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立體游戲桌,包括上、下兩層游戲臺每層游戲臺包括面板與圍設在面板四周的側板;上層游戲臺還設有推動小球運動的擺動裝置,在擺動裝置的前方設有若干第一進球孔組,第一進球孔組與擺動裝置之間設有障礙物;下層游戲臺還包括若干第二進球孔組,第二進球孔組的前方設有發射小球的發射裝置;所述第一進球孔組通過軌道與下層游戲臺連接。由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了上述的結構,占地面積小,玩法多樣,可以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機地組合玩法。(*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游戲桌,特別是一種立體游戲桌。
技術介紹
傳統的關于以“球”為主題的撞球類游戲桌比如臺球桌,都占地面積比較大,而且玩法單一,不能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機的組合游戲玩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體游戲桌。本技術占地面積小,玩法多樣,可以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機地組合玩法。 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立體游戲桌,包括上、下兩層游戲臺,每層游戲臺包括面板與圍設在面板四周的側板;上層游戲臺還設有推動小球運動的擺動裝置,在擺動裝置的前方設有若干第一進球孔組,第一進球孔組與擺動裝置之間設有障礙物;下層游戲臺還包括若干第二進球孔組,第二進球孔組的前方設有發射小球的發射裝置;所述第一進球孔組通過軌道與下層游戲臺連接。前述的立體游戲桌中,所述第一進球孔組包括若干進球孔單元,進球孔單元前依次設有復雜程度不同的障礙物。前述的立體游戲桌中,所述障礙物包括圓臺組,在圓臺組的后方依次設有長方體組和三角塊組。前述的立體游戲桌中,所述擺動裝置包括固定于上層游戲臺面板的支撐塊,支撐塊側面轉接有可左右擺動的活動板。前述的立體游戲桌中,所述發射裝置包括下支座,下支座上設有支撐軸,支撐軸套接有上支座,上支座開有內腔,內腔壁一側固定連接有彈簧,彈簧另一端連接有擋板,所述的擋板套接有頂部敞開的發射筒,所述發射筒伸出內腔壁;所述上支座頂部開有通孔,通孔內設有定位螺釘。前述的立體游戲桌中,還可以在下層游戲臺的下面再增加第三層游戲臺,該層游戲臺融合了三個游戲,分別是分別是闖風車,穿越火線,雙龍戲珠。玩家找準時機使小球闖過障礙,該層每個玩家可控制小球由三個不同的出口進入下一階段游戲。每個出口都設有紅外線傳感器,小球穿過小孔,由傳感器配合電路驅動小旗上升不同高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上層游戲臺的擺動裝置、第一進球孔組、障礙物、下層游戲臺的第二進球孔組、發射裝置、連接上下兩層游戲臺的軌道有機的連接在一起構成立體游戲桌,占地面積少,而且可以根據玩家的喜好組合多種游戲玩法,玩法多樣。本技術還可以在下層游戲臺的下面再增加第三層游戲臺,融合闖風車,穿越火線,雙龍戲珠三個游戲。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上層游戲臺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下層游戲臺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的發射裝置的結構剖視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面板,2-側板,5-第一進球孔組,11-圓臺組,12-長方體組,13-三角塊組,14-上支座,15-定位塊,16-回復彈簧,17-定位螺釘,18-擋板,19-下支座,22-通孔,25-支撐軸,31-支撐塊,32-活動板,33-擺動裝置,40-第二進球孔組,41-第二進球孔單元,42-發射裝置,51-第一進球孔單元,52-發射筒,58-下游戲臺,85-上層游戲臺。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并不作為對本技術限制的依據。實施例。一種立體游戲桌,構成如圖I圖2圖3所示,包括上層游戲臺85,下層游戲臺58,每層游戲臺包括面板I與圍設在面板四周的側板2 ;上層游戲臺85還設有推動小球運動的擺動裝置33,在擺動裝置33的前方設有若干第一進球孔組5,第一進球孔組與擺動裝置33之間設有障礙物;下層游戲臺58還包括若干第二進球孔組40,第二進球孔組的前方設有發射小球的發射裝置42 ;第一進球孔組5通過軌道與下層游戲臺58連接。第一進球孔組包括若干進球孔單元51,進球孔單元51前依次設有復雜程度不同的障礙物。障礙物包括圓臺組11,在圓臺組11的后方依次設有長方體組12和三角塊組13。