能夠由導出管6自動流出。優選地,所述內殼2的外表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層(未圖示),并且所述外殼I的內表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層(未圖示),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具有抗酸抗堿、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幾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劑。同時,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具有優良的耐熱和耐低溫特性,短時間可耐高溫到300°C,一般在240°C 260°C之間可連續使用,具有顯著的熱穩定性,并且可以在冷凍溫度下工作而不脆化,在高溫下不融化,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還有耐腐蝕性,幾乎不受藥品侵蝕,可以保護內殼2和外殼I免于遭受任何種類的化學腐蝕。所述內殼2的厚度為7 20mm,所述外殼I的厚度為7 20mm,本實施例加厚外殼I和內殼2的厚度優選為12mm,外殼I和內殼2的厚度直接決定了加熱輪的強度和抗壓能力,也決定了加熱輪的使用壽命。本實施例的加熱輪的厚度加厚為12mm,有效增加了所述加熱輪的強度。本實施例中,熱載體受外界壓力由導入管5進入加熱輪,接著進入腔體7內,由于加熱輪轉動,因此熱載體在腔體7內均勻分布,使得加熱輪的外殼I能夠均勻受熱,從而對外界物體均勻加熱。又由于加熱輪內設有加強筋4,能夠很好的分擔加熱輪內部壓力,避免內殼2或外殼I的變形,接著熱載體有腔體7進入導出管6流出,由于腔體7內存在一定的壓強,因此熱載體能夠自動從所述導出管6中流出。綜上所述,本技術采用加強筋4連接轉軸3和內殼2,由于通入腔體7內的熱載體多為熱油或者熱蒸汽,在加熱輪轉動時,熱載體隨著加熱輪轉動,使得加熱輪內部壓強增大,而加強筋4通過與所述內殼2相連分散了加熱輪的內部壓力,有效預防加熱輪的內殼或外殼因為作用力過大產生變形,起到保護加熱輪的作用,并且有效延長所述加熱輪的壽命。此外,本技術中內殼2的外表面和外殼I的內表面處均涂有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增加了內殼2與外殼I的耐高溫和耐低溫特性,同時保護內殼2和外殼I免于遭受任何種類的化學腐蝕。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技術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技術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技術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權利要求1.一種加熱輪,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殼、夕卜殼以及轉軸,所述內殼與外殼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轉軸貫穿所述內殼與所述外殼,所述轉軸與所述內殼之間設有加強筋。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殼與外殼的材料均為鍋爐鋼材。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的材料為鍋爐鋼材。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殼與外殼通過焊接或螺栓方式固定。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設有導入管和導出管,所述導入管與所述導出管分別與所述腔體連通。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殼的外表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層。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內表面上涂有聚四氟乙烯氟聚合物層。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殼的厚度為7 20mm。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熱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厚度為7 20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加熱輪,包括內殼、外殼以及轉軸,所述內殼與外殼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轉軸貫穿所述內殼與所述外殼,所述轉軸與所述內殼之間設有加強筋。本技術采用加強筋連接轉軸和內殼,由于通入腔體內的熱載體多為熱油或者熱蒸汽,在加熱輪轉動時,熱載體隨著加熱輪轉動,使得加熱輪內部壓強增大,而加強筋通過與所述內殼相連分散了加熱輪的內部壓力,有效預防加熱輪的內殼或外殼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熱輪,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殼、外殼以及轉軸,所述內殼與外殼之間形成一腔體,所述轉軸貫穿所述內殼與所述外殼,所述轉軸與所述內殼之間設有加強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小興,周小山,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市宏盛散熱器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