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食品加工設備,具體地說是ー種螺類碎殼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處理熟化后螺類的螺類碎殼裝置。
技術介紹
底棲動物是生活繁衍在各類水體底部的動物。由于生長于水底層,營養豐富,生長快速穩定,其肉質細膩、鮮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尤其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鐵、鈣等金屬,是人類餐桌上的佳品。人們將底棲動物中的螺類直接搬入餐桌,食用時將帶殼的螺類用清水洗浄,直接烹飪為美食。食用時食客用工具將螺肉挑出,去掉螺類內臟,然后食用。食用起來也非常麻煩,同時鮮活螺類運輸及保存困難,螺殼等形成餐余垃圾無法得到有效處理。 長期以來,因加工過程復雜、手工加工產量小、加工衛生條件得不到保證、加工產品保鮮困難等原因使底棲動物成為餐桌上的奢侈品。傳統的底棲螺類食品的加工方式為人エ加工,首先將螺類清洗,然后手工將肉類挑出,手工分離肉與內臟,清洗后將肉進行保鮮等處理進入市場。由于螺類食物傳統加工過程復雜,加工過程人為不可控因素較多,質量控制得不到有效保障,加工形不成批量,且加工后產品保鮮時易造成食品二次化學污染,此種加工形成的產品在市場上得不到廣泛的認可。因此,設計出一套自動化程度高的エ藝設備,將螺類的殼與肉進行分離,同時確保質量,成為當下的市場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方便分離螺類的殼與肉的螺類碎殼裝置。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專利技術目的的,ー種螺類碎殼裝置,它包括外殼,外殼的開口上方設有進料道,下方設有接料斗,外殼內設有由動カ裝置帶動旋轉的壓輥,壓輥的表面上設有突起。本技術為了充分碾壓,所述的突起在壓輥的表面成條狀布置。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較好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類碎殼裝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外殼(5),外殼(5)的開口上方設有進料道(6),下方設有接料斗(3),外殼(5)內設有由動力裝置帶動旋轉的壓輥(2),壓輥(2)的表面上設有突起(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壽梅,彭錦輝,倪大友,何白舜,黎永索,葉巧云,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大通湖錦大特種水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