擺動裝置包括固定于上層游戲臺面板的支撐塊31,固定塊側面轉接有可左右擺動的活動板32。發射裝置42包括下支座19,下支座19上設有支撐軸25,支撐軸25套接有上支座14,上支座14開有內腔,內腔壁一側固定連接有回復彈簧16,回復彈簧16另一端連接有擋板18,擋板18套接有頂側面敞開的發射筒52,所述的發射筒伸出內腔壁;上支座14頂部開有通孔,通孔內設有定位螺釘17。第一進球孔組包括若干進球孔單元51,如圖I所示為3個進球孔單元51,進球孔單元分散在面板各處,當然也可以設置更多數量的進球孔單元。障礙物包括圓臺組11,在圓臺組11的后方依次設有長方體組12和三角塊組13,這三組形狀各不相同的障礙物可以移動,玩家根據自己的喜好設置障礙物的組合形式,然后通過設在障礙物底部的吸盤固定在游戲桌面板上。此外,還可以提供其他形狀的障礙物,比如不規則形狀的障礙物,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擺動裝置如圖I所示,支撐塊31主要起支撐活動板32的作用,活動板32貼在支撐塊31的側面朝向進球孔組,活動板32通過轉軸轉接在支撐塊31上。活動板32的中部還設有一塊隔離板,這樣設置的目的是把活動板32分成左右兩個部分,玩家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根據進球孔單元的方位選擇其中一個部分,比如左部分,那么就以右部分為手柄繞轉軸擺動活動板32,撞擊小球使小球滾向所選擇的進球孔單元。同樣的,第二進球孔組40也分成若干第二進球孔單元41,第二進球孔單元41分散設置。發射裝置42如圖3所示,包括下支座19,下支座19上設有支撐軸25,支撐軸25套接有上支座14,上支座14可以繞支撐軸25作360°轉動。上支座14開有內腔,內腔壁一側固定連接有回復彈簧16,回復彈簧16另一端連接有擋板18,擋板18套接有頂側面敞開的發射筒52,發射筒52伸出內腔壁,發射筒的頂側面敞開是為了能把擋板18插進發射筒52 ;上支座14頂部開有通孔,通孔內設有定位螺釘17。為了使定位螺釘17更加穩固,在上支座14頂部可以增設一個定位塊15,定位塊15起到支撐定位螺釘17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在下層游戲臺的下面再增加第三層游戲臺,該層游戲臺融合三個游戲,分別是分別是闖風車,穿越火線,雙龍戲珠。玩家找準時機使小球闖過障礙,該層每個玩家可控制小球由三個不同的出口進入下一階段游戲。每個出口都設有紅外線傳感器,小球穿過小孔,由傳感器配合電路驅動小旗上升不同高度。具體實施過程如下玩家選擇在上層游戲臺玩時,可以有很多種玩法。比如可以根據事先確定玩的盤數,每個玩家輪流操作活動板撞擊球,看誰的進球數量多就誰獲勝。也可以設置障礙物,使障礙物盡可能復雜,然后確定每人撞擊球的次數,實際在玩的過程中看誰先將小球撞入進球孔誰就獲勝。玩家選擇在下層游戲臺玩時,先向后推動擋板18以壓縮回復彈簧至通孔22,然后在通孔22內插入定位螺釘17抵住擋板18前面。再在發射筒52內放入小球,小球要位于發射筒52頂側面敞開的區域。然后轉動上支座14把發射筒52筒口對準所選擇的進球孔,拔掉定位螺釘17,利用回復彈簧的彈力推動擋板18撞擊小球,使小球朝向進球孔滾去。此外,也可以把上下兩層游戲臺組合在一起玩,比如約定只有當上層游戲臺的小球進入進球孔后滾到下層游戲臺時才能開始下一輪的游戲。本作品可以放置在社區又可以放置在家中。放在社區,小朋友們可以一起參與游戲之中,受到小朋友們的青睞;放在家中,家長們工作之余或茶余飯后可陪同自己的孩子一起玩,真正讓父母和孩子互動起來,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通過本作品,可以使人們盡量少地僅通過電腦等方式進行家庭娛樂。綜上,本作品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權利要求1.一種立體游戲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兩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體游戲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兩層游戲臺(85、58)每層游戲臺包括面板(1)與圍設在面板四周的側板(2);上層游戲臺(85)還設有推動小球運動的擺動裝置(33),在擺動裝置(33)的前方設有若干第一進球孔組(5),第一進球孔組與擺動裝置(33)之間設有障礙物;下層游戲臺(58)還包括若干第二進球孔組(40),第二進球孔組(40)的前方設有發射小球的發射裝置(42);所述第一進球孔組(5)通過軌道與下層游戲臺(58)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健,姜銳,王賽禹,沈斌,朱則義,鄒偉彬,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